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写心得体会让我们更积极地探索生活的各个方面,写心得体会有助于培养决策能力,从以往的经验中学习,下面是品读360小编为您分享的参观博物馆后心得体会优秀6篇,感谢您的参阅。
参观博物馆后心得体会篇1
建川博物馆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大邑县安仁古镇,周围没有现代化的高楼大厦,没有大型现代化工业基地,是一个特别清净的地方。这正好符合了博物馆的气质“博物明志,宁静致远”。
聚落内建设有抗战、5.12地震纪念、红色年代艺术品三大系列等20余个分馆。在此次活动中,我分别参观了中流砥柱馆、正面战场馆、川军抗战馆、飞虎奇兵馆、不屈战俘馆、中国壮士群雕广场、中国老兵手印广场、5.12地震纪念馆、红色年代生活用品陈列馆和国防兵器馆等。
我参观的第一站是中流砥柱馆,它展示的是一些关于人民顽强抗战的文物,一根高达十来米的红色柱子壁纸地站立在馆中央,显示出了中国人民不屈不饶的精神。中流砥柱馆的地面,有黄铜铺就而成。导游解释道,之所以用黄铜做地面,越磨越亮,暗示着“历史越来越清晰,公正的展现。”诸如此类的设计还有很多,例如“不屈战俘馆”出口处的静心湖,“三寸金莲馆”凹凸不平的地面等等,每一处均体现了设计者的独具匠心,令人惊叹。
川军抗战馆突出表现了30万川军出川抗战、300万壮丁奔赴前线的历史史实。飞虎奇兵馆展示的是抗日战争期间美军援华的情况和陈纳德将军和飞虎队的传奇经历。不屈战俘馆是最让我感动的一个展馆。是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有领袖们的功劳,有战士们的功劳、有广大劳动人民的功劳,当然也有这一位位战俘们得功劳。抗日战争中,面对日本的侵略,仍面不改色,誓死捍卫祖国尊严的战俘们,连数量都没有统计,有名有姓的更是极其少数。“一个人的悲哀是被他的民族忘记”,让我的心情极不平静,日本侵略者对他们肉体上的残害他们可以不屈,而我们,对他们的忘记是我们最大的悲哀。走出战俘馆,是一个死湖,水面很平静,据说是为了平静参观完不屈战俘馆后人们愤愤不平的心。而一个人的心,不是一弯湖水可以平静的,我们能做的是对战俘们永远崇敬的心。
接着我去了中国壮士群雕广场、中国老兵手印广场等让我了解到在民族危难之际,正式有了千千万万民众作为大后方,源源不断地赶赴前线、勇抗强敌,才能有整个民族的最终胜利。而馆内展出的抗日将领和全国各界人民奋起抗日的众多可歌可泣的壮烈事迹,更让身为中国人的我感到无比自豪。
然而对于建川博物馆,我的态度是矛盾的,用现在很流行的一个词说,叫“纠结”。我很喜欢这个地方,因为它让我那么亲近的感受历史,触摸历史,体会历史演绎的兴衰成败。而我又是如此的怕它,历史太厚重,那一段段不堪回首却又无法抹去的史实,压着我,让我透不过气来。时间,可以洗刷记忆,洗刷感情,却永远不能洗刷事实。
当亲眼看到当年先烈们以无比落后的装备抵抗侵略者,我的心情是震撼的,打赢这场战争更多的是靠民族的团结,坚定的信念和敢于牺牲的精神,这样的收获比在任何一本书或一部电影中得到的都要多。我的心情激动难以平复,那一段中华民族的灾难史,对于每一个中国人来说都不该忘记的。也是这样一段中华民族的不屈不挠的斗争史,书写了中华民族近代史上反侵略的伟大胜利,无数的中华英雄儿女挺身而出,奉献自己的青春、热血,甚至生命,这些也是我们不该忘记的。先烈们英勇的事迹感动着我,一张张图片上年轻的面孔,坚毅的眼神震撼着我的内心世界,这种精神也是对我们面对失败与困难,面对逆境与挫折的一种指引与力量之源。参观每一个展馆,站在每一个展台前,每当看到日本侵略者的物品都有想冲上去灭了它的冲动,但我知道这不行。这是最好的证据,是对日本修改历史,否认侵略,惨无人道的暴行的最有力的证明,这也是告知后者这段历史最有力的教材。
