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次挫折都是积累心得体会的机会,让我们更坚强和成熟,反思心得体会有助于提高我们的自我控制能力和冷静应对压力的能力,下面是品读360小编为您分享的数学感悟与心得体会6篇,感谢您的参阅。
数学感悟与心得体会篇1
4月20日,我有幸参加了县研训中心组织的小学数学教师集中式培训。只有一天时间,上午是陈凤云老师题为《基于学段目标的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报告,下午是陈凤云老师的示范课《数学思考》(六年级下册总复习内容)。虽然培训只有短短一天时间,但既有理论学习,又有实践示范讲解,效果非常好,让我有不小的触动和收获,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现将我的体会记录如下:
在上午的报告中,陈老师提出,我们“在备课时应从学生的角度去备课。”这一点我感触最深。学生是教学的对象,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要想教会学生,必须先了解学生,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地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和困难。在下午的示范课上陈老师真正把这一点落到了实处,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真正实现平等、民主、和谐交流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她把孩子放在主体地位,老师只不过是教学过程中的指引者,组织学生进行学习。一节课的始终,学生们畅所欲言,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而作为老师,陈老师就好像一名顾问,一位与学生交换意见的长者,当学生茫然无助时,对某个问题不知所措时,她再进行适时的点播和引导,使他们能更好的,自主地投入到学习之中来。
“从学生的角度来备课”,陈老师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课。这堂课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备课时,我不能局限于完成教学进度,急于把所有的知识点都讲完,而更重要的是要关注学生的感受,要敢于放手,敢于把舞台还给学生,让学生展示自己,让学生快乐地学习。
数学感悟与心得体会篇2
抬头45°有星空——梦想扬帆起航
这个暑期,我是幸运的,非常荣幸参加了“省级基础教研基地学科种子教师”培养活动。在这里,要特别感谢顺德区小学数学教研员赵阳云老师、山东省特级教师王永胜老师,广东省第二师范学院陈静安教授,他们的观点或讲座,让我受益匪浅,直接改变了我对数学、对数学教学的认识。
一、我的现状
“你备课的时候会不会看课标?”“数感是什么?如何培养呢?运算能力呢?……”我自认为听了很多专家讲座,看了许多名师课例,也知道课标的重要性,甚至觉得对教材研究有想法、备课有路径。但是面对上述问题,我束手无策,因为我备课基本上不看课标,也不知道数感、运算能力、符号意识等等数学核心素养的具体内涵,更别说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实。我想大多数老师的状况跟我一样,只是低着头备课、上课、改作业,像这样每天机械重复,偶尔看看书,抱怨下数学多么难教,学生怎么学都不会,也会断断续续寻找突破口。
二、我的学习
这次培养活动,两位专家的讲座内容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也让我找到突破自己专业发展瓶颈的思路。王永胜老师以《义务数学课程标准(2022版)》为抓手,对四篇教学设计从素养要求、内容要求、学业要求、教学提示等四个方面进行剖析。尤其王老师采用同课异构的方式,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在高处立、向宽处行、往深处耕,重新设计《三位数乘两位数》《梯形的面积》《平均数》,向我们完美诠释了研读课标、建构数学知识或思维方法结构、挖掘数学知识本质的重要性,也给我们指明评课、备课的道路。时至今日,还有余味。或许这就是“真实的味道、入心的味道、难忘的味道”。
与王永胜老师一样,陈静安教授也是先带领我们研读课标,再结合《百分数的认识》详细阐述素养的落实。在她的讲座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是“天下难事比作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细细品味,富含哲理。易,让儿童与数学建立关联,体现在数学与生活的关联,创造真实的问题,有生活味;体现在数学内部的关联,基于学生的认知,让数学知识或思维方法结构化,有整体性。细,追根溯源,挖掘数学知识的本质,正如英国学者贺斯所说:“对学科本质的认识是一切教学法的基础”。所以数学教学的首要问题,不在于教学的更好方式是什么,而在于所教内容的数学本质是什么。不难看出,两位专家认为好课的标准是一样的。
三、我的行动
既然不得不做出改变,那就面带微笑态度严肃地抬起头看着星空,重新迈出人生的“第一步”。静下心仔细研读课标,分析每一句的内涵;以学校学程单设计为抓手,寻找、尝试和明确以素养为导向的评课、备课的模式,探寻教学评的一致性;注重课堂的细节,学生的一句话、一个表情、一个动作,甚至是一个眼神,让其成为教学的生长点等等。
最后,希望这样的培训活动能够再多点。
#pgc-card .pgc-card-href { text-decoration: none; outline: none; display: block; width: 100%; height: 100%; } #pgc-card .pgc-card-href:hover { text-decoration: none; } /*pc 样式*/ .pgc-card { box-sizing: border-box; height: 164px; border: 1px solid #e8e8e8; position: relative; padding: 20px 94px 12px 180px; overflow: hidden; } .pgc-card::after { content: " "; display: block; border-left: 1px solid #e8e8e8; height: 120px; position: absolute; right: 76px; top: 20px; } .pgc-cover { position: absolute; width: 162px; height: 162px; top: 0; left: 0; background-size: cover; } .pgc-content { overflow: hidden; position: relative; top: 50%; -webkit-transform: translatey(-50%); transform: translatey(-50%); } .pgc-content-title { font-size: 18px; color: #222; line-height: 1; font-weight: bold; overflow: hidden; text-overflow: ellipsis; white-s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