为了将自己的感受很好的表达出来,一定要认真写心得体会,优秀的心得一定是结合实际情况写出的,以下是品读360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国际档案日心得体会7篇,供大家参考。

国际档案日心得体会篇1
档案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各个朝代有着不同的称谓,商代称为“册”,周代叫做“中”,秦汉称作“典籍”,汉魏以后谓之“文书”“文案”“案牍”“案卷”“簿书”,清代以后多用“档案”,现今统一称作“档案”。它是多元文化的载体,对与国家和个人而言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有人曾说过“一个国家如果没有档案,它将失去历史而变成传说”。档案是一座山,由古及今地积淀着历史尘埃;档案是一条河,由远及近地流淌着世间记忆;档案是一部尘封的书,一页一页地记载着人文故事档案是一根链条,串连着过去和现在。
在没有从事档案工作以前,对档案的认识只是停留在一叠叠厚厚的资料而已。但是进入地铁集团工作后,由于岗位职责需要,系统的学习了档案理论知识,经过专门的档案知识学习和实践,我明白了档案是国家历史的财富,与历史变迁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是历史事件的见证,可使我们“前见古人,后见来者”。昨天离我们越来越遥远,但自从有了档案,人类就找到了反观历史的一面镜子。档案是历史的文化积淀,留住了档案,就留住了历史。同样的,齐全完整的地铁工程资料与工程质量监督档案是工程质量安全监管、竣工验收、质量评定、工程报优、项目审计的重要原始依据,也是有效落实工程质量终身责任制中极其重要的全过程的原始记录。
通过一年的档案管理工作,我不仅提高了对档案的认识,更加丰富了档案管理方面的知识储备。这其中不仅有个人的努力,更重要是榜样的力量。地铁档案信息中心的杜羽主任,一直是我工作中的榜样。还记得初到工作岗位时,那时的我刚刚离开校门,身上还存在许多小毛病。对待档案工作也很懈怠,总觉得对着一堆文件很是枯燥乏味,所以经常会对待归档资料马马虎虎。还记得那是14年9月末,1号线博物馆站试运营评审前夕,杜羽主任每天都带领大家加班加点的工作,为博物馆站试运营评审能够顺利通过而辛苦工作,那时我心里不是没有过抱怨,觉得一个档案部门还天天加班,把场面搞得那么大有必要吗?然而1号线博物馆站试运营评审那天,5楼会议室的评审桌上,放满了各专业的资料,来自南京、北京等地的几十位专家对资料进行验收。那个场面直到今天都深深刻在我的脑海里。专家对安全、质量、消防等各个方面进行严格的检查,小到一个数据、大到专项意见,无不仔仔细细的检查。一些专家提出了意见,杜羽主任都及时给予答复,杜主任回答的问题都不仅仅局限于档案方面的问题,在一旁的我为杜主任的知识储备和丰富的经验深深折服。评审会结束后,我问杜主任为什么能够对专家应对自如,杜主任如是说,“平时在管理、检查资料时,不仅仅核查资料移交的是否完整,更重要是要把好资料内容准确、完整这一关“。那时我才知道为什么杜羽主任总是加班到很晚,因为面对这地铁工程产生的大量资料,她没有因为数量巨大就懈怠工作,而是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严把资料内容关,遇到问题决不妥协。从那以后,在档案管理工作中,我也慢慢沉下了浮着的心,认真对待每一份资料,每一件档案。我很庆幸,第一份工作,遇到一位对工作认真负责的领导,教会我任何事情没有捷径可走,必须静下心,踏踏实实的对待。
