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奥会心得体会精选8篇

时间:2024-05-07 作者:lcbkmm 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的写作是可以让自己的社会经验得到记录的,通过总结心得,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到自己的独特之处,以下是品读360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残奥会心得体会精选8篇,供大家参考。

残奥会心得体会精选8篇

残奥会心得体会篇1

郑鹏拼了!郑鹏赢了!毛忠武在他后面!包揽金银!

在呐喊声中,郑鹏筋疲力尽。直到刘子旭和王涛也冲过终点,四人高举五星红旗面向观众接受祝贺时,郑鹏也只能发出“啊、啊”的喘气声。

一天18场比赛,6场决赛,第一场夺金战——残奥越野滑雪男子短距离(坐姿)比赛——便让中国观众陷入狂欢。

稍稍安静下来的观众席突然又热闹了起来,女子短距离(坐姿)决赛开始了。杨洪琼拼命摆臂,一改上午资格赛的颓势,直奔终点,势如破竹。美国选手奥克萨娜·马斯特斯加速逼近,只差一个身位。加速!再加速!杨洪琼第一!李盼盼也在埋头猛赶,最终位列第三,两位好朋友再次笑逐颜开。

“太厉害了!”观众不断惊呼,终点线旁的志愿者手舞足蹈——郑鹏和杨洪琼先后成为“双金”选手。

开赛以来,国家冬季两项中心从来没有这样热闹过。决赛前的热场表演青春靓丽,“雪容融”的舞姿调皮可爱。场边的热情渲染得气温微微升高,加上比赛密集,赛道已经不算平整,比以往更考验运动员的爆发力。

领完“金容融”后来到混采区,郑鹏还在平复呼吸。

“上午跟下午的气温差比较大,有点类似平昌那时候,担心因为天气原因滑不好,所以还是有点紧张。”四年前,郑鹏在平昌冬残奥会获得第四名,而现在他已赢得长距离和短距离两块金牌。

性格淡定的郑鹏说:“感觉咱们今天滑得挺好,没有失误,就感觉很庆幸能滑下来。”

“你是中国队第一个拿了两块金牌的运动员,现在什么心情?”记者问。

“还好。最大(的变化)还是团队越来越强了,咱们国家把器材都给我们保障到位了,还有工作人员、现场观众都给我们加油助威,给我们喊节奏,有很大的帮助,谢谢你们。”

与郑鹏一样,杨洪琼也在6日拿到长距离比赛的金牌。当时她说前一晚很晚都没睡着,这一次她还是没睡好觉。尽管心跳不再像6日那般“调皮”,但是大脑无法安静。“昨天晚上心很平稳,就脑袋它不睡觉,脑袋是太活跃了。”

上午的资格赛杨洪琼发挥得不好,身体僵硬,滑行吃力,教练也对她的表现表示疑惑。她索性回到休息室里直接躺倒,调整身体。

决赛场上,杨洪琼从一开始就保持领先,她的摆臂幅度比以前都大,背部弓展有力,前胸贴到了双腿。“因为我前面拿了一个牌,我已经达到想要的.高度了,主要就是去享受比赛了。”

“我现在就想躺下,我累得很。”杨洪琼说。

郑鹏和毛忠武包揽金银的场面在6日的男子长距离(坐姿)比赛中也出现过,两位队友在赛场上充满默契。毛忠武直言:“(下面比赛的)目标就是我跟郑鹏俩人继续保住属于中国的一、二名。”

虽然已经35岁,但毛忠武20xx年才入队,很多年轻的队友都是他的师兄。“小将”入队晚,付出多,比别人早起,比别人晚睡。

一年轮椅竞速,四年越野滑雪,毛忠武说:“我刚受伤的时候自己起来都是需要两个人扶的,头是晕的。这几年的训练让自己的体魄特别好,能滑下18公里,能在国际赛场上跟其他人一起竞技,我感觉这是天壤之别。”

“借着这个平台我特别希望给残疾人朋友说,你们不管在生活中遇到什么困难,命运跟你们开了什么样的玩笑,都要永不言弃。真的,自己的未来一定会更好的,只要我们积极努力。”

残奥会心得体会篇2

北京残奥会圣火2008年8月28日点燃,这标志着北京残奥会大幕徐徐拉开。

经历过奥运会的辉煌和激烈竞争以及色彩纷呈的画面,有些人对残奥会或许会觉得比赛的观赏性要降低不少。残疾人和正常人的体育竞技自然有所区别,但是相同的是,他们也在追求“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崇高目标。

