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心得之前,我们需要认真梳理好个人的真实情感,要想写出一篇令人满意的心得体会,那是要花费时间的,下面是品读360小编为您分享的学生对美育的心得体会7篇,感谢您的参阅。
学生对美育的心得体会篇1
昨天美育云端课堂已经进行了开幕式,在接下来的几天会不间断的有直播课堂,大家可以免费上网观看。而下文中为大家分享下美育云端课堂观后感心得体会。
美育云端课堂观后感心得体会
美育是培养学生审美观和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美育以直观形象感人,寓情于理,以情动人,陶治人的高尚情操,能提高人的审美能力以至完美人格。自从上了美育,我觉得这世界满满的都是艺术,这也更加肯定了‘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这个观点。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求知的前提。学生的兴趣、好奇心和探索精神是欣赏、感知美育的必要前提,智育为美育提供了必要的审美知识,知识面越广,越能辨别真伪和美丑,越有利于美育的实施和创新。老师通过美图和播放视频锻炼我们的观察与认知,她要求我们要通过自己的眼睛看、脑子想、用手画来感知艺术美,当我们对艺术美有了一定的认知之后,便开始要学会去评价一些优秀的作品,这就需要发挥自己的想象空间和不错的审美能力。
美育是诉诸于人的情感活动的,以感情的激发和陶治的方式进行,这也是美育的根本特点。对此蔡元培先生说到:“哲学之理想,概念也,理想也,皆毗于抽象者也。而美学观念,以具体者济之,使吾人意识中,有宁静之人生观。而不至于疲于奔命,是为美学观念惟一之价值。”在这里,蔡先生为审美寻找了一个情感上的落脚点和依据。审美不能用抽象的枯稿简单的说教,必须通过感情活动的陶治作用才能达到。只有真正关于心灵的学问、诉诸情感的学问,才会完善人格、美化人生。审美活动有其自身的特殊性,通过在在审美过程中情感的激发和自由活动来适情悦性,产生高尚的精神,从而进一步培养审美主体的健全人格,所以进行高尚的审美活动,有助于减少、冲淡私有欲和狭隘的自私观念,受到真善美的熏陶,提高人的情趣和精神境界,达到“陶冶活泼敏锐之性灵,养成高尚绝洁之人格”,实现美育之目的。
来源:腾牛网
学生对美育的心得体会篇2
生活中不只有惊天动地的伟业,还有那一花一木和鸟语,还有那追寻美的心灵。美育,是人生价值的重要方面,调和知识与感情,蔡元培先生如是说。诚哉斯言,美育如水,滋润人生。
诚然有的人会觉得美育浪费时间,忙碌的事业和生活使自己无暇寻美,但是,请不要忘了,美育的价值不在眼前的苟且。人,首先是作为一个人而存在,而不是忙碌的机器,人生在世,应追求内心的丰盈,而不是碌碌无为后的空虚。固然职业使我们用知识服务大众,而美育则促使我们拥有更为伟大高尚的行为。
美育启迪智慧。袁隆平先生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研究,躬耕田头、日夜付出,但他仍保持着自己广泛的兴趣爱好,拉小提琴、读书游泳。他说小提琴优美舒缓的旋律不仅放松心情,还会放飞思维,对学术研究大有裨益。类似的,美学激发了爱因斯坦广阔的理论空间;科学家因美学的滋养领悟出“宇宙之美”。听音乐、读文学这些看似无用的行为实则有大用,一个有伟大成就的人一定不只俯身桌案,他的内心受到美育滋养,其智慧的产生也离不开美育的启迪。
美骨洗涤灵魂。“铸得国家魂,犹怜草木青。”美育能够平衡生活,唤出灵魂深处的真挚。诗词的女儿叶嘉莹一生与诗词作伴,在人生的痛苦与磨砺中,是诗词给予她前行的力量,我们才待以看到一位穿越时光风雅的先生。
反观当下一些沉迷网络暴力游戏的青年,暴力无礼,走向堕落。如若每个人都是能用美育调和生活,则人人皆可保持内心澄澈、眼睛明亮,心灵充盈。
美育之于青年,犹天空之于鸟儿,大海之于鱼儿,必不可少矣。所谓“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青年学生皆当循着美育的星光,探寻属于自己的人生星空。学习之余,听曲音乐,放飞梦想,而后继续前行,在美育的滋润下,我们皆能成为席慕容诗中所言的模样:“我已亭亭,不忧,亦不惧。”
千般荒凉,以美育为梦;万里蹀躞,以美育为归。
