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名校的心得体会7篇

时间:2023-09-04 作者:Lonesome 心得体会

大家写心得体会的时候务必要打开思维格局,写心得的时候,就是将事情的发展和感受结合起来表达,以下是品读360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去名校的心得体会7篇,供大家参考。

去名校的心得体会7篇

去名校的心得体会篇1

20xx年11月21日,为期一周的“国培计划”第二批自治区统筹项目乡村教师访名校义务学校装备分管领导培训班在广西师范学院图书馆开班,我有幸成为了其中的一员,参加的人员有来自各县市学校的72名学员。当天,有关领导、专家出席了开班仪式。陈庆部长专题讲座一一《关于新形势下进一步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的实施意见》,列举了泸州相关学校成功的管理经验,强调了技术装备管理的.重要性。欧启忠教授在专题讲座《现代技术装备的介绍与应用》中,向我们展示了许多新媒体在生活中的应用,并在互动中让我们感受到现代技术装备与教学深度融合的魅力。专题讲座《义务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具体实施》中,王滨主任就目前的均衡发展迎检工作六个基本标准,指出了技术装备在迎检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在区检、国检中应注意的一些重要细节。

在学习期间,我们先到南宁三中实地观摩。李家全馆长作《怎样建设一个有品质的校园图书馆》报告,并带我们去参观了南宁三中的图书馆,他们的管理方法使我们受益匪浅,然后我们又参观南宁十四中的各功能室,他们配备齐全,管理到位,让我们大开眼界。

通过本次的培训,使我学到了不少的理论知识,看到了名校的风采,也深感到我们学校的和名校的远差距,均衡,任重道远。

去名校的心得体会篇2

金秋十月,秋风送爽。在西子湖畔我参加了浙江报刊总社主办的培训。此次培训的内容是“高中英语课堂改革与有效教学”。专心聆听并学习了z老师等专家的生动报告后,感触颇深,其中z老师提出的“对文本的有效解读”给我留下较深的印象。

一直以来,英语阅读教学中语言点处理和文本信息处理的关系是我的困惑。阅读课也似乎开始千篇一律地遵循着“读前‘有趣热身’”—“读中‘提问和应答‘”—“读后’热烈讨论‘”—最后的“语言点讲解”这些步骤。教师在教授阅读文本时总局限于对课文意思的理解、段落大意的概括、句子机构的分析、词汇短语的掌握,阅读课上的训练活动也往往是围绕学习语言知识而展开。在这个阅读教学过程中,只是为文中的信息而读,只是为文中的语言点而读。而葛炳方老师提出的“对文本的有效解读”使我豁然开朗。他提出首先要转变观念:阅读课是一种高度综合、培养思维能力的课型,需要我们认真对待。

首先,要充分解读教学。材料教材解读的核心指向是帮助教师做好基于文本解读的目标定位与教学决策。其中要关注词汇教学,即把握词汇数量和词汇技能的关系;要关注阅读的深度,如评判性阅读,把握文本理解与观点评价之间的关系;在设计读后活动时,要平衡活动设计中的价值取向,把握注重强化语言运用的活动与基于评价的延伸性活动之间的关系。简言之,就是要解读教材的背景、内容、语言等等,如:文本以什么样的框架、借助什么样的语言、表达什么意思。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要充分关注对教学材料的解读,要在解构文本的基础上建构学生的学习。

其次,通过基于教学过程的反思,我们或许能够细化一些现象背后的成因,使之成为具体的研究问题。例如我们对每一个单元的“主课文”的教学,常常用两个课时———“第一课时讲内容,第二课时讲语言点”,为什么?通过对阅读课教学的反思,我们发现,我们应该研究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阅读课堂教学中“理解”与“语言点”截然分离?再去思考我们课堂上组织阅读教学的行为,发现也许是因为“理解”没有基于文本解读。以此为起点,我们着手对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设计、教学行为、教学效果等进行调控,做行动研究。基于课堂观察,实实在在地研究‘本土的’学生、教师及其英语教学活动是提升课堂教学效益的最有效方法之一。

综上所述,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不仅要帮助学生对语言(词汇和结构)和信息(文本的主旨大意和细节)进行(表层的)理解,而且还要帮助学生对文本进行深层次的理解,关注作者观点、作者情感和态度、写作意图,把握文本的脉络层次和结构特点,了解文本中遣词造句和谋篇布局等方面的技巧,进而鉴赏语言文化。“鉴赏是读者和文本之间的对话,是一个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鉴赏以文本为凭据,但又不局限于文本;它能促使我们联想和想象,引申和扩展课文的思想,开发智力,唤起创新意识。”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过程,就是通过引导学生阅读文本去理解作者所要传递的信息,借此学习语言,并通过运用一定的阅读策略,提高阅读能力,形成评判性思维能力,提高自主阅读水平的过程。反思自己的英语阅读教学过程,我在关注教学材料的选择与解读,特别是关注对教学材料的深度解读方面做得不够到位。阅读是非常复杂的解决问题的体验,这种体验让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使得他们能够利用已有知识和背景知识从文本中建构意义。这次培训让我深深记住了z老师的俩句话:

深入浅出——深入即解读,浅出即教学。

举一反三——举一即内容,反三即思维。

去名校的心得体会篇3

20xx年10月9日—18日在上级领导的安排下,我有幸加入了20xx国培计划“乡村教师访名校”这一活动中。我们一行201人来到北京语文出版社参观学习,感受名校风采,聆听专家讲座。这次培训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既有名师的指导、引领,也有辅导教师的教学展示,互动讨论。培训理论与实践结合,体验和思考并重,通过语文学科核心知识、语文教学能力提升、优秀学科教学课程观摩等专项培训,以及全员参与的同课异构、分组说课、听课评课、下校观摩等实践性环节,引领学员们聚焦语文学科知识的生成与发展,反思自身专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切实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为给学员们提供高质量的辅导,主办方邀请来自首都师范大学、北京学院、北京科学研究院、北京市语言学会朗诵研究会、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网、语文出版社等单位或机构的语文专家,以及多名特级教师担任培训讲师,并组织学员们赴北京市优秀小学参观学习。培训中,语文出版社社长王旭明的讲座《教真、教实、教好语文》,以及江苏省小学语文特级教师张赛琴的作文示范课《一次科学实验》,给学员们留下了深刻印象。“王社长的讲座让我明白了该如何用好教材,教出浓浓‘语文味’;张赛琴老师的课朴实无华、生动有趣,她渊博的学识和亲切的师者之风令我折服。感谢语文出版社的这次培训,帮助我明确了今后成长和发展的方向。”

通过这次的参观学习,现场的教学观摩,我受益匪浅。既有观念上的洗礼,也有理论上的提高;既有知识上的积淀,也有教学技艺的提升。这是收获丰厚的十天,在这种理论和实践的交流对话中,我收获着名师们思想的精髓和理论的精华。这次学习,我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感受:

一、先进的教学设备,优越的教学资源。

在参加班级活动中,我大开眼界。此次我们到了北京三所有名的国家级教科研实验基地(芳草地国际学校万和城校区、北京中关村第一小学、北京朝阳小学—楼梓庄小学)各个学校小学都配备了齐全的教学设备,每位科任教师都可以随时应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课堂教学,形象生动,教师还可以随时上网查阅各种资料,形成资源共享,丰富课堂教学内容。经过培训,我深刻认识到,课改中把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对教学非常实用实效。在现行中,伴随课改的深入,这就要求教师具备这项专业技能,对自身进行反思。本人的这项技能与现代教学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需要

...
《去名校的心得体会7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