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在动笔之前,没有做好结构框架的梳理,写出的心得就很难给人影响,心得体会有助于个人成长和进步,通过反思提高自己的决策和行为,下面是品读360小编为您分享的远程研修心得体会6篇,感谢您的参阅。
远程研修心得体会篇1
六天的网上研修即将结束,回顾这几天来的研修学习,颇有感慨。无论是教育理念,还是教学理论,或是教学实践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和进步,这与专家老师的指导和帮助是分不开的。每每徜徉在远程研修的主平台上,聆听专家和讲师的教诲,我都恍如重新走进校园,在一个个流淌着生命与活力的课堂上,亲身经历着磨练与成长。在和专家老师学员互动交流学习的过程中,我体会到了学习的快乐,也体会到了成长的艰辛。专家讲得全面细致,专业精神可敬。
那一丝不苟的精神更令我们佩服。我每天在电脑前一坐就8个多小时,腰酸背痛,汗流浃背,好不辛苦。可在如饥似渴的求知学习中,一点辛苦感也没有,听专家讲座、模块资源点评、做练习题、完成作业、作业点评、研讨发言、随笔感言等,既忙碌又充实,六天的努力,我们全情投入、收获颇丰,既有互相的点评鼓劲也有丰收的欢呼雀跃,还有对今后教学改革的提醒叮咛……这段记忆,这份感情我会铭记一生!
通过这次学习是我懂得了:
1、学无止境,研修虽然结束,但学习远没有结束,我们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去思考、探索,才能掌握和运用好这门艺术,才能在教育教学中挥洒自如,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
2、教师的成长离不开自身的素养,人格的魅力,离不开广博的知识,离不开把握、驾驭课堂的能力,离不开民主、开放的管理能力,离不开探索、研究的精神;教师要促进学生学习、自身成长就要始终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己任,以爱为动力,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不然就会走偏,难以实现教育的真正目的。
3、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学生人生之路的引导者,教师要用爱心去熏陶学生,要用恒心去对待学生,要用耐心去教育学生。
4、教师在教学中应不断探索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处理好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之间的关系,处理好课堂、预设与生成等等之间的关系。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师德修养和教学素养,不断完善自己。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更要具备以下几点:
一、爱心。
如果说顾客是商家的上帝,那么学生也该是教师的'上帝。作为教师,我们要尊重学生,更要用欣赏的目光去观察、发现和引导学生。让学生既能感受到作为长辈的爱的温暖的同时,又能找到友爱的信赖。目前,教师除了要研究专业学科知识和教材外,还要研究学生这个大课题。学生是教学和主体,我们只有用真心去对待学生,才有可能打开学生的心扉;我们只有用爱心去浇灌,才有可能让学生之花开得更为姣艳。在我认为师生的交流:用心交流是最为有效的途径,相对于此,语言就显得苍白无力了。当我们在教学中施加了爱心,那么在教学过程中都是的一句话,一个肢体语言、甚或是一个眼神都会收到匪夷所思的效果。故此,我认为教学中应多加一份“爱心”。
二、耐心。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教育是百年大计,学习也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对于学生这样一个群体而言,有智者、有慧者、有多动者、有好学者、也有懒惰者,当然也不乏愚钝之人。对此,我们必须在教学中要附以足够的耐心,方可以实现教育之目的。“及就是对某一位学生一点点的良性的转变,也是我教学中极大的成功。”这就是我的教育格言。对于学生,不管是上述的那种,或是之外的“另类”,我们教师都必须要一视同仁。特别是在学生在学习或生活中取得了一点成绩时,更要添加更多的耐心,以期望学生有更大的转变。我们不期望学生教成为比尔盖茨、华罗庚或者诺贝尔,我们只期望学生能在生活中发挥自身最大的个人价值。当然,要这样教师自然会更累。因此,为了祖国的教育事业,我们更要多添一份“耐心”。
三、责任心。
“天下兴忘,匹夫有责”教育工作自然是我们教师的天职。做为教师在教学中就不能像修剪冬青的园丁一样在“咔嚓”声中一刀切齐。所以说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张扬学生的个性。以前简单的认为:我用了心了,只少我的出发点是好的,但学生就是不理解。
今后努力方向:
1、重视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和专业素养。
2、加强品德修养,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引领学生。
3、积极开展课题研究,探索总结教育规律,更好地服务于学生、服务于学校。
4、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不断提高自身的组织与指导能力。
5、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掌握教学第一手资料,让教学工作有力有据。
感受远程研修,我们在研修中成长;感谢远程研修,我们在研修中收获;感动远程研修,我们在研修中幸福。
远程研修心得体会篇2
在这次远程研修学习中,我按时观摩学习了每一个专题的讲座,本人十分珍惜这次不断完善和提高自我的机会,积极认真地参与了培训全过程。观看视频讲座时与专家、讲师团“面对面”的直观感受,讲师们理论联系实际的详尽讲解,典型案例的剖析,都那么深深地吸引着我。学习内容蕴含极新的课改理念,使我不由自主地产生了强烈的学习欲望。我认真听取了专家们对小学数学教学的指导和解读。对每一个专题的问题都和本期研修同学们进行了探讨,同时按时完成了作业。积极参与交流,广泛阅读了同学们提交的作业及发表的文章并及时做出评论。认真阅读了每一期班级简报。反复研究了各个专题中的每一个案例,对案例中教师所讲的内容和授课形式都作了认真的记录。现在谈谈我的一点学习体会:
1. 通过本期研修学习,我对小学数学教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新课标的指导下,教什么、教多少、如何教等问题得到了进一步明确。教学的宗旨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在教学中创设生动的知识情景,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智力、情感意志获得尽可能大的发展,提高学习效能。在教学中应该坚持以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努力减轻学生负担,尽量让学生消除畏难情绪。让学生明白一个事实,那就是课堂上只要积极大胆的参与了各个教学活动,就是最大的成功和可喜的进步。
3. 评价是为了促进和激发学习吸取,评价要基于学生发展,有利于学生发展。新课程标准对学生学习的要求标准不是考试要求,更不是要通过考试把学生和老师分成三六九等。应该在于正确的指导教学活动更加有的放矢,更好的改进教学。教师通过坚持对学生进行形成性评价,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同时也成就了自己的教学生涯。
4.新课改中教师角色的转变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是促进每个学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其根本途径是通过转变教师的教学模式、教育理念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搭建一个自主、合作、探究、交往的学习平台。因此,教师也要更新教育理念、改革教学模式、转变传统角色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
传统的教学理念认为,教师的任务就是“传道授业解惑”。在这种观念影响下,教师大多采用“满堂灌”和“注入式”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受到很大限制,教学效果往往事倍功半。新课程的教学观认为,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新课标要求教师必须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境进行创造性、主动性的劳动,创设生机勃勃的课堂教学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焕发活力。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利用学科的特点,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将“灌输—接受”式学习转变为发现式学习,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方式的引导者。一方面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