随着社会发展的不断进步,档案工作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尤其是《档案法》日益成为人们依法规范档案行为的今天,其“存史鉴今”的作用更是显现了它独特的价值。我热爱档案工作,在拂去尘土的历史资料中薰习熙载,发扬其徽绪,步趋其逸躅,我乐此不彼,乐在其中。我先后审核完成了哈东站地铁98号楼工程、长江路打通工程安置项目工程归档工作。同时参与编制《__市地铁房屋建筑工程归档范围》,为房建归档工作提供有力依据。后因工作需要,被调往设备部负责内业档案管理工作,进入新的部门,有着陌生的环境,却不陌生的工作内容,由于有过在档案中心一年的工作经验,使得我在新的岗位上游刃有余,我感谢在档案中心学习积累经验的一年,也对未来从事的工作充满信心。
档案之所以珍贵,因为它记录__地铁从无到有的艰辛与苦难;档案之所以重要,因为它归纳了地铁建设过程的经验与教训;档案之所以美丽,因为它包含了太多的精彩与喜悦;档案之所以丰富,因为它承载了__地铁的现在和未来。工作之余,我常常会独自走到实物档案的玻璃窗前,细细体会每一份荣誉背后的艰辛与幸福,自己的灵魂会不断受到洗礼,自己的思想会进一步受到熏陶,自己的知识会更加充实,自己的阅历会更加丰富,自己的心境会更加平静档案是社会和谐的稳压器、档案是社会前进的发动机,我甘愿做一颗机器上永不生绣的螺丝钉,为__地铁献出自己的青春与热血。
国际档案日心得体会篇2
档案工作的意义与时下人们的看法里很难一致,因为做这项工作你的付出与其它岗位相比,回报也是不对等的。入行前,我有选择的条件;入行后,我有转行的机会;晋职,也有人主动伸出援手。但出于对档案事业的由衷挚爱,所有这些,都没有动摇我当初的选择。
1989年,局里按人分工抓机关和乡镇立卷归档工作。这对我来说是新兵初次上战场。我利用向老领导、老同志和书本学来的业务知识,一点点地与实际工作对接,在实践中提高和完善自己。一次到乡镇工作,回来时天色已晚,骑自行车不慎摔进路边沟里,把头划了一个大口子,领导见状叫我休息。可我不愿放弃这次学习锻炼的机会,第二天又坚持下乡,终于按时限完成了任务。一次到万隆乡归档立卷,万隆乡离双城100多里,为了抢时间,我就住在乡长办公室。一天,乡长早起晨练时发现自己办公室的灯还亮着,推门一看我还在工作。“你一宿没睡?”“我是个新手,得笨鸟先飞吗”。“哎呀,档案人的精神真是没比的”。
当今社会,有些人把钻营、巧取奉为本事,视高车豪宅为炫耀的资本。军旅给了我不悔的人生,党的教育使我一直以干好事业为最高追求。1994年单位翻建办公楼,库存档案搬到了原纺织批发公司仓库。当时这个公司效益低下,管理松驰,库房鼠害成灾。为了防鼠,我买来鼠药、鼠夹,组织大家摆放,又安了昼夜照明灯。股里就我一个男同志,值宿就只能是我了,三年多,一千多个日夜,我每晚至少两次巡库。在档案回到新楼时,几万卷档案卷卷完好。1998年雨季,一天早晨起来发现院里积了一尺多深水,正找桶淘水,猛地想起了档案库房,小雨时已发现屋顶渗水,这大雨能啥样呢?我赶紧跑到单位一看,漏的雨已形成水流顺楼梯往下淌。我立即把情况向领导汇报,领导下令全局干部马上到岗。由于及时采取了防护措施,库存档案才没有受到大的损失。
档案工作的清贫、枯燥、孤寂是公认的。我既然选择了它,就要有包容它的胸怀。汶川地震后,国家档案局明文要求,对国家重点档案要异地备份。在哈市的十个县市中,双城是国家重点档案库存最多的馆,总计74953卷。这项工作劳动强度不大、技术含量不高,但要耗费大量的时间。要把照相机用支架固定在桌面上,再把一卷卷发黄的、软软的、褶皱皱的案卷一页页铺开,然后再上桌子按相机快门。一个页面就得上下一次,一卷档案少的几页,多的十几页,往往拍1卷档案就得十几分钟。而局里就一部相机,业务又是我们股的,我就干脆把这项任务揽了下来。从2010年10月起,我给自己定了每月2000卷的目标。为了这个目标,所有的节假日我几乎没有完整休过。上班时总有正常业务,我感觉节假日是最好的加班时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