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清华的课心得体会6篇

时间:2023-09-09 作者:couple 心得体会

通过不断的思考和实践,我们积累了丰富的心得体会,不断提升自己,要知道心得体会的记录,可以使我们对事物的理解深刻,下面是品读360小编为您分享的听清华的课心得体会6篇,感谢您的参阅。

听清华的课心得体会6篇

听清华的课心得体会篇1

有幸参加市局职教处在清华大学举办的“依法办学,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培训班”的学习,收获很大,体会颇深。下面谈谈自己在清华大学七天学习的思考及感想。

加强法制建设,大力推进依法办学是当前我国工作的重点之一,依法办学是依法治国方略在领域的具体体现。而依法治校是依法办学的重要基础,学校作为最基本的单位,直接担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学校如何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率,完全取决于学校的管理理念和方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我国原有的管理体制已经不再适应现代管理的需要,学校如何面对和适应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首要的问题是应当建立法制化的现代管理体制,实行依法治校。

一、依法治校的具体内容

实行依法治校,就是要全面贯彻方针,坚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实行依法治校,就是要严格按照法律的原则与规定,开展教学活动,尊重学生人格,维护学生合法权益,形成符合法治精神的育人环境,不断提高学校管理者、教师的法律素质,提高学校依法处理各种关系的能力。实行依法治校,就是要在依法理顺政府与学校的关系、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的基础上,完善学校各项民主管理制度,实现学校管理与运行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依法保障学校、教师、学生的合法权益,形成行政部门依法行政,学校依法自主办学、依法接受监督的格局。

二、目前依法治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就学校层面上看,目前依法治校还主要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学校规章制度不够健全;权大于章、有章不依;制度对一些人有约束,对另一些无限制;学校管理中主要依靠行政管理的手段;民主与监督机制不够完善;教职工的整体法律素质还不是很高;学校执行各种规章制度没有监督制度和保障等问题。

三、对依法治校工作的一些想法

树立依法治校的管理理念。在依法治校过程中,从学校管理内部来说,校长能否树立明确的法治观念,认清依法治校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是学校实施法制化管理的前提和基础。校长应当把依法治校上升到依法治国的高度来充分认识,改变传统的管理手段与体制,树立起依法治校的管理理念。

学校参与者依法治的意识是学校实施法制化管理的保证。目前我国有关发展、学校管理的各项法律、法规相继出台,为依法治校提供了最基本的依据。校长应把法制学习与宣传纳入重要工作职责范围。学校可充分利用校园网、校报、广播、板报等宣传工具进行广泛的普法宣传。让全体教师与学生不断增强法制观念,并学会运用法律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实行依法行政、校务公开、加强民主管理与监督是学校实施法制化管理的具体措施。首先,校长在对学校进行领导和管理中,要进一步转变观念、改变思想作风和管理方式,要从过去主要依靠权力、运用行政手段的“家长式”或“权威式”管理,逐步转移到依靠法律、法规、规章和学校章程实行管理,严格行政执法程序,明确执法范围,不断提高学校管理的法制化水平。其次,学校管理者按照国家法律、法规与《学校章程》对学校实行自主管理,要重视加强民主管理与民主监督,实行校务公开制度,增强学校决策和管理工作的透明度,实行依法治校、以德治校、民主治校。例如,进一步完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发挥工会、共青团等组织的作用,畅通师生员工参政议政、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渠道,把依靠师生员工民主办学落到实处。在管理中要做到:公开办事制度、公开办事程序、公开办事结果。再如,把学校招生、收费、各项管理制度和管理办法等涉及公众利益的内容向社会公开;把财务管理、工程建设、物资采购、干部人事等涉及教职工切身利益的内容向教职工公开。自觉接受师生和社会监督。同时,还要建立一套比较完善的民主监督机制,来限制、约束、监督管理者的权力运用。

总之,依法治校涉及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是一项系统工程,是改革与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需要进行长期的实践和探索。作为一校之长,要充分树立依法治校的管理理念,要提高依法行政水平,认真制定学校各项配套的规章制度,真正做到从理性的高度实施依法治校。不断提高学校管理水平,促进学校发展。

四、提高学校管理水平的途径

1、加强班子建设,形成强有力的领导集体

一所学校的兴旺发达,必须要有一个同心同德,同舟共济的领导集体。领导队伍建设是校长工作中的首要任务。它关系着学校的整体管理水平和办学质量。因此在工作中,要充分发挥集体智慧的力量,尊重理解领导队伍中的每个成员,放手让他们大胆地工作,勇于为他们承担责任,坚持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相结合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做到大事集体研究,小事互相通气;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决策前讲民主,决策时讲集中,执行时讲纪律,使学校领导班子成为目标一致,运转协调、优质高效的强有力的战斗集体。

2、要依法治校、以制治教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度就是规矩,制度就是学校、教学的准绳。校长是学校的法定代表人,必须依法治教。科学、规范的制度是校长依法治教的重要保证。因此,校长治校的首要任务是要致力于健全和完善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在制定制度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扬民主,使制度“合法化”,这样才能被广大教师所认同并自觉地遵守。有了一套好的制度,还需要狠抓制度的落实。比如:我校在落实考勤制度时详细记录每位教师到校时间,迟到早退、病事假等情况,每月进行总结;在落实教学制度时,严格按照教学制度对教师进行检查督促,期末按教师的教学指标进行奖惩,这样做有利地保障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可以说,一切制度、规定,如果没有检查和督促,没有过硬的措施作保证,都将变成一纸空文。

3、搞好学校的小环境建设

为什么同样的制度,同样的管理方法,在一个学校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而在另一个学校却毫无收效呢?主要是原因是两个学校存在着不同的“校风”,要解决这个问题,学校必须抓好小环境建设。

小环境建设的重点是引导学校教职员工建立正确的观念体系、信仰体系、价值体系,构建良好的育人环境,形成良好的教风、学风。通过挖掘隐性资源,来获取学校的显性效果,促进学校的长足发展。

4、知人善用,扬长避短

所谓“知人”,就是了解知道他人有哪些专长、特点。“善用”,就是合理地分配他人的工作任务,以便达到出色地完成。一所学校办得好与差,光几个班子人员是不够的,必须要有一批德才兼备的合格人才。《学校管理》一书明确指出:“学校领导者具有识才之眼、爱才之心、容才之量、用才之胆、扩才之意”。这里告诉我们,当校长必须成为选拔人才、启用人才的明镜,要发现人才、利用人才,让他们的才能有用武之地,得到发挥。要求校长要贯彻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对工作能力强,在学生心目中有威信的教师要加以培养,委以重任。把对教学工作有特长的教师要放在重要的位置上,使人才各尽所能,各得其所。用人应该顾全大局,千万不能感情用事,不能以自己的好坏为标准来衡量他们。校长还应该做到以诚待人,重用贤才。真正做到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大胆地使用人才,合理地使用人才,爱护地使用人才,让教师在工作中不断得到锻炼,从而增长才干,在教书育人的岗位上大显身手,真正做到“英雄”有

...
《听清华的课心得体会6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