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心得体会,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自己的兴趣和热情,心得体会是我们在学习和知识积累中的收获和总结,以下是品读360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培训小学课标心得体会模板8篇,供大家参考。
培训小学课标心得体会篇1
今天,有幸参加了xx年道法课一级达标验收,收获颇多。感谢刘晓霞老师、两位评委和诸位参加老师们,带给我这么多的收获!
第一,在教学设计上,用刘老师的话来说,“问题很大”。首先在目标确定的依据上,不再是从情感态度价值观、行为习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上写,而是从基于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内容来写。
第二,道法课与口语课不同。课程性质和理念都应该有所区别。在课程性质上,口语课是语文的表达课课型之一。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
本课程具有如下基本特征:
生活性。本课程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主题活动或游戏为载体,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开放性。本课程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重视地方、学校、教师与儿童的创造性。课程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所有对儿童有意义、有兴趣的题材;课堂从教室扩展到家庭、社区及其儿童的其他生活空间;时间可以在与学校其他活动或学科的配合和联结中弹性地延展;评价关注儿童丰富多彩的体验和个性化的创意与表现。
活动性。本课程的呈现形态主要是儿童直接参与的主题活动、游戏和其他实践活动。课程目标主要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各种教学活动来实现。活动是教和学共同的中介。教师的主要作用是指导儿童的活动,而非单纯地只讲教科书;儿童更多地是通过实际参与活动,动手动脑,而非仅仅依靠听讲来学习。在课程理念上,口语课符合语文课程的理念,重点在语文学科素养上。
而道法课基本理念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道德存在于儿童的生活中。道德寓于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没有能与生活分离的“纯道德的生活”。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的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知。因此,良好品德的形成必须在儿童的生活过程之中,而非在生活之外进行。
(二)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是课程的核心。低年级的课程应当通过深入浅出的道德的、科学的、生活的启蒙教育,为儿童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实际的生存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为他们在价值多元的社会中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打下基础。
(三)珍视童年生活的价值,尊重儿童的权利。童年是一个蕴藏着巨大发展潜力的生命阶段。童年生活具有完全不同于成人生活的需要和特点,它不仅仅是未来生活的准备或教育的手段,其本身就蕴藏着丰富的发展内涵与价值。学校生活是童年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并享受愉快、自信、有尊严的学校生活是每个儿童的权利。
(四)在与儿童生活世界的联系中建构课程的意义。儿童是在真实的生活世界中感受、体验、领悟并得到各方面的发展的。重视课程与儿童生活世界的联系,让课程变得对儿童有意义,这将有利于他们构建真正属于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形成内化的道德品质。
第三,评价要点不具体。评价要点应该具体明确、可检测,而不是过程。比如这次进一步了解水,而是能说出水的用途。
第四,讲课的话要简明扼要。不能有太多的废话。
第五,层次清晰。写详细教学设计提取精华。层次环节合理、科学,符合学生的认知和心理特点。
第六,在讲课服装上、仪表上应该注意。今天没有刮胡子。我感觉好像就是说我的。但是我怕冷,一冷就鼻子不透气,我常开玩笑,我就是天气预报员。另外,仪表上确实应该注意。原本在大街上淘了几件衬衫,感觉不错。谁料天公不作美,我怕冷还是穿棉袄了。以后注意。
第七,按时到。今天逃会了,原本是要开安全会了。还是逃掉了。不过也挺高兴。尽管会议点名挨批,但是这么多收获还是值得的。或许这就是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吧!
第八,学习目的与活动要搭配。活动是为了目的服务。
第九,语言要有头有尾。不说半截话。
第十,满满的都是对一线教师的关爱。刘老师的原话“只要你想进步,欢迎你随时来加入。”
时间紧,任务重,就不再展开写了。再次感谢刘老师们的对老师们的成长的期待和付出!
培训小学课标心得体会篇2
为期两天的培训结束了,我收获颇丰,此次培训聚焦道德与法治学科,邀请来自国家课标组的核心成员韩震教授和具有丰富经验的一线名师,结合新课程标准,分别从“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核心素养培育”“基于实践的新课程标准亮点”“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深度教学,走向核心素养”四个维度对新课标进行了全面、深刻的解读。通过学习,我对新课标也有了新的理解。
一、新课标强化了课程立德树人的育人导向
新《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也旗帜鲜明地强调了课程性质: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思政课,旨在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质、道德修养、法治素养和人格修养等,增强学生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为培养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的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打下牢固的思想根基。青少年阶段是人生“拔节孕穗期”,道德与法治课程要对他们精心引导和培育,让他们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二、一体化设计中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
道德与法治课程以“成长中的我”为原点,将学生不断扩大的生活和交往范围作为建构课程的基础;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成长规律,按照中小学德育一体化的思路,依据我与自身,我与自然、家庭、他人、社会,我与国家和人类文明关系的逻辑,以螺旋上升的方式组织和呈现教育主题,强化课程设计的整体性。
三、有机融合多种因素,构建全新德育课程体系
新课程改革将小学原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合为“道德与法治”,以道德与法治教育为框架,有机融入国家安全教育、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劳动教育,以及信息素养教育、金融素养教育等相关主题,强化中华民族传统美德、革命传统和法治教育。
四、增强了操作性指导
中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针对“内容要求”提出“学业要求”“教学提示”,细化了评价与考试命题建议,注重实现“教一学——评”一致性,增加了教学、评价案例,不仅明确了“为什么教”“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而且强化了“怎么教”的具体指导,做到好用、管用。
道德与法治是门有思想,有温度、有深度、有宽度、有故事、有趣味、有色彩的课程,我们要把握好这门课程的灵魂和实质,真正让这门课照亮学生的心灵世界,促进学生成长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培训小学课标心得体会篇3
这次有幸参加了小学语文教师新课标的培训活动,对于一名执教于农村小学教师的我来说真是受益匪浅。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对我的教学和认识都有很大的提高,使我更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了新课改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反思了以往工作中的不足。朱老师以鲜活的实例和丰富的知识内涵及精湛的理论阐述,使我的教育教学观念进一步得到更新。以下是我对这次学习活动的总结:
一、识字写字教学
首先我们教师有三个方面要去解决,一是错别字情况严重,二是书写质量普遍偏低,三是有些地区小学低年级学生写字负担过重。在低段要让学生认写分开,多认少写。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也是第一学段的重点,汉字书写的教学应引起我们教师的重视。按照规范要求认真写好汉字是教学的基本要求,练字的过程也是学生性情、态度、审美、养成的过程。
二、阅读教学
低年级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