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写培训总结发现,通过与他人分享学习心得,我们可以不断拓宽自己的思维和视野,通过总结心得,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到自己的创业潜力和机会,以下是品读360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转变观念的心得体会7篇,供大家参考。
转变观念的心得体会篇1
在新形势下,如何转变新观念,适应新常态,努力做到认清新形势,明确新任务,把握新要求,本人结合自己的岗位职责,对转变新观念作了以下认识:
一、加强学习,提高认识。
习总书记说过:“如果不加强读书学习,知识就会老化,思想就会僵化,能力就会退化。”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新形势下,科学技术的创新周期不断缩短,新事物,新理念不断更新。这就要求我们要持之以恒地学习,以学修身、以学增才,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技能和管理水平。如在安全管理的岗位上,我们要努力学习新知识,充分了解各种新设备、新材料的应用属性,以达到快速、准确地判断新事物危险因素的目的,从而有效地排查安全隐患,制定危险控制措施,保证各环节的工作流程安全地运行。
二、制度办事,不越底线
古人云:家有家规,国有国法,无规则不成方圆。行业也有行业的标准。作为安全管理员,就要按照行业的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制度要求,落实安全生产的每一项任务。做好安全生产检查、安全培训、危险源管理、消防安防管控、设备设施管理、相关方管理等等。有效排查安全隐患,发现问题就要立即整改,采取有效的措施控制危险因素,保证园区的安全。做好安全资料的更新整理,以安全资料支撑安全管理过程,做好管理过程中有制度可依、有数据可依、有技术可依。
三、立足岗位,服务一线
“书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多到一线帮忙,感知一线工作;多问一线工作,解决一线困难;多想一线困难,优化一线流程。作为技术部的一员,要立足岗位,想一线之所想,急一线之所急,充分利用自己的技术技能,想方设法保障设备的正常运行,为一线顺利完成当天任务提供技术保障。在日常工作中多为一线遇到的困难想想办法,降低一线员工的劳动强度和劳动时间,努力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总之,改变新观念是适应新常态的前提,只要我们勤于学习、善于创新、勇于实践、敢于转变,彻底更新观念,告别传统陋习,我们的工作将运行的更加顺畅,企业的发展必将蒸蒸日上。
转变观念的心得体会篇2
2007年6月,笔者作为首批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班的学员,在重庆师范大学培训基地进行了为期2个月的培训学习。结合近几年来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形势、现状与存在的问题,笔者对我国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有了进一步的思考。
现代教师应具有全新的教育理念,立足我国的国情,对当今教育的发展、教育对象的变化以及教与学的关系有全新的认识。更新教学观念就容易产生比较清晰的思路。
一、我们面临的大环境
(一)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
我们知道“综合国力的竞争实际上是科技和民族素质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和教育的竞争”。国家建设迫切需要千百万受过良好职业技术教育的中、初级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技工和其他受过良好职业培训的城乡劳动者。职业教育正是培养和提高千百万劳动技术大军的基本途径,其现代化与否,直接影响着产品的质量和经济效益的提高,制约着国家现代化的进程。
(二)和发达国家的差距
我国的职业教育和西方的发达国家差距很大。最核心的差距是教育理念和办学模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差距。我们国家的职业教育,脱胎于普通教育,重理论轻理念,重知识轻技能。而发达国家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模式,而职场工作需要的能力为基点进行教育。所以他们培养出来的学生就非常适合于职业市场和职业人才的需要。我想这是中国职业教育和西方发达国家职业教育的差距。
(三)国家的重视
尽管前几年职业教育形势走入低谷,遇到了困难,面临着挑战,但去年的四件大事,将给我国职业教育带来重大转变:第一件事,教育部调整教育结构,将职业教育作为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之一。第二件事,就是国务院在京召开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研究部署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第三件事,国家对每位中职在校生每年给予1500元的助学金。第四件事,南阳市启动了中职教育五年的攻坚计划,计划在5年内投资10多个亿建立中职教育示范区和组建中职教育集团。这些都给职教工作带来了动能,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二、现状和问题
(一)招生和就业方面
近年来,我认为中职教育中出现了两个大环境,第一是生源的变化,从数量看,初中生减少,高中扩建,大学扩招,生源逐渐减少。今后招生将会更难。从质量来看,随着招生等一系列政策的放开,竞争日渐激烈,招收学生的入学分数越来越低。第二是企业的用人观念,从过去重视学历到现在开始重视能力。
(二)教学方面
职业教育要培养训练学生的技能,目前面临两个问题,第一,我们教了很多知识,学生用不上;第二,我们教了很多知识,学生学不了。而我们的生源却在随着高校扩招和社会的变化而变化。在校生的个体差异是必须接受的事实。
面对新形势,面对办学环境的变化,面对生源的具体情况,首先要先解决观念上的问题,理清了思路,才能采取具体措施。我们要正视困难,学习先进的经验,学会积极地适应环境,确定我们的努力方向和工作目标。
三、教师需要转变哪些教学观念,形成哪些新教育观
(一)由传授者、管理者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培养者、鼓励者与欣赏者,转变教学的价值取向
1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学习能力的培养者
当今,教师作为学生唯一知识来源的地位已经动摇。教师不能只传授现成的教科书上知识,而是要指导学生懂得如何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掌握获取知识的工具以及学会如何根据认识的需要去处理各种事情的方法。总之,教师再也不能把知识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而要把精力放在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上,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学习能力的培养者。
2 、现在有一个普遍现象,就是对学生的看法趋于消极。教师应以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不能吝啬自己的表扬和鼓励,因为老师的赞赏和鼓励能激发学生的表现欲,为了更好地表现自己,学生会更努力地去学习。多让学生讨论、参与教学过程,表现学生个性,增强学生自信心。
3 、南阳经济贸易学校近几年来进行的课堂改革,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师生互动,课堂因活跃而精彩,说明了转变观念取得了一定效果。
(二)教师应成为反思型、学者型教师,而不是“教书匠”
几千年来,中国的传统是以教师为中心,老师讲什么、怎么讲都是老师自己的事。在现代社会条件下,一个教师如果只是教书而不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是不会取得进步的。现代教师不能被动地等待着别人把研究成果送上门来,并不假思索的把这些成果应用到自己的教学中去,教师自己就应该是一个研究者,根据自己在讲课中的心得体会和学生接受情况,审视和分析自己的教学实践活动中出现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使自己从“教书匠”成为“教育者”。
(三)教师是终身学习者
过去常说,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自己就要有一桶水。这个说法对现在和未来的教师已经不够了。如果不更新,它的“实际可用含量”就会大大降低。作为教师应该使自己“拥有一眼泉”,生生不息。
为了不使自己的知识老化,教师只有不断地学习,学习,再学习。不断更新知识储备,使自己变成常教常新的活水。
(四)教师要敢于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非常系统的,首先,学基础理论课;其次,学专业基础课;再次,学专业课;最后是实习、实训学技能。这种重知识,轻技能;重课堂,轻实践;重讲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