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故事的心得体会7篇

时间:2023-07-04 作者:Kris 心得体会

写心得体会的时候小伙伴们需要打开思维格局,通过写一篇心得体会,同时也能增进大家之间的交流,下面是品读360小编为您分享的家风故事的心得体会7篇,感谢您的参阅。

家风故事的心得体会7篇

家风故事的心得体会篇1

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家庭都是如此。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如果没有良好的家规家风,会导致家庭不睦,道德滑坡,风气低俗。而位于金华浦江郑宅镇是远近闻名的“江南第一家”,那村口金光闪闪的青石牌坊无不向世人展示了郑家那传承900年的“郑氏家规”。

“家风正,则民风正;家齐,而后国志”,这是《郑义门》廉政动漫系列剧第一集中的一句话,家是浓缩的国,国是放大的家。一个人从家步入到社会,个人的家风、作风也随之远播。一个人在良好家风的熏陶下,会耳濡目染受到影响,按照良好家风的内容来塑造自己的行为,形成良好的作风。好的作风源于好的家风,好的家风汇成好的社风。正所谓家风正,则民风正。通过观看《以法齐家》、《家法如山》两集廉政动漫,每一个故事都在向我们讲述家风、家规、家训给这个家族所带来的影响力。家风是家庭精神的核心,也是社会的价值缩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现实生活中的直观体现。因为家规传承,郑氏家族形成了强大的凝聚力和约束力,郑氏族人自觉以家规为尺,注重自我修为,共同缔造着家族的累世繁盛。在崇尚“家国”概念的儒家文化系统中,郑氏家规承袭的伦理文化、责任文化是中华优秀文化的具体投射和浓缩,郑氏族人在时代变幻中始终恪守家族精神,展现着炎黄子孙对民族文化几千年如一日的尊崇。

在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指出,领导干部要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廉洁修身、廉洁齐家。“郑义门”为后世树起了一个廉洁德治的良好典范!当前,家风已成为拒腐防变的“防火墙”、清正廉洁的“保护网”、改进作风的“催化剂”。家风正,则民风淳、政风清、风端。在新形势下,员干部要以《郑义门》为家风建设新标杆,重视家风建设,将家风建设与促民风、转政风、树风结合起来,大力传承家规家训优良传统,弘扬社会正能量。要严于修己,任何时候都不违规逾矩;要严待家人,无论什么时候都不为谋取私利打开“方便”之门;要警钟常鸣,不仅要做到两袖清风、一身正气,更要把好“后院”关口。只有守住了家中的“廉洁门”,远离贪腐,小家才会平安,社会才有正气。

作为一名青年员,我深知,应该严格遵循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道德文化,发扬家庭的优良家风家规,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弘扬正风正气,传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做好本职工作,为市场的发展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家风故事的心得体会篇2

家风是黑夜中的北极星,指引我们前进的方向;家风如同校园的香樟树,陪伴我们成长;家风承载了长辈的谆谆教导,成就我们美好的人生。

记得很小的时候,家人一直教我李绅的《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在我们家,节约是我们的家风。爷爷奶奶家有大大小小的好几个盆子。每个盆子里装的都是不同的水,有洗菜水、淘米水、洗手水。小时候,我常常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要把这些水收集起来,再次利用呢?这样不是很麻烦吗?用过的水不脏吗?

有一次我执意帮奶奶洗完菜,趁奶奶不注意,偷偷地把脏水倒入了水槽中。看着脏水顺着漩涡慢慢消失,心中溢满了说不出的满足感,自以为是做了件好事。可是我的愉悦只维持了几分钟,奶奶知道了这件事,语重心长地说:“威尼啊!你知道吗?世界上有很多人因为缺水而死亡。水是生命之源,可是也会用完啊!我们要珍惜每一滴水。也许你刚刚倒掉的水,是缺水人家一天的用水量啊!”我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心里有充满了惭愧和内疚。

后来,我借助电脑的力量,知道了令人心痛的数据:全球目前有十四亿人缺乏清洁的饮用水。即平均每五人就有一人缺水。估计到2025年,全世界将有三分之一的人口(23亿)缺水,波及的国家和地区达40多个,中国就是其中之一……这些数字像有魔法似地不停在我眼前浮现,连续不断地鞭策着我的行为。

我逐渐开始加入节水行动:淘米水可以用来洗手、洗碗筷;洗菜水可以用来浇花;洗衣服的水可以拖地、冲厕所……不知不觉中,节约的家风悄然住进了我的心房。

愿节约的家风长住我心,生根发芽,源远流长!

