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的进步使得大家都会选择写心得来记录自己的感受,想要进一步提升个人的思维能力,写好一篇心得是很有必要的,以下是品读360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德育心得体会通用6篇,供大家参考。
德育心得体会篇1
学习完《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后,不由自主地产生了教师使命感。一个好教师不仅仅是人类文化知识的传播者,而且还是学生人生道路的领航者。教师的思想品德和言行举止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甚至在孩子一生的成长中都会烙下深深的烙印。正所谓“正人先正己”,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争做“四有”教师,在学习和生活中处处严格要求自己,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有着良好的行为习惯。古语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言传不如身教”,教师说一百遍不如做一遍给学生看更有效果。在实践中使德育工作潜移默化;在日常教学工作、生活中,使德育工作常态化。努力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在平时的工作中,我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追求科学精神、科学思维、科学态度,提高科学探究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科学求知欲。在此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辅导。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和生活态度。当然,学生的成长,也离不开家庭的。作为一名班主任,我也要积极地和家长进行有效沟通,引导孩子健康成长。
作为教师,首要任务就是育人。无小事,处处是德育。从小事做起,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渗透德育,和孩子们一起健康成长。学习《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每个教师都应该坚持下去。
在课堂上和日常生活中,我将通过品德、榜样激励、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开展立志,培养拥有“家国情怀,创新品质、学习能力和有国际视野”的学生,引导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在成就自我的同时,温暖他人,奉献社会。我将以“努力构建德育为先、五育并举、全面培养的育人格局”为指导,努力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在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我将继续发扬勇于实践、敢于创新的工作作风,切实开展好学校的德育工作,真正将立德树人落到实处,为学生们创造更好的学习成长环境。
德育心得体会篇2
对小学生开展富有成效的思想道德,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修养和行为习惯,是新时期青少年思想道德工作的新课题。在这里我结合20xx年班主任德育的会议谈谈几点心得体会:
一、加强自身道德修养,以身作则树立榜样
“言传不如身教”在进行思想道德的过程中,教师说一百遍不如做一遍给学生看有效。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要言传,还要身教,这样才能有效提高思想道德的效果。因此我们教师要强化自身修养,以文明的言行,高尚的品格去影响学生,时时、事事、处处为学生以身立教,以德育人,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
二、深入学生生活,了解学生,亲近学生,及时发现出现的不良行为及时纠正,及时引导
教师要坚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从多方面培养学生学生。积极开展个别谈话与反映他们心声的集体活动,用“因材施教”的方针,重视做好转化工作。
三、密切与家长联系,争取家长的配合
家庭是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是广泛、深远而持久的;争取家长配合学校共同教
育学生。主动向家长了解学生在校外的表现,介绍学生在校内的表现,介绍学校的计划和对学生的要求,向他们宣传的意义以及正确的思想和方法、交流经验,共同探索学生的措施、方法,提高思想的`可实施性。在取得家长的联系,向家长反映学生情况时,要注意自己的言行,首先要尊重家长,抱着和家长共同研究、探索的态度,其次是向家长反映的是真实情况,而不是告状,所以语气要委婉,方法得当,既反映缺点又反映优点,既不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又能起到促进的作用。
家访工作不仅要讲究方法与技巧,还应持有之以恒,全面铺开。是长期的,持久的,因此,对学生的思想道德也应是长期的,持久的,家访在学生的思想道德工作中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所以家访应该长期持久进行,随时进行。另外,家访也应全面铺开,不管好学生还是思想道德水平不高的学生都要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家访,但要分轻重,哪些学生是重点家访对象,哪些只是点到为止都要做到心中有数。
总之,对小学生进行思想道德,要多管齐下,与时俱进,因材施教,不断提高道德工作的实效性,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才能培养出符合时代道德标准的合格人才。
德育心得体会篇3
我是一名普通的中学教师,每天都在和学生打交道,对于学生在德育方面存在的问题我深有体会。因此作为一名一线工作者有必要对中学生地位、现状有较深刻的认识和分析,并对德育的方法和途径做有益的探索。
一、中学生与德育
学校的核心工作就是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中学生就是未来的主要建设者和接班人,直接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前途和命运。中学生正处于青少年时期,其心理生理发展具有不成熟、可塑性强的特点,他们在面对错综复杂的社会时能否全面认识理性分析问题不仅是部分人的问题而是一个社会问题。
众所周知,德育即思想品德或政治思想,它是指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的思想准则和道德规范转化为个人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
二、中学生现状令人堪忧
1.青少年违法犯罪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近年来青少年违法犯罪呈上升趋势,我记得最清楚的20xx年第一学期,我刚接上化学课,那天,学校的多数老师赴西峰齐家楼学校学习,只剩下少数老师在校维持学生秩序,中午还没有正式上课之前,九年级的两个班的几名学生因私怨在男生厕所打群架,其中三名男生持刀砍伤一名学生,致使这名学生受重伤。
2.厌学队伍日渐扩大。据对部分学生抽查,近30%学生不爱学习、不想学习,他们大部分抱有读书没用的想法,认为只要有钱便可畅行天下。他们整日无精打采或上课睡觉,晚上和周末整日泡在网吧,对老师布置的作业置之不理,甚至有学生逃课旷课长达数周的现象。
3.日常行为极不规范。在学校经常听到学生胡侃,什么社会上的“行话”、俗语如行云流水脱口而出,脏话臭话随口流露,这部分人也不排除女生。长发、染发、穿耳者为数不少,以至常听到社会人员议论“如今的学生有时候真的分不清是否是学生”。
4.造成上述现状原因是多方面的,诸如社会风气的影响,家庭对孩子的溺爱,父母外出打工缺乏家庭管教,影视音像制品及网络文化的影响等。
总之,中学生表现出的种种现象令人堪忧,应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和思考,无论是学校、家庭,还是整个社会都有责任关心他们的健康成长。
三、如何进行德育
德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及学生本人的密切配合,涉及到学校、家庭及社会的各个环节。在过程中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特殊性与普遍性相结合的原则,做到有的放矢。
.加强道德。道德是德育的基本内容,讲道德是做人的起码原则,中学生道德主要是进行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初步的职业道德,具体表现在坚持“五爱”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师在此过程中最有效的方法是“以身作则,以身示范”,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应以伟大的人格和崇高的精神去感化学生,让学生耳濡目染,最终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总之,中学生的德育问题是一个社会问题,需要社会各界参与其中,共同关注和解决这个问题。
德育心得体会篇4
众所周知,学生到学校来不单要学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