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分享实用的心得体会,我们可以传递正面的生活态度给读者,写心得体会可以让读者感受到我们的思考和思维方式,以下是品读360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古诗培训心得体会7篇,供大家参考。
古诗培训心得体会篇1
古诗的教学枯燥无味。备课时无从下手,上课时又觉得没有内容可讲,每次的古诗课上都是老师的一言堂,总是觉得这种文章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比较远,内容又单调,自己给学生说说,学生会背会默写就算了。其实,全面、系统、合理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理解能力,有利于学生们自主学习的学习方法的探究。
一、学习古诗应该有合理的教学方法
1.提倡不求甚解
中小学生学习古诗重在积累,从积累中感悟,从积累中培养语感。小学生理解能力差,但记忆力特别强。所以在学习中重在读,而不在于“懂”,教师在课堂上重于指导,而不在于“讲”。学生会背不一定理解得准确,但在脑子里深深刻上烙印,使其终生受益。
2.开展多种活动
古诗具有音美、意美、形美的特点,教学时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学习活动。如根据诗意,组织学生表演、绘画、改写等,把诗中的画面和诗人的感情在学生头脑中“活”起来。还可以定期开展背诗比赛,通过活动,增进对诗词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3.鼓励学生仿写
古诗讲究格式韵律,读起来朗朗上口,学生好奇心强,乐意模仿。可以引导学生把在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想,模仿诗人的样子写下来,对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学习古诗应该教会学生的学习方法
1.教学生学会观察
如《题西林墙=壁》中“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一句,是诗人观察庐山所获得的直观感受。“横看”庐山是连绵起伏的大岭;“侧看”庐山又成了高大挺拔的山峰。“远”、“近”、“高”、“低”,都是指诗人观察角度的变化,“各不同”则是对庐山千姿百态的概括描述。诗人从不同的观察点不仅写出了庐山的突出特征,而且还从哲理的角度提出了一个认识事物的原则:要了解、掌握事物的真相、本质,必须摆脱限于一时一地的片面性。在以后的学中我可以让学生通过品味这些诗句体会到观察事物不仅应细致,而且要边看边想,在写作中才能更好地抓住事物的特点来写。
2.教学生学会想象
创新源于想象。学习古诗中的想象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写作水平。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作者以丰富的想象和大胆的夸张突出了瀑布之高之长,气势磅礴,读后憾人心魄,如临其境。学习这样的古诗,让学生体会古代诗人的立意的新奇、构思的巧妙、想象的丰富、意境的深远,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而且对于丰富他们的想象力、激发他们的探索精神、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起到积极的作用。
3.教学生学会分析
古诗语言精练、含蓄、优美,是学生学习祖国语言的范本,如王安石的“春
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历来受到赞叹,把这个字换成“来”、“到”、“入”、“过”、“满”等字也通顺合理,但都不如“绿”字有形有色。“绿”写出了春风有色,它染绿了江南,给人一种鲜明的形象感,让人仿佛看到绿茸茸的细草铺满江岸,看到万物争春的生动场面。引导学生领会诗人对用字的精心选择和设计,对他们作文的遣词造句,无疑有很大帮助和启迪。
三、学习古诗应该渗透德育
通过学习古诗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古诗是一种高品位的精神文化。它对净化学生心灵,提高学生品位,培养审美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中华文化向来崇尚清高雅洁之美,古诗中也注入了这种尚清意识。“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诗人托物言志,表现了坚定的志向,歌颂了高尚的品格。引导学生读这样的诗,为他们提供了摆脱低俗文化的不良影响,进一步提高了审美水平。
总之,古诗紧扣语文课标的精神,其合理的教法与学法,有利于让整个课堂气氛活跃,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到读书、写作的方法,提高学习的能力,使古诗教学生动。
古诗培训心得体会篇2
人民政协网北京4月10日电
何为优质 怎样普惠——江苏省政协委员建言学前教育
江苏省政协委员周萍曾经在单位开了个玩笑:“过两年我退休了办个托儿所。”话音刚落,立刻有同事表态:“真的呀?我孩子交给你。”
一句玩笑话,折射出学前教育,尤其是0~3岁教育的困境,也引起了周萍的思考。“直到上世纪80年代初,很多单位都是有托儿所的。后来就逐渐减少至消亡。现在0~3岁的幼儿几乎都是家中长辈帮忙带。若是长辈身体不好,或追求自由自在的晚年生活,幼儿就没人带了。找个保姆不仅经济上难承受,还难放心,更提不上优质教育。建议出台婴幼儿托育服务准入标准和管理规范,并给予适当补贴,鼓励婴幼儿托育服务社会化。”
2019年5月,江苏省政协十二届七次常委会议将围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开展协商。3月下旬,江苏省政协在履职app上开通“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网络议政专题,并细化为“增加资源供给,促进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等8个子课题。周萍将自己的故事和想法发到讨论群里,引起了委员们的共鸣。
胡勤刚委员是南京口腔医院的院长。每到暑假,大量口腔矫正的中小学生让这家医院的挂号队伍一直排到院门外的大街上。最忙碌的季节,也是医院很多双职工最不安心的季节。“年轻的双职工夫妇常常由于幼儿没有托管机构而影响工作,特别是暑期。建议关注幼儿托管机构的建设,解决年轻人的后顾之忧。”胡勤刚说。
南京师范大学金陵女子学院院长赵媛委员发现:“现在很多0~3岁的早教机构还不是幼儿托管,不但没能解决幼儿托管,还要有家人接送陪伴,更增加家长负担。”
4月2日至3日,江苏省政协调研组赴淮安就促进学前教育普惠优质发展进行调研。委员们了解到,作为财政转移支付地区的淮安市洪泽区,在财力吃紧的情况下,优先保障学前教育专项资金支出,在全省率先实行学前教育一年免费。不过,当地依然存在学前教育资源结构性紧缺问题,特别是部分热点片区、新建片区和偏僻农村地区优质资源不足。同时受制于编制、财力等因素,学前教育师资队伍不够稳定。
淮安面临的困难并非个例。此前,省政协教卫体委员会围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组织委员听取省委、省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情况通报并座谈。江苏省多个部门都谈到,在学前教育领域,淮安面临的困难在江苏全省都普遍存在。就在调研之际,2019年江苏基础教育师资发展交流大会举行。会议透露,2020年教师缺口预警分析显示,全省基础教育教师缺口将达12万人。学前教育师资缺口占较大比重。江苏省将通过优化调整,形成20所左右特色鲜明的师范院校,鼓励高水平综合大学成立教师教育学院或设立师范专业。
“应更接地气,办好培养学前师资的幼专,打通专本通道,大力培养本土化、专业化的学前教育师资。”结合调研所见和日常工作,盐城市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党委书记刘毓航委员提出:要提高幼教师资待遇,形成尊重幼师、理解幼师、相信幼师的社会氛围。吸引优秀的初高中毕业生报考学前教育专业。出硬招实招办好师范院校,采取省市共建的策略,办好幼儿师范专科学校和本科师范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在全省各幼专广泛推进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提前录取、免费定向培养,培养能够下得去、留得住的本土师范生补充本地师资,扩大专科院校与本科院校联合培养师资的工作,推进师范生源质量提升。(江迪)
重庆大足区政协委员建言保育员队伍建设:“三个保障”补齐“短板”
4月8日,曾从事幼教工作近20年的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