“通过记住历史来珍惜现在,通过回忆战争来珍爱和平,通过反思苦难来奋发图强”,是这次建川之行最真实的体会,也很希望以后能有更多这样的机会接近历史,勿忘过往,开拓未来。
参观博物馆后心得体会篇2
我出生于孝感,关心孝感的发展。曾在网上见:孝感已成现代化城市,传统的孝文化已经淡化。回乡看了,确觉心寒,老城几近拆完。问询老人,也都摇头,有人说:还有“董永公园”,非也,那是1984年建成的现代公园,还未长“老”。
当然,城市要发展,孝感建设现代化,楼高路宽,也应点赞,但在建设发展中却忘了孝感的特色,即以传承孝文化而闻名。如果老城全部消失,犹摘去了“古老孝感”的桂冠,可能让后人忘记“孝行感天”美好念想。
在报上曾报道有座有名的古老城市,领导们为了建设现代化城市,将老屋旧宅全拆了,建成了高楼大厦林立,很是气派。后,古城的子孙从国外回乡,看了,摇头、叹息、指责,因为他们留恋的是老家古城,他们觉得光荣的是古城中传颂的美好的古老故事,要看高楼大厦,国外的比这更好更多。从那以后,古城在外的后人以及受后人影响的人,就失去了对古城的留恋,至此,领导们才后悔莫及。
后来报上报道,中国第一家孝文化博物馆在四川邛崃建成,让人大吃一惊,因为孝文化展馆本应先出在孝感啊!即前往参观,该馆规模不大,投资700万元,约3000平方米,三层楼房,展出的内容却很丰富。墙上挂图片、文字,室内摆满现代大孝子孝敬老人用过的物件。展示内容有传统二十四孝,现代二十四孝,伟人名人的孝行事迹和国家领导人对孝道孝行的论述,整馆展现的故事很是感人,该馆已成省、国家传承孝道的基地。给孝感人脸上有点光彩的是该博物馆创始人的祖先是孝感人。
孝感是座很古老的城市,从史料分析,孝感古城在公元前1046年的西周就很繁华了,才有公元前770年前东周列国时的秦楚相争,也才有公元25年东汉时期董永父子从山东逃荒至孝感的故事。传统二十四孝是从中华民族发展中,从尧舜时代到宋朝的几千年中出现的二十四位大孝子孝道孝敬孝行的故事。其中有三个大孝子出于孝感:董永卖身葬父,黄香扇枕温衾,孟宗哭竹生笋。所以孝感才光彩夺目,扬名天下。
孝感应永保孝文化传承地的殊荣,孝感人应是弘扬孝文化的室传员,所以建议在孝感老城区建孝文化展览馆,可借鉴四川邛崃固驿镇公义村中国首家孝文化博物馆的建馆方法:政府给政策,领导支持,群众筹资,合力完成。
参观博物馆后心得体会篇3
五月的天气是燥热的,但是我们的心情却比这炙热的天气更来得热情。我们18年第一批积极分子一起到平原博物馆参观,心情就像是澎湃的海浪无比的激动。
怀着好奇与无比激动的心情,我们一行人来到了目的地——平原博物馆。平原博物馆是集博物馆、档案馆、史志馆、城建档案馆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
地上三层,框架剪力墙结构,高24米。首层为库房、技术用房及设备电气用房;二、三层为展览空间和办公用房。博物院总体规划着重强调“以人为本、以物为本”的设计思想,突出政府广场庄重、大气、包容的性格特征。采用现代、大气的设计手法,依据以市政府办公楼所在的中心轴线,采用对称式布局,成功地构建出有序的城市空间,创造出博物馆强烈的场所感。同时,在中轴对称布局的基础上,各单体建筑又各自具有独特的性格。这种差异中的对话,体现了城市文脉与地域文化,创造出人与自然充分和谐的城市空间。
平原博物馆是新乡十大标志性文化建筑之一。在建筑艺术上,其一表现为“华夏之光”——文明精神的传播,借助规划形式的放射状规划图景与建筑形象上的独特个性,通过以竖向线条为主的石材巨大实体尺度,以及其富于韵律的排列,形成了博物院震撼人心的整体气势,寓意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