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心得体会见证了人生的丰富多彩,写作心得体会可以记录我们的思想,养成思考的习惯,下面是品读360小编为您分享的游红旗渠的心得体会8篇,感谢您的参阅。
游红旗渠的心得体会篇1
学习红旗渠精神理想信念实践活动。在刘兆祺书记、袁力副院长带领下,我们一行来到位于河南省林州市的红旗渠干部学院,参观学习红旗渠那段震撼人心的历史。近距离学习红色文化,瞻仰红色精神。
在开班仪式上,刘兆祺书记强调了此次学习的特殊性和重要意义,要求大家严格遵守学院纪律,认真完成学习任务。
5天的学习,学院老师带领我们通过现场教学、视频讲解、话剧展现、实地考察等方式,以历史年代为主线,实地去了解修建红旗渠的历史背景,为什么修建?如何完成的?以及建成后产生的影响。在上世纪60年代林州人民为了摆脱千年缺水干旱困境,在共产员县委书记杨贵等人的带领下,坚定重新安排林县河山的理想信念,举全县力量,克服艰苦恶劣的环境条件,苦干十载,劈开太行山,建造了这座举世闻名的人工天河——红旗渠,实现了引漳入林的美好夙愿,解决了当时)(水缺贵如油,十年九不收,豪门逼租债,穷人日夜愁的现实困境。在建造过程中涌现出以坚定信念、敢于担当、无私奉献的员干部杨贵书记、李贵县长;因公牺牲的吴祖太、李茂德;亲自指挥、认真负责的指挥长马有金;不畏艰险、不怕牺牲的除险队长任羊成;辞去工作、支援家乡的测量员路银等为代表的英雄人物和事迹,他们立足本地条件、依靠自己的力量,战天地、顾大局、齐努力,不怕牺牲、不计报酬、百折不挠,孕育出可歌可泣、气壮山河的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谱写出一副林州人民战太行、出太行、富太行、美太行的壮丽诗篇。
在参观红旗渠博物馆,青年洞,谷文昌生平事迹展等活动的过程中,感受到世世代代的林县人民把红旗渠精神作为传家宝,时刻牢记,不断弘扬,在他们心中有着不可取代的位置。除此之外,还有不怕牺牲、不畏艰险、百折不挠、艰苦奋斗、万众一心、敢于胜利、英勇奋斗、无私奉献的太行精神、艰苦创业、勤俭办社、一心为民、开拓创新的扁担精神、心中有、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的谷文昌精神、不畏艰难、英勇顽强、舍生忘死、忠诚爱国的孙占元精神以及勤俭、执着、不服输、爱家乡的林州人精神,这些精神共同铸就了这座林州精神之城。
老师们各自从不同历史时间、事件和历史环境等角度、深层次地讲述了《中国共产从哪里来》,一件件真实事件和人物告诉我们:共产是从救亡图存、实现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中、从青年知识分子的坚守与探索中、从实事求是,不断自我革新中、从心系人民、服务群众中来的;由于一辈辈共产员先烈们的坚定理想,坚守信仰,依靠人民,实事求是,开拓前进,不怕牺牲的不懈坚持,最终带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展示了中国共产百年奋斗的伟大征程。历史证明:中国共产是为民族代言,为人民代言,共产的理想信念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新时代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全的共同理想信念,作为新时代共产员,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思想的时代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世界意义,深刻理解其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实践要求。在面对当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疫情影响的大环境下,我们要始终不渝地坚持中国共产的领导,坚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理想信念,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并且要在实际工作中,继承和发扬红旗渠精神,以敬业、为民、踏实、奉献作为为人做事的根本,奋发图强,敢于担当,以求真务实的工作精神、百折不挠的工作韧劲、端正认真的工作态度,发挥共产员先锋带头作用,保质保量做好工作。
此次培训学习,让我更深层次地学习了史文化,增强了性修养,更加坚定了一心一意跟走,敬业奉献为人民信念。在有更多感触、备受激励的同时,也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对今后的工作学习和生活起到了很大的引领、激励和鞭策作用。我将继续学习发扬红旗渠精神,深入进行史,将学习成果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展现有理想、有担当、有作为的新时代共产员的风采。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整理的8篇《学习红旗渠精神心得体会》,希望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
游红旗渠的心得体会篇2
爬过井冈山,参观过西柏坡,听过南街村王宏斌书记的讲座,……着实去过不少红色基地,每个地方都给予我不同的感受,每个地方都有一些故事戳中我的泪点。红旗渠,跟别处不同。11月27日宣传司支部全体到河南安阳红旗渠集体学习。对红旗渠的了解,让我从“一条烟”(一种叫做红旗渠的香烟)变成了一座精神丰碑。
悬崖峭壁上的水长城。远望红旗渠,就像一条长蛇在太行山的悬崖峭壁上蜿蜒盘旋,说红旗渠是世界第八大水利奇迹,一点都不为怪。漫步在纪念馆,听红旗渠的儿女讲述先辈们的英雄故事,就像在经历一次精神洗礼。60年代初,在中国经济社会环境极为困苦的时期,一位名叫杨贵的书记带领林州人展开了一场“千军万马战太行”的伟大行动。虽然没有经过充分的论证,但引漳入林从设想到行动,在最短的时间里,得到了林州人高度一致的支持,立下“大战八十天 引来漳河水”的誓言。我第一次掉了眼泪,没有强烈的吃水、用水的愿望,怎么能够凝聚这样的共识?红旗渠在意料之中、意料之外延长了工期,用了近十年的时间。但每家每户的付出,每一个刻在石块上的名字,都用自己的血汗兑现了承诺。杨贵书记身先士卒战斗在工地上,直到八十多岁的母亲去世才答应离开工地回家奔丧;工程师吴祖太日夜绘制施工图纸,没来得及见到新婚妻子的最后一面,就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为了“有脸吃上红旗渠的水”有人家把十五岁的孩子送上工地,却再也没有等到孩子的归期;……一路泪水涟涟,直到那张万人欢庆红旗渠通水的照片浮现在眼前,感动的泪水化作发自内心的喜悦。真希望自己也生在那时,可以为了一个伟大的梦想奉献和付出,可以在现场分享胜利的喜悦。
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红旗渠精神被概括为了十六个字“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为后人所传颂,其中的开拓创新最让我震撼。如此浩大的水利工程,且不说国家财政只占百分之十五,人力、物力、财力都是举全县之力,光是这一工程中体现出的劳动人民的智慧就足以让人震撼。没有先进的水利测量工具,就发明了用脸盆、板凳和水组合成的测量工具;为了尽快完成四千多米长的通道,从山顶掘了十三口井把两个工作面变成了二十六个工作面;红旗渠长藤结瓜的探索,将这项工程打造成了“引、蓄、提、灌、排、电、景”一体的大型灌区。除此以外,与山西省政府签订的补偿协议被誉为“最早的拆迁补偿”,修渠过程中责任到生产队、到村、到户的做法,与十多年以后农村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有异曲同工之妙。不能不由衷地说,红旗渠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太行山上的五部曲。战太行-出太行-富太行,美太行-福太行。靠着红旗渠精神名扬天下的林县儿女们并没有躺在先辈们的成绩上睡大觉,而是奏响了与我国时代发展步伐相一致的五部曲。六十年代,千军万马战太行解决生存问题,七十年代千军万马出太行解决温饱问题,改革时期千军万马富太行解决发展问题,新时代千军万马美太行、福太行,一个与时俱进的林州县向全国人民宣布:红旗渠精神永不过时、历久弥新、永放光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