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要知道心得体会的书写过程从来都不是容易的,我们在进行心得体会的写作过程中一定要将自己的真实感受表达好,以下是品读360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冲在疫情线的医务人员心得体会8篇,供大家参考。
冲在疫情线的医务人员心得体会篇1
一夜之间,我的城市生病了,突如其来的疫情,使城市又一次按下了暂停键,公交停运,商场、餐饮、服务业全面停业,工厂也实行严格的出入门登记、扫码、测温、行程详细调查登记制度。人们怀着一丝不安和些许恐惧,纷纷按照市政府的统一安排,居家隔离,躲避这场重来的疫情。
往日车水马龙、繁华嘈杂的街道一下安静下来,由于工作的原因,我必须每天步行5公里去我的单位——市第一人民医院上班。每天上下班四趟,空荡荡的街道上只有我一个人行走,偶尔有消毒车呼啸着从我身边开过,喷洒的消毒液散发着既熟悉又陌生的味道,走着走着,突然觉得很伤感,感觉家在好远好远的地方。平时挤公交觉得人多太烦了,现在孤独地走在街道,好怀念挤公交的日子,平日里我家小区门前菜市场,总是摩肩接踵,熙熙攘攘的人们,突然间像人间蒸发一样,显得极为冷清,我们城市所拥有的烟火气一下就不见了。热闹的行人,嘈杂的街道,来来往往的车流,才是一个城市应该有的模样。
新冠肺炎,这个可怕的名字,在我们中国,控制的最好,尽管时不时在某个地方冒出来捣乱一番,但都被我们强有力地控制。在和新冠肺炎作斗争的过程中,我们中国人树立了样板,建立了自信,凝聚了共识,壮了国威,面对新冠疫情加快蔓延的严峻形势,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我忽然之间发现,我们肩上的使命既神圣又光荣,我们可以为城市提供保障,为染疫的人们提供治疗,带来希望。同事们纷纷撸起袖子,有的主动请缨,加入了大规模集中核酸检测采样点的工作,也有的同事克服各种困难,直奔抗疫一线,去救治护理新冠确诊患者,所有的人尽忠职守,不计报酬,无论生死,更带着一份无畏。大家都在说:哪有什么白衣天使,不过都是一群平凡的勇士换了一身衣服,学着前辈的样子,治病救人,跟死神抢人罢了。
我也加入了一个核酸采样队,连续十多天每天自带所有的采样用物,到达目的地采样,穿好隔离衣,带上面屏开始一天的工作,重复着同一个动作,开展核酸检测,为全市彻底战胜疫情做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到今天我深深感到,护理工作虽然平凡,但疫情之下,这份工作既神圣,又非常重要,一个人能把平凡的工作干好就是不平凡,我们一组尽管工作任务不大,穿戴防护服不到三个小时,但做完所有的核酸检测,下来也感觉到很憋气,真应该向我的连轴转,连续作战的同事们致敬,她们大规模采集的时候,要连续工作十几个小时,这不仅是对一个人体能的考验,也是对一个人意志力的锤炼,我的同事白袍加身,口罩遮面,坚毅的眼眸透射着坚定的信仰,一次又一次确认眼神,让每一位国人看到了希望,增强了与命运抗争的斗志。
作为一个欠发达的城市,本轮疫情对于民生和经济的伤害相较于疫情本身更严重,一个城市停摆了这么长的时间,所付出的代价是惨重的,教训是极为深刻的,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深刻的感悟到科学防疫的重要,更要规范自己的操作,严格要求自己,打一场干脆且漂亮的防疫战,希望疫情早点结束,还城市一片安宁。
我相信,在明天或者后天,在不久的某一天,我们的城市,我们的省,我们的中国,全世界所有的国家,终将战胜新冠疫情,我们的城市车来车往,我们的市场人头攒动,我们的火锅店,我们的包子铺,冒出氤氲的蒸汽,我们每个人笑脸盈盈,我们的城市生机盎然,我们又可以挤公交,涮火锅,吃烤串,逛公园了。
