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心得体会5篇

时间:2023-12-05 作者:Youaremine 心得体会

通过写心得体会,个体能够总结和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对事物的洞察力和应变能力,心得体会是对个人经历和感悟的深刻总结,是心灵成长的记录与印记,品读360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心得体会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心得体会5篇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心得体会篇1

通过对《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的学习,我感触颇丰。学习中使我对(20xx版)艺术课程标准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从老师的解读中我感受到新课标内容的人文性,审美性,实践性。这些特点决定了音乐课程的实施,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各种教学方法和途径,都要体现出音乐课程性质。同时也认识到自己在教学中还存在很多不足,感觉在以后的教学路上,还需不断提升自己的音乐素养,课下多给自己充电,从而提升自己的能力。给学生在艺术道路上的发展引好路。艺术教育在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用他们的爱去感染身边的人,最终使这个社会充满美。此外,教师应从学生出发,为学生多营造一些发现美、传播美的良好氛围。为其终身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总而言之,音乐教育要坚持以生为本,章显美育的功能。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要用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对待每一位学生,对待每一堂课的教学。在教学中多思考,多创新,多反思,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领悟课程的理念,能够更好的运用到教学实践中来。

新课标的修订由音乐课标转为艺术课标,根据音乐、美术、舞蹈、戏剧、戏曲影视等课程的育人内涵及指向,凝练出了“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四个核心素养”。让我感受到了在未来的音乐教育中会更加注重多元综合的发展。因此,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去备课,在教学过程中应采用各种方法和途径,去体现出音乐课程的性质。新的艺术课程标准给我们的音乐教师在教学中指明了方向,使我们在备课时,思路更为清晰,明白音乐教学的侧重点。从而,更好的设计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最后达到学生掌握音乐知识的最终目的。

通过这次学习,我认识到改进过去陈旧的教学方法尤为重要,要教好学生就必须在教学中用科学灵动的教育方法进行教学。教学重点怎么突破,教学难点如何解决,都需要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与帮助。一节课中如何让学生学到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如何将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充分的调动起来,如何让学生享受情感审美,这还得靠新课程标准的指引和帮助。不管从事哪一科的教学工作,我们的专业基本功都要胜任你所教的专业。要本着学习提高的目的,取他之长,补己之短,但是专业基本功能力的提高,不可能通过短期的训练就能达到,那是要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勤奋刻苦的操作学习,才能在不自觉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新课标还使我明白了在课堂上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体发展”。增加了尊重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音乐活动,用自己的方式去表达情感,一切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去了解每位学生,根据不同学生的思维和行为方式去制定适合他们的教育方式,这样师生间才能建立起平等的师生关系。其次要注重“课堂设计思路”。在所有的科目中,学生们普遍都喜欢上音乐课,因为音乐可以给人带来美的享受,但如果总是一种课堂模式来进行上课,学生就会对课堂慢慢地失去兴趣,新课标中要求教师设计丰富的音乐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在音乐实践中,可以将音乐知识、技能完全的结合在一起,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也使同学们在实践中将知识记得更加牢固。最后要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尊重艺术,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音乐是广泛的,他代表的是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国家、不同时代的作品,就是在上课中除了完成所教授的作品外,要让学生理解与掌握这首作品的时代背景,感知音乐中的民族风格和情感,了解民族的音乐传统,热爱中华民族音乐文化,学习世界其他民族的音乐,理解音乐文化的多样性,创造了热爱祖国、热爱民族的意义。一堂成功的音乐课对学生都是一次美的熏陶,带领着学生愉悦的进入了音乐中去感受,不仅可以培养他们对音乐的鉴赏力,对美的表现力和创造力,而且能提高其审美情趣,陶冶其情操,作为新时期的音乐教师,相信我们会伴随着新课程标准一同成长,和孩子们一起感受美好的音乐人生。

新课程还要求每一位老师必需进行角色转换。教师不仅是教学中的组织者,更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学生不仅是学习的参与者,更是合作者。教师只有把课堂的主动性交给学生,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让他们积极主动地真正地参与到学习中来,这样我们的教学才能使每一个学生感到学习是快乐的。“乐”是陶冶情操,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继而塑造创造性人才的一个重要途径。此外,我们的教育并不完全是为了培养音乐家,而是为了培养“人”。所以在教学中作为教师应尽量避免那种生硬的技巧、技能性训练,而应从学生出发,多为他们营造一些发现美、创造美的自由空间,从而激发起他们热爱美、传播美的热情,让美能在学生的心灵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总之,在教学中我们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多多关注人的发展,关注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从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师生关系等各方面逐步转变教师角色,尽量适应新课标,成为新课标的有效执行者,唯有这样我们才能适应飞速发展的社会需求,我们的音乐教育才能够真正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担负起培养人、塑造人的神圣使命。

通过这次的学习,我将会在今后的教学与学习中改变自己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用最新的教学理念进行教学,刻苦钻研、勤学苦练、勇于创新,在学生的艺术教育方面,做出自己的贡献,把智慧、情感和力量奉献给我们伟大的教育事业。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心得体会篇2

近日,认真研读了新颁布的《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xxxx版),有三点感悟分享如下:

一、从美术到艺术

我觉得此次新课标最大的变化就是由原来的“美术”单科课程标准变成了包含音乐、美术、舞蹈、戏剧(含戏曲)、影视(含数字媒体艺术)的“艺术”课程标准。

我认为,这绝不是简单的文字叠加,而是多种学科的综合性、迁移性的构建趋势。对全体师生都提出了要求,首先要求学生需要将不同学科知识融会贯通,综合运用,从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要求艺术教育工作者要有学科融合意识,注重开展跨学科、综合性知识迁移与运用和引导学生开展问题驱动式项目学习,从而达到美育目的。

二、从四美理念到家国情怀

xxxx版课程标准提到“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润心、以美培元”。这就提醒了广大艺术教育工作者们,艺术教育不单单是教育学生,最重要的是要以“美”感化学生的思想,以“美”滋润学生的心田,以“美”筑国家未来之根本。培养学生对艺术的兴趣爱好,培养学生创造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进而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帮助学生成长为一个有情怀的、爱国、爱民的中国人。

三、从分段衔接到优化评价

xxxx版课程标准要求,艺术课程设置要遵循艺术学习规律,体现学生身心发展阶段性、连续性的特点,义务教育艺术课程分段设置,第一阶段(1~2年级)以艺术综合为主,体现从幼儿园综合活动到小学分科课程的过渡与衔接;第二阶段(3~7年级)以音乐和美术为主,有机融入姊妹艺术,为学生掌握较为全面的艺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奠定基础;第三阶段(8~9年级)开设艺术选项,帮助学生掌握1~2项艺术特长,与高中模块化教学相衔接。

新课标还要求将学生的课程学习与

...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心得体会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