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的发展,让我们有越来越多的机会去写心得体会,写好一份心得体会能够帮助我们及时的记录下对生活的感受,品读360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写新闻的心得体会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写新闻的心得体会篇1
每天七点前,我就早早坐好,表情肃穆地等待片头曲响起。当新闻联播那正经庄严的两位播音员出现在屏幕上,我的心就兴奋得嘣嘣直跳。到了主要内容介绍完,正式播出节目了,我更加激动得不能自已——只有看自己最心爱的节目才会有这样的反应啊!新闻联播画面优美,不但清晰,而且是彩色;新闻联播信息量大,我们一生都见不到的副以上级别领导,里面都天天有;新闻联播编排合理,鼓劲的消息多,看了之后我腰不酸了腿也不疼了,浑身都是干劲;新闻联播舆论导向正确,从没有因犯政治错误而停播;新闻联播播出准时,每天都是19点整开始,我还可以拿它对表……这样好的节目,叫我怎能不喜欢!
看新闻联播是我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一天不看我吃不香,两天不看我睡不着,三天不看我就没法活。有一次我参加一个活动,结束时已19点了,可我还在路上,想到可能看不到新闻联播了,我心如刀绞,流下了伤心的眼泪。还有一次,19点整我在商场大厅笔直地站立在电视机前,抱着小堂弟如饥似渴地看新闻联播,可嘈杂声太大,非常影响我收看的效果和心情,于是我就唆使小堂弟就地大小便,终于周围的人都走了,我虽然身上也糊上了他的屎尿,但我心里很高兴,因为这样电视机旁就只有我一个了,心爱的新闻联播就属于我了。
我认为象我一样喜欢新闻联播的人多极了,暂时不喜欢它的极少数文化层次比较低的人,也会慢慢喜欢起来的;毕竟,人是不断进步的。
写新闻的心得体会篇2
走基层,让你我产生共鸣。
走进基层,走到观众中去,走到小朋友当中去,这对于一个节目的深度和广度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好比一个很好的节目选题,相对于死守电脑,凭空想象的编导所做的节目来说,走入观众中去的编导的节目更能够和观众产生共鸣,更能够将选题做得精,做得深,做得广,使得观众对节目感同身受,耐人寻味。这种让观众产生共鸣的节目,让人觉得真实,才能引起观众对一些热点话题的深思,通过观众对节目的真实反映,为我们正确的把握舆论导向奠定了基础,为我党的精神文明建设起到了推动作用。观众也能够从这个活动中有所得,有所为。
?十分开心》栏目组“你讲笑话我来演绎”的活动,深刻的印证了这一点,原先在写节目稿件时,我们通过自己的生活,自己搜集的笑话来串编稿件,但是,对于我们这些大部分生于80年代的大孩子来说,我们所体验到的生活,搜集到的笑话一部分和现在孩子们的笑点有些不符,有些陈旧,甚至一部分有些脱节,比如,我们可能觉得《蓝皮鼠和大脸猫》好看,可是,现在的孩子可能觉得《蓝猫》好看,甚至会问“蓝皮鼠和大脸猫”是什么?所以,对于这样的问题,我们就更应该走进孩子、了解孩子、听听他们现在的谈资,看看他们现在的所爱,做做他们爱看的、好看的,并且有意义的节目。这样的节目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也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转作风,要真心实意“转”起来。
转作风,就是要把“走转改”脚踏实地的高度重视起来。我们要真心实意的,主动自觉的“转”起来。对于我们来说,转作风就是通过走基层来实现的。基层是我们向群众学习的好课堂,磨练作风和提高素质的大考场,但是走基层并不是完全等于转作风。被动应付的走形式地去“转”,是很难“转”到位的,我们也应该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并且吸收更加先进思想的同志到我们的队伍中来,带动思想相对落后的同事,把“走、转、改”认真落实到位。我们应把基层一线作为转作风的长期基点,把心思扎到基层,并相应的制定一些制度,使之成为我们这支队伍必须恪守的原则,使得我们所想、所作的每一期节目,每一个话题,有人物、有事件、有理可依、有代表性、有说服力。
