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90后心得体会参考5篇

时间:2023-09-11 作者:Lonesome 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不仅包括知识的积累,还包括情感和道德层面的成长,心得体会有助于培养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下是品读360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心理学90后心得体会参考5篇,供大家参考。

心理学90后心得体会参考5篇

心理学90后心得体会篇1

以前我对心理学一直抱着厌恶的态度,觉得心理学很枯燥无趣。但最近在老师的推荐下,我看了戴维·迈尔斯的《心理学》。看了这本书之后,我慢慢地喜欢上了心理学。

美国心理学会前任主席《心理学与生活》作者菲利普。津巴多说过:戴维。迈尔斯清晰、严谨的写作风格,优雅雄辩的文辞在整个心理学界无人可比。他撰写的心理学导论性教材和社会心理学教材都无一例外极为畅销。

从内容上看,该书既包含传统的同时又与时俱进。这本教科书包括序幕,共有19章,其内容依次为心理学的故事、对心理科学的批判性思考、神经科学与行为、行为的天性与教养、人的发展、感觉、短觉、意识状态、学习、记忆、思维和语言智力、动机与工作、情绪、压力与健康、人格、心理障碍、心理治疗、社会心理学。它不仅系统地阐述了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理论,而且还阐述了大量的心理学应用的内容;不仅阐述了普通心理学的传统,而且还反映了大量的最新研究成果,指出了这些传统的新的发展趋势。与第6版相比较,本书的每个章节都有新的变化,特别是新增了进化论心理学、神经科学和跨文化心理学的研究成果。

这本书不仅对于大家了解人“人们如何看待他人,如何影响他人,又如何互相关联”,书中的内容非常的丰富饱满。在此,只截取片段分享:

1、“你永远无法预言某一个人会如何行事,但却可以对人的一般行为做出精确的判断。个体虽然千变万化,但万变不离其中。”

2、解释分为不同层面,“知识本是一体的。把它分为不同的学科只是屈服了人类的软弱”: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社会学—哲学—神学

3、价值观—需求利益—态度—认知—行动,是相互影响的,这对影响力研究有重大的启发。

4、社会心理学研究要区分好“相关”与“因果”的关系。推理要有确凿的逻辑性。

5、人是社会性的动物。人并非天生理性。人具有很多弱点。

6、社会冲突性的根源与和解的方式。社会心理学对经济学和管理学必然有深刻的影响。

7、物质主义的富裕并无代表着幸福。人的幸福感是与人们的适应能力以及社会比较倾向紧密联系的。金钱既能增加快乐也能减少快乐,这主要取决于它的使用办法。那些转而追求亲密感,个人成长,和为社会事业而奋斗的人会体验到更高质量的生活。

8、经济的增长未必带来社会幸福感的提升,不公平的财富分配和不良的社会秩序,将大大降低经济增长对社会发展的贡献度。

9、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并不是物质,而是积极的体验(常常是与社交有关的体验)。

10、宗教的存在对于提升社会的幸福感是有益的。

社会中的自我,社会信念与判断、行为和态度、从众、说服、群体影响。这些章节已看,觉得写得很好。特别是《态度与行为》这一章节,写得真的是太好了。原来畅销书中写的“态度决定行为”是很片面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也对态度起着重要影响。

行为何时决定态度?“思维是行为之子——本杰明迪斯雷利”“一直模仿下去,直到你变成它。——匿名酒鬼”“我们的自我定义并不是在自己的头脑中构造的,而是被我们的行为锻造出来的——robertmcafee brown 。” “我们由于行使正义而变得正义,由于练习自我控制而变得自我控制,由于行为勇敢而变得勇敢——亚里士多德”“在很大程度上我们并不是因为别人对我们好而喜欢他们,而是因为我们对他们好——托尔泰”“每次乐做一个决定,你就公稍稍改变自己重要的一部分——你所选择的那部分”“了解自我的最好方式,不是沉思,而是行为。”

有些心理学的东西我们应该了解,这让我们更加聪明,更懂得生命的意义……

心理学90后心得体会篇2

在今年的暑假里,我读了皮连生教授主编的《教与学的心理学》,感觉受益匪浅。

本书有三大特点,体系新、内容新、形式新。并且根据20xx年6月部公布的《基础课程改革纲要》进行了必要的修订。本书分为三大部分,分别为:教师与学生心理,学习心理和教学心理,从这三个方面全面的阐述了教学和学习中我们可能遇到的心理问题以及解决办法。

在第一部分教师与学生心理的阅读中,我学习到了一个良好的教师所需具备的心理特征。作为一名新手教师,到专家教师的路途是很漫长的,我们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实践,尽快的缩小新教师与专家教师之间的差距。在学生素质及其心理发展章节中,我学到了加涅的学生素质观,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的主要内容,自我意识的构成部分以及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的五个阶段。加涅把学生的素质分为三类:先天的、习得的和自然发展中形成的。根据加涅的学生素质观,我们了解到了,教学应该“避免超越人类的潜能”,应当适应学生在发展中形成的素质和习得素质的个体差异。我们应当根据习得素质形成的规律进行教学,而智慧技能的教学是素质的重点。在学生认知能力的问题上,瑞士的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了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他认为学生认知发展有四个阶段:(1)感知运动阶段(0-2岁),(2)前运算阶段(2-7岁),(3)具体运动阶段(7-11岁),(4)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认知发展阶段制约着我们教学的内容和方法,教学促进着学生的认知发展。学生的发展除了年龄特征之外,还会因为个体的不同而表现出个别差异。学生在认知、性格方面都有着显著的差异。研究学生的差异才能对每个学生对症下药,从而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使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还可能常常遇到特殊学生,如智力超常学生或者学习困难学生。在遇到这样的学生时,我们应当首先在理解他们的基础上热爱他们,坚持对学生实行因材施教,为特殊学生提供特殊的,并且逐步使特殊学生正常化,使他们不孤立,不脱离集体,从而更好的适应学习生活。

教与学是一个互动的过程,我们必须从自身入手,调节好自己的心理状态,然后通过分析学生的成长心态,看清学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的对学生进行教导。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要分析好教学任务,设置正确的教学目标,狠抓课堂教学过程、方法与技术设计,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控制好课堂的管理,才能更加有效的为学生提供服务与指导。教学讲究的是“授之以渔”,作为教师,我们是学生学习的领路人,我们的天职是帮助学生有效的学习。只有更好的研究好学生学习的心理,才能更加有效的投入我们的工作。

今后的教学之路还很漫长,我们要在学习好学生心理的基础上,在实践中摸索经验,以期更好的为教学服务。

心理学90后心得体会篇3

今天我前往县委人民大会堂参加师培办举办全县中小学教师培训,步入会堂,里面坐满了各校的老师,培训开始主持人介绍了海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专职心理专家的李惠君老师的简历和崔建华国兴中学专职心理老师的简历。两位老师分别以上、下午进行讲坐;她们的讲坐生动有序,渗透人心,被我深深地吸引,在长达一天的讲座,听起来感觉挺好,觉得是一种享受,通过学习,我感受颇多,领悟了有助于教学工作的方法和技巧。

一、上午的培训,由海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专职心理专家的李惠君老师开讲,我体会到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我认为,教师是学校心理健康的推行者、具体实施者,一个成功的教师,除了要有渊博的学识和优良的教学技能,还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有很大影响。教师的行为举止

...
《心理学90后心得体会参考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