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内心有了一定感悟之后,一定要将心得写好,将个人的思想记录在心得中,我们才能得到更多的成长,下面是品读360小编为您分享的同心鼓的心得体会5篇,感谢您的参阅。

同心鼓的心得体会篇1
纪录片《筑梦中国—中华民族复兴之路》用一件件鲜活的历史事例,一个个真实的数据和一幅幅生动的图片向我们描绘了无数中华儿女为了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前仆后继、上下求索的艰难历程。向我们呈现了中国人民如何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筚路蓝缕,矢志奋斗,最终彻底改变国家和民族的命运,迎来了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道出了中国梦最为本质的核心内容。这一梦想,包含着对近代以来中华民族170多年悲惨历程的深刻洞察,体现了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艰难探索的深入反思,传达了对改革开放30多年伟大实践的科学总结。
历史不容忘记。鸦片战争期间虎门的大炮,列强瓜分中国的“时局全图”,《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中文全译本,新中国第一面五星红旗……复兴之路上耐人寻味的片段,定格了令人感慨的历史瞬间,让我们深切体会到:正是因为“社会制度腐败,经济技术落后”,近代以后中华民族才会遭受深重苦难;正是因为奋起抗争、发展自强,我们这个民族才能“拼将十万头颅血”,终把乾坤力挽回。
道路决定命运。百余年来为救亡图存,无数仁人志士留下多少“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的悲愤,付出多少“春云碧血,秋雨黄花”的牺牲,却终究壮志难酬。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可逆转地改变了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血雨腥风的革命年代,硝烟弥漫的战争时期,激情燃烧的建设岁月,波澜壮阔的改革大业,这条复兴之路筚路蓝缕的伟大历程,让我们深切体会何谓“来之不易”、何谓“弥足珍贵”、何谓“倍加珍惜”、何谓“始终坚持”。用老百姓的生活和新中国的发展作证,沿着这条道路,我们才能够实现吃饱穿暖、免除农赋等千年梦想,才能够完成港澳回归、北京奥运、上海世博等百年盛事,才能畅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发展才能自强。回望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的持续奋斗,百年中国跌宕前行的潮流,当代中国举世瞩目的进步,无不说明“发展”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旋律。发展了,五千年中华才有古树新枝的传奇;不发展,13亿中国人一点出路也没有。今天的中国,比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民族复兴的梦想,但历史的足音也警醒我们:越是这个时候,越不能掉以轻心。立足“三个没有变”基本国情,迈向全面小康两个“百年目标”,前路不可能一帆风顺,蓝图不可能一蹴而就,梦想不可能一气呵成,我们还需长期努力坚持发展、艰苦奋斗推进发展、改革创新提升发展。
今天,站在过去与未来的梦想交汇点上,更需要亿万中华儿女的共同努力,勿忘昨天的苦难与辉煌,肩负今天的责任与使命,不负明天的梦想与追求。只有这样,才能为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奠定坚实的基础,才能让伟大的祖国拥有辉煌灿烂的未来。
同心鼓的心得体会篇2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更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一年。贵州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脱贫攻坚时间紧迫,任务艰巨,3月底,省委省政府发动脱贫攻坚冲刺90天打赢歼灭战,利用4,5,6三个月时间,奋力冲刺,同时间赛跑、与贫困较量。越是在这样的关键时刻,越需要强化党建引领,凝聚起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坚决夺取最后总攻的全面胜利。
凝聚思想共识,树立必胜信心。俗话说人心齐,泰山移,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干部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要充分利用理论中心组学习、三会一课等方式,强化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提升脱贫攻坚履职能力,引导党员干部化任务为责任、化压力为动力,积极主动地投身于脱贫攻坚战中。要充分利用院坝会、大走访、宣讲培训等方式,收集群众意见建议,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真正做到传递真情、理顺民心,让贫困群众增强脱贫内生动力,坚定脱贫摘帽信心。
坚持尽锐出战,确保打法精准。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在冲刺的关键阶段,必须调精兵遣强将,集中优势兵力投入歼灭战,让一批好干部、好党员真正成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领头雁、排头兵。兵法讲究以谋为上,先谋而后动,面对最后难啃的硬骨头,更要确保各项政策精准落实,做到因户施策、因人施策,确保已脱贫户不返贫,着力补齐两不愁三保障问题短板。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户以及因病、因灾、因学等问题支出骤增的农户进行动态监测,提前发现问题并采取针对性的帮扶措施,从源头上抑制新的贫困的产生。
强化责任担当,锤炼过硬作风。凡作事,将成功之时,其困难最甚。受疫情影响,有些扶贫项目开工推迟、有些地区种养殖产品滞销、有些贫困群众务工收入减少...面对重重困难,更需要党员干部扛起责任,勇于担当,敢于向身边存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亮剑,积极解决脱贫攻坚战中的难点、堵点、痛点问题,以扎实严谨的工作作风带领群众抢时间、补损失,如期交上一份高质量的、人民满意的、经得起历史检验的放心答卷。
同心鼓的心得体会篇3
哪有什么白衣天使,只不过是一群平凡的人穿上了一身载着使命的白大褂。1月23日,x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近千名医护人员纷纷签名或在工作群中报名,请求加入医院抗击新冠型肺炎的医疗的队伍,他们说,病人来了必须上,只要自己没倒下肯定要上。就在这样的严峻形势下,有许多医护人员向领导提出申请加入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战斗中去,和全院全社会共同努力,贡献我们一份微薄的力量。他们中既有年轻的医护,也有年资高的主任护士长,把危险留给自己,用生命守护市民健康,他们义无反顾的践行医者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初心和使命。
每当看到电视上那些一身白色戎装,战斗在防疫第一线的白衣战士,我就充满虔敬,他们视疫情为敌情,把医院当战场,在没有硝烟的战斗中舍生忘死,以大无畏的精神和钢铁般的意志,谱写了一曲曲光辉壮丽的人生赞歌。
医务人员冲上去了,他们将个人安危置之度外,同病魔奋力搏击;科技人员冲上去了,他们夜以继日、合力攻关,力图早日攻克病毒的关隘;新闻记者冲上去了,他们忠于职守,传播党和政府的声音,报道新型肺炎疫情和无数感人的事迹……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抗击新型肺炎,使中华民族又一次彰显出伟大的民族精神。危难时刻,在民族精神的感召下,亿万人民筑起了一座抗击新型肺炎的钢铁长城!无论是滔滔无边的洪水,还是鬼魅无形的病毒,在坚韧不拔的中华民族面前只能望而却步。
感谢为生命守岁的人们,你们承载着光明与希望,守护着平安与健康,你们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愿意做像你们这样的人,我们爱你们不止今天,还在未来生命中的每一天!
同心鼓的心得体会篇4
残奥赛场上夺奖的喜讯频频传出,雄浑壮美的中国国歌在日本国土上频频响起,骄傲欣喜之余,那一幕幕竞赛场面又让人心疼不已。每块奖牌的背后,都蕴涵着一首自强壮美的诗篇。或许身体残缺无法改变,但他们用自强不息的精神主宰了自己不完美的人生。
那失去三肢,仅靠一条瘦弱的腿游完全程的游泳选手;那双目失明却苦练球技听声辨位的最佳前锋;那先天性残疾却敢于挑战勇于追逐的长跑者……一次又一次对命运发起的挑战,赢来的,不仅仅只是观众们的欢呼,更是铸就了一篇中华民族勇于斗争、不甘落后的壮丽史诗。身体的缺陷让他们在追梦的道路上艰难重重,但是他们不甘命运、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的精神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