6.实用诚可贵,求美价更高“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是潇洒的人生态度之美;“君当做磐石,妾当做芦苇”是凄婉的爱情承诺之美;“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无私奉献的品质之美。美无处不在,求美价更高。
“美”之于个人必不可少。“生活中从不缺少美,缺的是发现美的眼晴。”应试下,无数同学的目光只专注于分数,极少有人能潜心去欣赏一个东西,去淘洗眼中的世俗之气,成绩固然重要,但找寻美、发现美、制造美的能力价值更高。审美意识能让你在苦难的土地上开出怒放的鲜花。我国地质学家李四光先生,不止业务能力超强,他尤爱写散文,也写得极好,他的小题琴演奏水平同样令人艳羡;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先生,其妻子是一名艺术家,理工男与文艺女的结合令人意想不到,钱先生却说是妻子带他领略美,充实人生,这无疑是知识与感情的调和,认识到人生的真正价值,于我们,也是如此。
“美”之于国家为重中之重。近年来,国家愈发重视美育,提倡每个学生都能掌握一两项艺术特长,意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网络传媒的迅猛发展,使社会乱象丛生的机会以指数形式爆炸式增长,这无疑对国民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实文盲已经不多,多的是美盲。应提升的是辨别“真善美”与“假恶丑”的能力,而美育则是最为行之有效的方法。美育不只是培育人们的审美能力,还是对人们心智、德行再造的方法。
“我们不只是靠吃米活着的。”以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来说,切实可用是求美的物质基础,正如蔡元培先生所说:“我们固不可不有一种普通职业,而在工作的余暇,又不可不读文学,听音乐,参观美术馆。”素质正在逐步转变,要与美育有机结合,相当于反馈调节,没有素质何谈美育,而美育又可作用于素质,推动其迅猛发展。而古代学者早已将“美”融入了从师讲学之中,无论是孔子的“诗”与“乐”,还是亚里士多德的《诗学》,皆是如此。
身为青少年的我们,应该正确认识美的意义与价值,不再局限于对“美”的狭义理解,将美贯穿于我们的生活与学习,主动求美。时刻铭记实用诚可贵,求美价更高!
7.以美育之华,融人生之境记得曾读过这样一句话:“文学就像月光,无用,却使人心柔软。”其实,文学、音乐、美术,这一系列看似无用之物,皆如柔曼月华一般笼罩人类文明与历史,照耀人文光辉。而对于个体来说,美育更是不可缺,只有借助美育之光华涤荡人生,才能如蔡元培先生所说,“有更伟大而高尚的行为”,认识人生的价值”。
美育之华,振人心魄,催人奋进。一代伟人毛泽东,不仅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同时也是一位卓越的诗人,词人,面对长征路上重重天堑,他笑谈“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面对时局动荡历史变迁英雄俱往,他慷慨而作“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而面对百万雄师跨越长江,解放战争取得光辉战果,他更是留下千古绝唱,”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桑”。一句句流传千古的诗文,背后是一个个慷慨激昂的革命史诗。至今抚卷追忆,犹觉胸生豪情,热血难凉,此间美育之华,振人心魄,催人奋进。
美育之华,涤荡思想,引人沉思。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以在物理学领域摘取累累硕果而闻名于世,而闲暇之余,他将绝大部分时间都交付给了自己的小提琴,伴着悠扬的琴声在物理世界自由畅游;无独有偶,“杂交水稻之久”袁隆平也是一位小提琴爱好者,一曲《我和我的祖国》如清澈溪流在山间流淌,诉说对祖国的无限挚爱。由此观之,美育与理性的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