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是我们在实践中的思考和总结,结合实际经历写心得体会,能够给读者提供具体的参考和启示,使他们更易于应用和实践,以下是品读360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中国教育的心得5篇,供大家参考。
中国教育的心得篇1
春暖花开的明媚三月,我有幸来到了省城西安,在陕西省学前师范学院参加为期九天的省级地理骨干教师的研修学习。
第一天来到学前师范学院报道,学院的接待老师服务热情周到,很快的就办好入住的手续,到房间里休息,学院还细心的给每位来培训的教师发了这九天的培训的课程安排表。九天的培训内容很丰富,形式多样,有地理理论学习,有cai技能培训,有拓宽一线地理教师视野的世界地理课程,也有教育技术、西工大附中等名校的教学观摩。感谢学院的各位老师们精心设置课程,作为师大毕业多年的学生,这次培训的第一课我就再次领略了陈瑛教授的学者风采。几年来我一直埋头于自己的教学工作中,很多时候局限于传授学生书本知识,对时事地理关注的很少,这次聆听陈瑛教师的“新形势下的世界地理”,更新了我的知识储备,开阔了眼界,也给今后我的教学工作有很大的启发。还有陈教授本人授课方式平等、轻松、优雅,很值得我去学习。
陈教授讲到世界地理对于地理学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地理学的任何理论成果和规律,只有通过世界性的地理研究和类型区的比较分析才能得以证实。地理学的普遍规律和特殊规律,只有放在全球的尺度上,方能理清脉络、分清层次。忽视世界地理的研究,就会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这也是世界地理学科虽几经沉浮,但始终能够屹立不倒的原因。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全球化程度的日益提高,复兴世界地理的呼声日益高涨。中国的和平崛起,既是其自身经济和政治实力不断增长的过程,也是其不断走向世界、融入全球的过程。从近代西方国家的发展历史看,地理学在大国崛起的过程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中国崛起的这一伟大的历史时期,中国的地理学应当积极调整研究方向,大力加强对世界地理的研究,以服务于国家的全球战略。
我想,中国复兴国家战略大形势下,我们的中学地理教育也会随之发生比较大的变化,要引领学生放眼世界,更好的认识世界。给学生一瓢水,老师自己得储备一桶水,现代教师要有奔流不息的'知识储备意识,这就意味着我们教师要尽快多学习多充电,以更好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服务我们的教育工作,为国家发展做一份自己的努力。邢兰芹博士的《“自然地理”部分》课标与教材解读报告,做的细致,深刻,也使我受益良多。虽然之前我自己也看过很多遍课标、课标解读相关书籍,但这节课我听的还是津津有味,因为邢老师不是大量的理论东西堆砌,而是理论联系实际,有新意的用她自己的教学实践和她生活实例给广大培训老师讲了堂生动的课标解析课。邢老师还专门讲到了地理素养问题。地理素养是指学习者经过地理学习后所养成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品格,包括地理知识、地理观点、地理方法、地理能力、地理态度、地理情感等构成要素。其中,地理科学品质包括地理科学精神、地理科学态度以及对地理科学的兴趣、情感和动机等。其中地理科学精神是地理科学素养的重要表现形式,它对学生从事地理科学认识活动起着指导和制约的作用,力图让学生领悟与感受地理学家在科学探索和科学研究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思想品质和崇高精神。地理科学精神是指在地理科学研究和交流过程中逐渐地、自然地形成的约束科学家行为的价值规范或准则,即实事求是,崇尚理性,尊重实践,不固守传统,不迷信权威,勇于探索,勇于创新,敢于坚持真理,谦虚、谨慎,不怕困难和挫折,善于团结合作,乐于思想交流,遵守科学的职业道德等。归纳起来,地理科学精神包括地理科学研究中的理性精神、求实精神、合作精神、批判精神、奉献精神和创新精神。地理科学态度是指个体对地理科学现象和本质作出的反应,它具有理智、情感和行为倾向三种成分。这些知识的了解,能更好的指导地理教师的实际教学,关注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我相信,九天的培训,不仅开阔视野,启发了思路,更能激发我的工作热情。展望未来的工作、学习之路,将是永无止境而又艰难曲折的,而我却更有信心在这快乐而无止境的追求中去实现自己的梦想!
中国教育的心得篇2
当前全国各地疫情防控效果已经显现,应当抓住有利时机,深入平稳推动复工复产。应当科学制订方案,分清轻重缓急,做好生产车间、经营场所的消毒通风,做好进出员工的体温检测、健康登记等工作。切实做好保障,有序复工复产,努力保持经济平稳运行和社会和谐稳定,才能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坚实支撑。
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2月16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国家卫健委新闻发言人在会上介绍,截至2月15日24时,武汉、湖北、全国重症病例占确诊病例的比例均明显下降,其中武汉重症占确诊病例的比例由1月28日的点32.4%波动下降至2月15日的21.6%;湖北其他地市重症占确诊病例的比例由1月27日的点18.4%下降至11.1%。以上变化说明,全国各地的疫情防控效果已经显现。
疫情发生以来,我国采取从源头上控制新冠肺炎疫情的措施,尽管为此付出了很大代价,但为世界争取了时间,减缓了病毒向世界其他地方传播的速度。为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抢建医院施工现场建设者日夜不休,数万名医务工作者奋不顾身坚守最前线,全球公共卫生前所未有的范围最广的病毒隔离行动全面展开。目前,湖北新增确诊病例已开始下降,现有疑似病例数量持续减少,全国除湖北以外地区新增确诊病例实现“十二连降”。一些积极信号的出现,表明疫情防控正在逐步取得成效。
这是一场罕见的“硬仗”,虽然前线传来了积极消息,但距离彻底打赢这场“硬仗”还有相当距离。国家卫健委2月16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湖北现有确诊病例达4.9万,其中重症病例超过万人。每一个病例都是一个鲜活的生命,每一个重症病例都面临生命危险。随着全国对口医疗支援力量的加强,湖北武汉疫情防控发生了积极变化,但形势仍然严峻。
当前要采取一切可能措施,以“一人一方案”的精细化诊疗模式,及时研判病情调整方案,全力以赴尽努力降低病亡率。有关地区要拼尽全力、千方百计增强收治能力,坚决做到应收尽收、刻不容缓,让所有轻症病例得到及时救治,减少转为重症的可能,为不断提高治愈率打下基础。
这场“硬仗”仍处于最吃劲的关键阶段。虽然近期湖北外新增确诊病例数不断下降,但疫情防控仍容不得丝毫懈怠。与其他灾害不同,疫情并非线性发展,而是处于动态变化中,随时可能出现反复。“行百里者半九十”,随着各地企业复工复产,防控工作也面临更大压力,此时任何一个环节失守,都可能导致前功尽弃。
近一段时间出现的病例中,有患者经过多次咽拭子检测才得以确诊,有无症状感染者可以自愈却将病毒传染给其他人,还有人在解除医学观察隔离后出现症状并被确诊为新冠肺炎患者。各种复杂情况不断出现,给防控工作带来不确定性,也从客观上要求我们采用更为严格的方式予以应对,这样才能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有力保障。
这场“硬仗”是阻击战,也是总体战。我们要毫不放松做好疫情防控重点工作,也要努力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当前全国各地疫情防控效果已经显现,但不能因此掉以轻心,而应当抓住有利时机,深入平稳推动复工复产。应当科学制订方案,分清轻重缓急,做好生产车间、经营场所的消毒通风,做好进出员工的体温检测、健康登记等工作。切实做好保障,有序复工复产,努力保持经济平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