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变化和不确定性,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实现自我提升,品读360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新疆4史心得体会推荐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新疆4史心得体会篇1
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迎来成立65周年之际,9月25日至26日中央在北京召开第三次新疆工作座谈会,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根据州政府机关委的安排,第5支部全体员以自学的形式对会议精神进行了学习,现就本人学习此次重要会议精神体会和收获汇报如下:在这次座谈会上,结合新疆当前工作实际,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工作总目标,提出了依法治疆、团结稳疆、文化润疆、富民兴疆、长期建疆新时代的治疆方略。作为一名长期工作生活在新疆的干部,可以深切感受到的十八大以来,始终情系新疆、心系新疆各族人民。他到新疆考察调研,出席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全国人代会上参加新疆代表团审议,接见新疆基层民族团结优秀代表,多次给新疆各族干部群众回信,针对新疆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提出一系列新观点、新理念、新战略,新时代的治疆方略在不断丰富、深化。实践证明,新时代的治疆方略完全正确,必须长期坚持。我们必须深刻地认识到做好新疆各项工作一定要围绕总目标来开展,也就是维护新疆社会大局稳定是前提。新疆各族人民从近几年的实践中深深认识到,稳定是最大的民生,是新疆发展繁荣的生命线。一个富饶幸福的新疆,首先要是一个稳定和谐的新疆。我们十分欣慰地看到,今天的新疆处于历史上最好的繁荣发展时期,越是在这个时候,越需要稳定的社会环境。要深刻认识做好新疆工作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是新疆2500多万各族儿女的根本利益所在,是全国14亿人民的共同意志所在。在这次座谈会上,在讲话中特别指出:发展是新疆长治久安的重要基础。新疆与八个国家接壤,是我国西北的战略屏障和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指出,要发挥新疆区位优势,以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为驱动,把新疆自身的区域性开放战略纳入国家向西开放的总体布局中,丰富对外开放载体,提升对外开放层次,创新开放型经济体制,打造内陆开放和沿边开放的高地。在这次座谈会上,在讲话中特别强调:做好新时代新疆工作,关键在、关键在人。在新疆干部队伍建设方面提出:要坚持不懈强化理想信念,突出政治训练,常态化识别干部政治素质,确保各级领导权始终牢牢掌握在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手中。要加大培养培训力度,研究制定新疆干部队伍培养培训规划,着力培养一支理论功底扎实、政策把握到位、实践能力强的干部队伍。要把建设一支对忠诚、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少数民族干部队伍作为重要任务常抓不懈。要树立鲜明用人导向,对政治过硬、敢于担当的优秀少数民族干部,要充分信任、坚定团结、大胆选拔、放手使用,表现突出的可以直接破格提拔使用。同时,对新疆干部也进行了中肯的评价并寄予厚望,他说:新疆各族干部是值得信任、有战斗力的。对他们要政治上激励、工作上支持、待遇上保障、生活上关心、心理上关怀,研究采取有效措施,稳定新疆干部人才队伍。要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践行胡杨精神和兵团精神,激励各级干部在新时代扎根边疆、奉献边疆。在第三次新疆工作座谈会的重要讲话全面总结了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以来新疆工作取得的重大成效,深入分析了当前新疆工作面临的形势,阐释了新时代的治疆方略,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新疆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方针政策、战略举措,全面部署了推动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重点工作,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理论性,是指导新时代新疆工作的纲领性文献。作为一名退休干部在深受鼓舞的同时,也深切感受到习对我们干部的关心关怀,我们一定要发扬好退休不退色的优良作风,为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生态良好的新时代社会主义新疆做出自己贡献。
新疆4史心得体会篇2
自治区近年来最大规模的一次干部下基层活动,正如火如荼地进行中,疆各级机关将抽调20万名干部,开展为期3年的“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活动。为此,克拉玛依市克拉玛依区也展开了这次活动。机关干部为什么要下基层?一个“下”字,形象地道出了“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的主要形式。
“下基层”,不仅是培养干部群众观念,锤炼干部过硬作风,提升干事能力的有效途径,更是壮大基层工作力量,解决基层热点难点问题的有效举措,是一项利利民的“双赢”之策。“访民情”是主要途径,“惠民生”是重要举措,“聚民心”才是根本目的。难题有哪些,该如何有效解决,需要员干部们从基层找答案。
我们这次2000多名领导干部参加了三天的培训后,把我分配到克拉玛依区天山街道风华大西沟,报道的第一天就参加天山街道组织的服装展示活动,第二天上午参加了学雷锋活动。我跟随社区领导下到基层群众进行走访,这次走访活动使我认识到了很多问题,心里更有很深的感触。
只有以谦虚务实的态度,经常到群众中看一看,听一听、聊一聊,和他们拉家常、交朋友,才能听到广大群众反映的,民意,要以“能帮则帮、解决问题”的进取态度,积极向社区居委会,和上一级主管部门反映问题,提出建议,协助制订解决方案,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才能得到他们的充分信任。心系群众,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真
心实意为群众提供服务,这样才能收到群众的欢迎,才能促进各项工作,更好的开展,也只有在密切联系群众的过程中,才能实现发展与和谐的相互统一。只要我们真正带着感情深入下去,真正转变作风,及时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就会赢得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就会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就会巩固的执政之基,使我们的国家更加,富强,社会更加和谐。
新疆4史心得体会篇3
编者按:文章立足中华视野和中华立场,从政治适应、文化融合、习俗接纳、观念认同四个层面,考察新疆伊斯兰教走向中国化的历史特点,认为新疆伊斯兰教在中国化进程中虽然已取得了重要成果,但由于对中国传统主流文化吸纳不足,导致中国化程度不深、基础不牢、进程缓慢。考察新疆伊斯兰教中国化历史轨迹,对今后更好推进新疆伊斯兰教中国化提供经验和借鉴。
从历史上看,逐步走向中国化,是我国外来宗教发展的主要历史特点,我国新疆伊斯兰教也不例外。公元9世纪末10世纪初,伊斯兰教传入我国新疆后,除了短时期内通过武力等强制手段传播外,伊斯兰教为了生存发展,主动适应新疆地区的人文风土,不断与当地原有宗教信仰和文化习俗进行调适、吸纳和融合,最终得以在新疆生根发展,不断走向中国化。
在考察新疆伊斯兰教不断走向中国化历史轨迹的基础上,本文尝试从政治、文化、习俗、观念四个维度去梳理其走向中国化的具体表现。
一、政治上适应中国政教分离、政主教从的历史传统
中国传统政教关系是政教分离、政主教从,即宗教服从和服务于政权。这是中国宗教与政治上层建筑关系的最重要特点,它作为一种文化传统在新疆伊斯兰教走向中国化的历史长河中沿袭传承。回顾历史,伊斯兰教是一个政治色彩较为深厚的宗教,其建立的政权基本上都是政教合一性质的政权。而回顾新疆地区历史上建立的喀喇汗王朝、东察合台汗国、叶尔羌汗国等地方政权,不难发现这些政权都是政教分离而不是政教合一的政权,伊斯兰教充当服从统治阶级利益、服务政治上层建筑的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