改文风,用群众话说群众的事。
改文风,顾名思义,就是改变使用语言文字的风格。用人民群众清新朴实、生动鲜活,言简意赅、具有生活气息的语言,用群众的话说群众的事,做到更好地宣传群众、动员群众、服务群众。
换言之,对于我们动画频道面向的主流收视群体,就应该以小朋友的话、小朋友的角度,讲述小朋友的故事。如果说“走基层”是前提,“转作风”是基础,那么,“改文风”则是表现方法,通过我们《十分开心》栏目组所举办的“你讲笑话我来演绎”的活动,就算是走到小朋友中去了,不用他们的视角,不用他们的语言,所讲出来的故事与笑话也未必好看,也未必能达到“走转改”的真正用意。
所以,通过对“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的学习,使得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我们电视人身上的责任,坚持“走、转、改”既是对观众负责,又是对自己负责,我们要不断学习“走转改”的宗旨,不断挖掘其中的真实含义,让孩子在轻松快乐的节目当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感悟,潜移默化地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写新闻的心得体会篇3
两个月弹指一挥间就毫无声息的流逝,就在此时需要回头总结之际才猛然间意识到日子的匆匆。原先颇感忸怩的离开大学的围城生活,现在已经渐渐变得顺其自然了,这或许应该是一种庆幸,或许更应该是一种叹息,谁能说得清呢?
两个月的磨刀练阵,按理说,自己到底是宝刀还是锈铁应该可以从这些日子的点滴表现中露出应有的光泽了,然而直至目前,我却对自己这些许的光泽没有信心——虽然我坚信自己不是锈铁!
两个月来,我分别在两个不同的岗位上练兵,前个月在电编部学习新闻采编,后一个月是在办公室做临时的文秘工作。
首先说说在电编部的工作心得。在电编部一个月的工作生活,我感触最深的就是,这里是我的第二个家,新闻工作可以在快乐中完成。从初中到高中再到大学,这期间我一直都是在远离父母亲人的视线之外享受着逍遥自主的生活。虽然在学校里也有师长的关爱与教诲,但总有一种仰承的距离感,缺少家庭特有的温馨。本以为毕业参加工作后,这种人际关系的距离感、层次感只可能加强,但在电编部工作让我惊喜地发现自己原先的判断错了。电编部容主任、韦副主任、廖副主任三位领导都对我们这些新人亲切有加,特别是容主任,在工作之余,以朋友的姿态经常和我们一起打球,坦怀聊天,非但不摆领导的架子,而且还以慈父的关爱之心在引导我们做好新闻工作,让我真切感受到了久违的父爱温情。而其他大部分的老同事,也对我们这些新人投以真挚友情的目光,在工作中,只要你需要,他们随时给予热情地指导;工作之余,大家开怀谈笑,不分彼此。记得刚到一周的时间,电编部新老同事以及三位领导就已经打成一片,给我的感觉是上下同心。正因为如此,在电编部工作,让我体会了在愉快中完成工作的欢欣。
我在工作上的收获主要有:
1、基本学会使用和维护摄影机;
2、基本掌握会议新闻与社会新闻的拍摄和采写的区别;
3、基本了解并初步学会编辑新闻摄像带;
4、基本学会电视新闻稿的一些写作方法和技巧等。在这期间我不仅可以较好地配合各位师兄一同出去采访拍摄工作,还可以自己独立外出采写完成具体的新闻作品。一个月的时间,我配合各位师兄一起完成新闻采写近篇,自己独立完成的采写作品
5、主任每次安排的采访任务都基本可以顺利完成。
在这期间,工作上最大的不足主要有:
⒈新闻拍摄技术相对落后,画面的稳定性不够;
⒉新闻的采写比较古板,缺乏新意;
⒊新闻的敏感性相对较差,特别是对与会议新闻相关联的社会性新闻把握不足等。
月初我开始被调到办公室工作,主要负责协助钟主任开展日常办公接待和文秘拟写等。
显然,办公室的工作环境与电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