家风故事的心得体会篇3

最近,很多同学纷纷喜欢上了一档充满人文色彩的娱乐节目——《一封家书》。曾几何时,写一封家书是多么美好的事情,而收到鸿雁传书也会令我们格外愉悦。今天,我们就从陈云家书讲起。

陈云同志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也是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1949年6月,陆铨的儿子陆恺悌写信要求陈云给他经济上的帮助,陈云写信回复他,并叮嘱陆恺悌把这段话抄给廖霓云(陈云的表弟)观阅。

“共产人的行动仅仅是为人民服务。绝不想有任何酬报,谁要有酬报,谁就没有当共产员的资格,我与你父亲既不是功臣,你们更不是功臣子弟,这一点你们要切记。”

陈云还在“切记切记”四个字下面加了小圆点,以示强调。这句话虽然简简单单,却字字珠玑,值得学习和深思。

一 坚持以“忠”传家。

陈云家书第一句说:“共产人的行动仅仅是为了人民。”从十四个字中,道出了陈云坚定的信仰。陈云对对人民的赤胆忠心可见一斑。可见,红色家风中的“红”是革命的底色,是一种无言的,它以润物无声的力量,影响后代内在的品质。故而,我们高中生要发挥红色家风的力量,重视家庭,才能使自己走正确的道路,将来才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二. 坚持以“廉”传家。

陈云家书中“绝不想有任何酬报,谁要有酬报,谁就没有当共产员的资格。”这句话就是以家风家训的形式警示后辈刚正不阿,廉洁立身,身正服人。在会见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强调:“家庭不止是人们身体的住处,更是人们心灵的归宿。”这句话说明家风美会潜移默化更多心灵,让全社会充满风清气正的正能量。反省一下自己,前段时间还为母亲没买一双az13给我而怄气,现在想来自己是多么可笑。

三. 坚持以“德”传家。

德是道德,体现在陈云身上,是家国同重的大德。陈云家书中指出:“我和你父亲既不是功臣,你们更不是功臣子弟,这一点你们要切记切记。”这句话字里行间皆可见“家国”。他叮嘱后辈,无论何时,要立德为先,明确家是国的基础,国是家的延伸。国家好,民族好,家庭才能好。要立大志,干大事,以个人价值、家庭价值、民族大义为重,在为和国家事业的奋斗中实现个人价值、家庭价值。联系一下身边的实际,有一部分同学从对物质享受的过度追求,转化为对精神信仰的回归。

总之,从陈云家书中,我们可以见到,以“忠”为重的家风家训,以“廉”为重的家庭,以“德”为先的家庭美德。时隔七十余年,我们青年一代沐浴信仰的光芒,重温革命前辈家书,传承红色家风,洗礼净化灵魂,这将激励我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家风故事的心得体会篇4

电视系列剧《家道颖颖》中,有一个细节令人印象深刻:小火车列车长刘承光拿着鸡毛掸子,认真细致地擦拭客厅里悬挂着的家训——“肩头担道义精忠报国,手中勤巧作耕读持家”。对家风的珍视,在小心翼翼的拂拭中得到淋漓展现。

“清白家风不染尘,冰霜气骨玉精神。”家风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核,正如在会见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强调的,“家庭不只是人们身体的住处,更是人们心灵的归宿”。今天我们对待家风,同样需要像刘承光那样高悬心

...
《家风故事的心得体会7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