冲在疫情线的医务人员心得体会篇2
不忘初心,奋战在最前线。
倏然瘟疫致,号角响苍穹。
白羽集神将,轻装称椿庭。
寒风吹画角,暮色耀飞旌。
但看春芳绿,魔清世太平。
春节期间随着疫情加重,我院也加强了针对疫情防控的和准备。1月28日__市人民医院微信群里发出了“自愿报名进入一线发热门诊工作”的通知。看到这个消息后我首先想到,作为一名共产员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应当响应和国家号召,义无反顾冲上疫情防治的第一线。便立即请缨报名参加。随后便将决定和想法告诉了父母和妻子,已经从医疗战线退休多年的父母当即给予了肯定,并嘱:“当今疫情严重,作为医务人员进入一线工作义不容辞,应尽自己所学,报效国家,服务人民。”同为医务人员的妻子也给予了充分的支持。
随后经过医院规范培训后我终于来到了发热门诊一线,战斗就这样悄然打响。疫情当头,本着“不漏掉一个接触者,不漏掉一个疑似病患,不放弃一个确诊病人”的中心思想。全市所有发热患者均到本院发热门诊进行检查。每个患者都要逐一测量体温,询问病史,书写病例。还要进行ct,试子及血常规检查。同时还要为这些担心自己患病的求诊者树立信心,给他们积极鼓励,详尽讲解,耐心劝说,宽慰其心,每个患者少则数分钟,多则半个多小时,强度之大超乎想象。
凭借一个共产员的坚定信念和为祖国人民奉献的决心,我每次上岗前都只吃几块糖,为的是能坚持十小时以上不吃、不喝、不上厕所,并创造我院发热门诊连续工作十四个多小时的记录,只为给国家和医院尽量多的节省一些防护装备。在那密不透风的隔离服中为了能和患者充分沟通,只能不断提高说话的声音,短时间内就会出现口干、嗓子嘶哑,只有呼气在口罩里结成小水珠,汇聚起来流到口角,滋润干枯的嘴唇。十几个小时工作结束后,全身被汗水湿透,手脚因汗水长时间浸泡而发白破皮,面部因长时间被防护设备挤压而变形,鼻梁出现压疮,两面颊被勒出水泡,但凭着一个共产员的坚定信念,我丝毫未曾退缩。
随着本周期一线工作圆满完成,这一次的经历也成为我人生中精彩难忘的篇章。并且我坚信在中国共产正确领导下,在社会主义体制支持下,举国上下万众一心,必将能取得疫情歼灭战的最终胜利。
冲在疫情线的医务人员心得体会篇3
她是19名援鄂医疗队队员心目中最美的队长,她是家书致歉丈夫待我凯旋,定与你一世长安的柔情妻子,她是父亲眼里工作上拼劲十足的能干女儿,她是舍小家为大家毅然奔赴武汉战疫一线的钢铁战士……她的故事,让不少人含泪称赞。她是上海市第五康复医院副院长、松江区援鄂医疗队队长柴丽莉。
队员心中最美的她,深夜写下最真的谢意
2月28日,在武汉市第三医院援助的第31天,作为队长的柴丽莉给每一位队员写了一小段评语,并向大家表达了内心深处最真的谢意。她说:感谢你们给与我机会,让我参与你们的成长。
一个月说短不短,说长也不长,队员们的性格及每个人一段时间以来的工作情况都被她摸得清清楚楚。19段评语的背后是她三十多个日日夜夜关心队员积累下来的队长心得,每一次抽空谈心,每一次询问生活所需,每一次叮嘱督促做好防护,每一次深夜整理修改队员们战疫日记,看似平淡的战疫生活在她看来每一个环节都不能掉以轻心。
前几天,一向不写心得体会的队员王叶琴写了一篇文章,题目是《我心中的最美逆行者队长》。让王叶琴记忆犹新的是,1月28日刚刚抵达武汉那晚,入驻当地酒店安排好队员们的住宿后,柴丽莉没顾上休息便打电话给提前出发的3名松江队员,询问生活及工作所需。放下电话便匆匆赶去开会,夜里11点开完会回来,她又坐在电脑前写工作计划直到次日凌晨3点。
传染性疾病的治疗固然重要,但是对疫情的防控更加重要百倍千倍。在武汉支援的这段日子,柴丽莉几乎每天都会重复这句话。指导、督查当班队员的穿脱防护服是例行动作,即便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