其实,你只要稍微了解一些残疾人运动员的经历,了解他们比正常人付出了更多的汗水和泪水,你的心头就会不由自主地发颤,你的眼泪就会夺眶而出,你就会由衷的承认,他们,就是生活中的强者。

每一个参加残奥会的运动员,都有一段刻骨铭心的人生坎坷。他们中有些人是先天残疾,有些人是后天不幸遭遇各种各样从天而降的灾难,在经历过生命的低谷之后,他们无一例外地选择了站起来,迎接生命的挑战。残疾人运动员,几乎百分之百的都不是职业选手。因此,他们一没有充裕的时间去进行训练,二缺乏资金的保障去购置训练器材和服装等必需用品。他们付出的努力除了身体上与正常运动员的差距外,还有许许多多令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但是,他们坚持了下来,并走到今天,走到奥运会的赛场。

“鸟巢”、“水立方”,因为有残奥运动员,而同样精彩。对待残疾人运动员,我们应该付出更多的爱,他们不仅是我们的兄弟姐妹,而且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们的自强不息,他们敢于做生活中的强者,都奏出了一曲高亢激越的生命交响曲的宏伟乐章。

残奥会,除了精彩的比赛,我们还能读到无数催人泪下、催人奋进的故事。我们更深地体会到:爱,应该献给每一个人;爱,时时刻刻在我们心里;爱,温暖着生活的每一天。只要有爱,我们这个世界,我们人类的生活,一定会更美好。

残奥会心得体会篇3

“冰墩墩”掀起的热潮还在持续,“雪容融”紧接着登场——3月4日,北京冬残奥会开幕。以“生命的绽放”为主题的北京冬残奥会开幕式,延续了北京20__年冬奥会带给世界的温暖和感动,并让这场盛会的意义远超体育范畴。放下国别与种族的隔阂,突破战火与纷争的阴影,“一起向未来”的呼声将全球人民团结在一起,共同呼唤一个更具包容性的世界。

3月4日是中国农历二月初二,这一天在民间有“龙抬头”的说法。一个月前,北京冬奥会在“立春”中给了人们初春萌芽的蓬勃希望和生命之力,“龙抬头”则寓意着万物齐发的盎然生机和五彩斑斓。在北京冬奥会上,运动员挑战人类极限的同时也让观众享受了一场场超级视觉盛宴;已经拉开序幕的冬残奥会则为残疾人运动员向世界展示自尊、自信、自强、自立提供了舞台,而他们自强不息、奋力拼搏的精神,带给全球观众的激励和感动也必将余韵悠长。

从1976年第一届冬残奥会在瑞典举办以来,冬残奥会不断发展壮大,成为世界残疾人运动员展示竞技水平和演绎生命价值的舞台,也为世界搭建起友谊的桥梁。当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肆虐,一些地区还存在不确定性,而北京冬残奥会依然如期举行,这是中国为促进奥林匹克事业和残疾人事业发展作出的新贡献。

事实再次向世界证明,中国是值得信任的。中国已经向世界呈现了一届简约、安全、精彩的冬奥会,各国运动员没有后顾之忧地在这里交流和竞技,我们也有信心有能力举办同样精彩的冬残奥会,确保残疾人运动员在美好的无障碍体验中,尽情展现生命之美。人们将会看到,尽管国际形势风云变幻,但“勇气、决心、激励、平等”的残奥价值观将在北京冬残奥会上熠熠生辉,团结与和平的信念也将再次被高高举起。

国际奥委会终身名誉主席萨马兰奇曾说:“残疾人运动是唤醒人类良知的运动。”全世界有超过10亿的残疾人,约占总人口的15%,其中中国有8500多万残疾人。北京冬残奥会提供了一个窗口,让世界集中看到他们的存在、努力和不易,同时也给世界一个机会,为残疾人运动员的自强不息鼓掌,并推动全社会对残疾人的关怀。推动人类的和平、包容和融合,是本次冬残奥会吉祥物“雪容融”名字的重要内涵,也是它传递给世界的温暖信息。

就在北京冬残奥会开幕前夕,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发表的《中国残疾人体育事业发展和权利保障》白皮书披露,全国残疾人社区文体活动参与率由20__年的6.8%持续提升至20__年的23.9%。北京冬残奥

...
《残奥会心得体会精选8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