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是人生中宝贵的智慧之一,通过它我们能够不断成长,心得体会是一种格式较为简单的文本,它的写作要求是不高的,以下是品读360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觉醒年代》心得5篇,供大家参考。
《觉醒年代》心得篇1
恰逢建党100周年,在这个漫长而又充实的暑假里,我观看了热播电视剧《觉醒年代》,跟随着剧中的爱国人士们,跨越100多年岁月长河,穿梭到民国时期的中国。那是一个黑暗愚昧的时代,人民流离失所,民不聊生;国家处在危难关头,生死存亡之际,但也正是在那个时代,一群大师、先锋、学生挺身而出,如闪耀的群星点亮四万万人的内心。
这部电视剧以南陈北李的革命故事为主线,叙述了从1915年《新青年》的问世到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伟大历史过程,不同于历史书上所看到寥寥数句,当这些耳熟能详的人物忽然带着烟火气出现在眼前,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就拿我们教师最熟悉的蔡元培校长为例,他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教育主张是我们考编时熟记的知识点,至于先生为何有此理念却是毫不了解,《觉醒年代》就将段历史向我们娓娓道来:在政局混乱,新旧文化水火不容,国家百废待兴之际,教育的改革与创新自然落在北大这块宝地上,而蔡元培先生身先士卒,扛起中国现代教育这面大旗,对北大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蔡元培校长求贤若渴,当得知陈独秀在京创办杂志《新青年》,便立即动身。在傲雪凌霜的北平,两位故交老友终得相见,为了说服陈独秀担任北大文科学长蔡校长礼贤下士、三顾茅庐,并也带来了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教育主张。新文化的发展与旧文化是割不断的,只有鼓励支持百家争鸣的学术研究,才能支撑出健康的新文化。这与我们现在的教育理念也是相通的,包容不同的观点,启发不同的思想,只有思想自由才能实现学术自由,才能培养创新精神,进而培养创造型人才。
全剧中最让我泪奔的就是陈独秀送俩儿子延年、乔年去法国读书的时两兄弟上路的场景,陈独秀带着一袋自己炒的南瓜籽,也正是延年喜欢炒糊的那种,他没有再说什么嘱咐的话,只是低头默默帮孩子们搬运行李,仿佛借着这样的行为诉说着内心的不舍,兄弟俩看着父亲的背影,从背后拥抱父亲,此去一别,应该就是沧海桑田。最后陈独秀站在原地,目送兄弟二人离去,几个回眸和穿插在乔年延年被捕的镜头让我的眼泪瞬间决堤。他们步伐坚定,唯有青春仍义无反顾。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又有多少像两兄弟这样为了家国不懈奋斗的年轻人呢?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开鲜花,在延年乔年的老家安徽省会合肥有一条路叫做延年路,路的尽头就是繁华大道。
当剧终落幕,百年后的我逐渐回转于现实,伴随着最后李大钊先生呐喊:我坚信,100年以后的中国,他必会证明我今天的观点,社会主义绝不会辜负中国。我想说,这盛世如你所愿,如今的中国再也不是软弱可欺的中国,东方雄狮已经崛起。作为新时代的一名党员教师,我定当不负前人和时代所托,在党和人们最需要的地方践行绽放。
《觉醒年代》心得篇2
党史学习要耳到眼到心到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共中央决定,今年在全党开展中共党史学习教育,激励全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新时代不断加强党的建设。基层党员干部要了解我们党和国家伟大事业的来龙去脉,在学习党史时注重耳到眼到心到,在红色歌曲中聆听党史,在历史剧作中了解党史,在革命圣地里学习党史,经常回忆,深入思索,切实增强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
