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表达个人的想法,我们都应当好好的记录在心得中,心得是能够记录我们对事情看法和感受的文字,以下是品读360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谈孩子的心得体会5篇,供大家参考。
谈孩子的心得体会篇1
我总结了一下,一般有以下两种情况:
一、不是马虎,只是没学会的一种间接表现。虽然这种观点比较苛刻,但是是有一定道理的。多数学生就是因为基础知识不扎实,导致做题出错率较高。然而有的家长,甚至部分老师都会反驳说,“要说不会吧,单独让学生做的时候也都会做”,可为什么一到考试的时候就会出现错误呢?我认为在考试的时候,考试时间紧张,给学生一种压迫感,而且需要学生提取的知识量较多,需要学生的注意力等方面高度集中,在这样的一种情况下,学生的水平就出来啦,平时基础知识扎实的学生,做题时熟练,思维变换快,所以出错率就很低,而基础知识薄弱的学生因为不熟练,题目一多有可能造成慌乱,所以平时的出错率在考试的时候就会被无限放大。
二、是真的马虎,学习态度、性格、不良学习习惯造成的`马虎。首先说一下学习态度问题,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他没有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主要是没有认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情,认为学习是为老师、家长学的,态度没有端正,缺乏责任心、以至于做作业敷衍了事。其次是性格问题,低年级的学生绝大多数都会出现马虎,但是不同学生马虎程度不同,这也和学生性格有关,平时做事情谨慎的学生马虎程度就很轻,做事情毛躁的学生就严重。当然,这也和家庭环境,家长的作风习惯有关。最后是不良学习习惯造成的马虎,有些家长总是害怕学生作业做错了,学生刚刚做完作业,家长直接拿过去检查,有的家长甚至是学生做完一道题就给检查一道题。各位家长不妨回忆一下,您是不是也会在学生做作业前常说“赶紧做,做完我给检查”等等,这就在无形中给学生一种放松的心理状态,造成他们作业不认真,反正做错了家长会给检查出来的。而且他们知道家长会给检查,久而久之他们就养成了做完作业不检查的坏习惯。
针对学生的马虎,我建议各位家长先找出原因,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马虎呢。只有正确的找到原因,才能够对症下药。
尤其是基础知识薄弱的学生,也就是说考试成绩中等左右的学生,家长不要把成绩差归结为马虎,认为单独让学生做题的时候都会,到考试的时候成绩较差,是因为考试的时候马虎啦。如果说你这么认为并且这种思想影响到学生,那么他们觉得自己考试成绩差是自己一时大意,并不认为是自己没有真正的掌握好知识,就不会改变自己当前的学习态度,这样对学生的影响只会越来越深。
如果是真的马虎,学习态度不端正的学生不必说,改变学习态度,让他们认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情。改变学习态度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应该从小事做起。比如,现在许多家长都会给学生整理书包,这其实应该让学生自己动手,因为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理应让他们自己动手。
性格问题或者是不良学习习惯问题造成的马虎,我认为现在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让学生养成检查作业的习惯。这次期中考试一位一年级的学生给我的印象很深刻,一名女生,她很快做完了数学试卷,也就15分钟左右,她举手说老师我做完了,当时语文老师说了一句,做完了检查一遍,然后她就真的是在检查,从第一题开始一句一句的读题,包括计算题,都会再伸出手指算一算。当时她的表现真的留给我特别深的印象。没检查之前我过去看了一遍,她大约有错了7分的题目,当她检查完之后我又去看了一遍,看到已经有4分的题目改正过来啦。其实这不是4分的问题,这是一种良好学习习惯的表现。在第二次期中考试之前我把这件事情也给我们班的学生讲了,他们做完之后都有近20分钟的时间呢,但多数学生还是把试卷盖起来,有的在画画,在撕纸玩,或弄自己的手指玩,检查的学生寥寥无几,当时我就再强调一遍,多数学生敷衍似的把试卷翻过来翻过去。这是一种习惯问题,并不是老师在考试前或者是考试中强调就能立马改正的。包括许多家长也忽视检查的重要性,往往家长在知道学生考试之后问的最多的一句话也是”你做完了吗?“,很少会有家长问”你检查了吗?“。在考试的时候做完对于他们来说就成了“最终的完成“。所以我建议家长从平时的作业检查做起,首先让学习自己检查,多次强调自己检查的重要性。让他们从平时就养成检查的好习惯。
谈孩子的心得体会篇2
每个做父母的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想法。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出息,能出人头地。因此,孩子的方法各异,可谓,推陈出新,层出不穷,每种方式难分高下,难说对错。作为一个xx岁小女孩的家长,xx年的经历不能说有经验可言,感想却是很多的。
感想一,以平等态度对待自己的孩子。在很多家长眼里,小孩子什么也不懂,其实不然。平等对待自己的孩子,说起容易做起难。做家长的很难跟自己的小孩做朋友,平等相待。有的家长容易走极端,要么把小孩子作为宝贝供起,要么把小孩子作为自己的附属品,不给他独立的空间,其实做家长的也没有必要在孩子面前板着脸,不能把大人的想法强加在她身上。
孩子的事家长不能包办代替,孩子自己能够做的,家长绝不插手,需要帮助时,我们也只是在方法和思路上进行指导。同时也注意发掘和培养她的兴趣和爱好,她愿意学的、愿意做的我们是全力的支持。
感想二,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是我们对她的起码要求,除独立完成学业和老师交办的事外,我们从以前开始教她洗自己的袜子,到自己买早饭等力所能及的事。三年级开始让她洗自己的内衣……现在又让她学会做饭、炒菜等。同时也教她一些生活的常识,增强自我保护的能力。
感想三,健康的身心比好的成绩更重要。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出息是每个家长的愿望,但更多的人最终都是普通的人。因此,我们对孩子的要求就是做一个自食其力的'人,能够独立生存的人。我们很注意培养孩子的健康心态和乐观的生活态度,以微笑面对挫折。有时我女儿也会为考试不好而哭或情绪低落,每当这时我们都会她哭是没有用的,成绩不会因为你的哭而改变,关键是要查清原因,自己努力。但却注意培养她的学习兴趣,她提出的任何问题,我们都不会直接给她答案,要么让她思考,要么让她看书,只有通过自己努力学到的知识才记得住,只有让她知道很多知识在书本上找得到答案她才有看书的兴趣,养成看书的习惯对她今后的生活和学习都有好处。
最后,孩子不是一味的思想灌输,而是沟通与了解。只有沟通之后方能互相了解,也只有了解孩子在想什么,我们做家长的才知如何引导孩子成长。孩子也要与自身实际结合,因材施教。让孩子快快乐乐过好每一天是我们最大的希望。
谈孩子的心得体会篇3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的形式下,对艺术、方法有了全新的要求,不仅仅是一张嘴、一支笔那么简单,而是全方位,立体式的全新模式去适应当前的需要。其中,学校和家长的联系是必不可少的,这是对孩子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可以更真实、更全面的了解孩子全天候的行为和思想动向。谁重视了家校联系工作,谁就掌握了的主动性。家校联系平台的建立是符合当前需要的,是当前重视的。
学校是青少年成长的重要阵地,,但不能仅仅只靠学校,家庭是青少年成长的第一个环境,家长同样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加强家校沟通,形成合力,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苏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没有家庭的学校和没有学校的家庭,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样一个极其细微的任务。”因此,学校和家庭紧密相连,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