在红色歌曲中聆听党史,让伟大事业不绝于耳。优秀的红色歌曲以其高亢嘹亮的旋律、催人奋进的词作激荡着每一个华夏儿女的心弦。红色歌曲中的党史,是《红梅赞》中江姐英勇就义时的英雄豪胆,是《我的祖国》中志愿军战士无畏向前的爱国情怀,是《赞赞新时代》中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无限憧憬。红色歌曲作为联系党史的纽带,不能将其束之高阁,基层党员干部要注重对红色歌曲的保护与开发,通过在各部门各单位举办红色歌曲演唱活动,并加入全新的演奏形式,为其注入新的时代内涵,使红色歌曲常唱常新,让红色歌曲中的党史不绝于耳。
在历史剧作中了解党史,让伟大事业尽收眼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党时,每一件文物都十分珍贵,每个情景都耐人寻味。近日,大型历史剧作《觉醒年代》在央视一套热播,全景展示了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的时代风云,清晰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创建的全过程。影视作品作为重现党史的重要工具,能够帮助我们更加直观地回顾那段历史,基层党员干部要运用好基层党建app等信息平台,做好对党史剧作的宣传活动,在信息平台上分享观后感,引发更多人的关注与讨论,感怀先辈们接续创造的丰功伟绩,让历史剧作中的党史尽收眼底。
在革命圣地里学习党史,让伟大事业扣人心弦。党史学习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更要走出房门,去到革命圣地汲取精神养分。革命圣地作为承载党史的载体,能够让我们在圣地重游的过程中汲取营养,基层党员干部学习党史,要将挖掘宣传当地红色资源、革命圣地等结合起来,利用闲暇时间去实地考察学习,了解革命圣地背后隐藏的先进人物和感人事迹,感悟伟大的革命精神和爱国情怀,让红色基因融入血脉,并在共产党员网上投稿撰写心得体会,积极引导更多的人重游革命圣地,让革命圣地中的党史扣人心弦。
《觉醒年代》心得篇3
适逢建党百年,近期观看了电视剧《觉醒年代》,观后的感受除了浓浓的感动,便剩下深思。我们伟大的党经历了艰苦卓绝的奋斗,踏着荆棘,迎着风浪,走过了百年的时光。这一路上,是无数革命党人的热血、党领袖的先进思想、国人的坚持让我们一步步走向光明。
陈独秀、李大钊等革命党人,在黎明前觉醒,又在黎明前永远沉睡。是这些无私、勇毅的革命人用鲜血和意志换来了中国的曙光,让我们可以站在阳光下,站在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下。
我记得很深刻的一句评论是“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就是《觉醒年代》最好的续集。”这让我想到不久前离我们而去的袁隆平爷爷,他用一生的思索付出,换来了世界的饱食安宁。正是有着千千万万像袁隆平爷爷这样为了党的未来默默奉献的国人,我们才有了今天稳定和平的生活,有了先进科技实力的后盾,有了昂扬向上、文明和谐的精神社会。
美好需要我们年轻一代去延续,新生活需要年轻一代去创造。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中。我们不会在安逸的生活中迷失自我,也不会在碌碌无为中虚度光阴。我们青年一代应不负前人的期盼,传承红色精神,砥砺奋进前行。迎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春风,展望中华民族新的伟大复兴。我们会在党的领导下做好“螺丝钉”,推动社会不断向前!
《觉醒年代》心得篇4
2021年的寒假生活结束了,在此期间,我曾观看了几部具有教育意义的影片,内心收获满满。其中,我觉得电视剧《觉醒年代》最能打动我的心,它让我想起了那个时代的中国……
那个时代的中国:战火硝烟,国民愚昧无知,国君袁世凯复辟帝制,镇压了二次革命。最先开始的陈独秀离开日本稻田大学,回国途中,看到已被德国占领的胶州湾,悲愤不已,到上海发表了讨伐信奉五教三纲的袁世凯等人的檄文,也是唤醒国民愚昧思想的良药——《青年杂志》(从第二版起改名为《新青年》,并使新文化运动逐渐兴盛起来了。新文化运动,就好比一株刚萌发的芽儿,一些《新青年》的同人编辑主将的加入,犹如为其增添了养分。而那些毒害国民思想的保皇派与新文化运动所发生的冲突,好像虫子在啃食其茎叶。在与旧文化的搏斗中,战场搬到了北大,斗争也十分的激烈……
在新文化运动已成长到一株能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