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教育的心得体会5篇

时间:2024-06-04 作者:Kris 心得体会

有了一篇心得体会,我们能够明确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信念,更好地塑造自己的人格,写心得体会是我反思自己行为的有效途径,以下是品读360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读新教育的心得体会5篇,供大家参考。

读新教育的心得体会5篇

读新教育的心得体会篇1

品读朱永新教授的《新教育之梦》,字里行间感觉似有一股甘甜清冽的涓涓细流,我顺溪而下展现在我眼前的是无限广阔、无限美好的教育伊甸园。

在这教育的伊甸园里我看到了五个光芒闪耀的花环悬挂在高高的苹果树上,它们的名字叫作德、智、体、美、劳。我看到了理想的学校、理想的教师、理想的校长、理想的学生、理想的父母和一片和谐向上的爱的海洋。

在《新教育之梦》一书的序言中,朱永新讲述了一个令人震撼的真实故事:一位叫布罗迪的英国退休教师,在布满尘埃的阁楼上整理旧物时,发现了一叠发黄了的旧练习册。它们是他50年前31位孩子的习作,作文的题目是《未来我是———》。31个孩子有31个梦想,有想当总统的,有想当驯狗师的,有想当领航员的,有想当王妃的……

那位老师突发奇想:把这些本子重新发到同学们手中,让他们看看现在的自己是否实现了50年前的梦想。他在报纸上刊登了一则启事,不久,一封封回信送到了布罗迪的手中,他们中有功成名就的学者、企业家、官员,更多的是平平凡凡的普通人。

一年过去了,布罗迪手中只剩下盲童戴维的作文本。他写在作文本上的梦想是当一名内阁大臣,他认为,在英国历史上还没有盲人进入内阁的先例,他要创造历史。

正当布罗迪猜测着各种可能,满怀遗憾地准备把作文本送进一家私人博物馆时,他意外收到英国教育大臣的来信,信中的内容让他大吃一惊,同时也感动万分。

信中说:那个叫戴维的就是我,感谢您还为我保存着儿时的梦想。不过,我已不需要那个本子,因为从那时起,我的梦想一直就存在我的脑子里,没有一天放弃过。

50年过去了,可以说,我已实现了当初的梦想。今天,我还想通过这封信告诉我其他的30位同学,只要不让年轻时美丽的梦想随岁月飘逝,成功总有一天会出现在你的面前。戴维的行动使朱永新教授获得启迪:谁在保持梦想,谁就能梦想成真;谁能不懈地追寻理想,谁就能不断地实现理想。

我感到很荣幸,因为我拜读了朱教授的理想,找到了教育的伊甸园里属于自己的那棵苹果树。因为我也是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有权利和责任分享朱教授爱的教育、理想教育的梦想,并用它提醒和改写自己从今往后的实践和追求。因为我也有一颗充满理想和激情的跳跃的心。如果你要问我的梦想是什么?那就是我愿我的青春永驻苹果树下!

今天,我终于在《新教育之梦》一书中找到了追寻已久的答案。朱永新教授告诉我们:要挖掘你生活中、职业中的内在魅力。

教师,作为小学教师这一职业可能永远达不到职业排名榜的最前列,但是我相信,一个优秀的、理想的教师,一定会在自己的内心把它排在最前列!

是啊!细想一下,我们的心态一般都比同龄人要有活力很多,这是我们的职业,我们的孩子给予我们的美丽,是孩子们影响着我们,带动着我们,年轻着我们,使我们的青春延续再延续......

拜读了《新教育之梦》一书之后,我不再怕自己老了怎么办?不再问自己还要教多少年书?因为我知道了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

朱教授说一些人,他教了一年,然后重复了五年,十年,及至一辈子;有些人,实实在在地教了五年。一个实实在在教五年的人,与一个教了一年却重复了一辈子的人,他们的成就是不一样的。

因此,我追求作一个实实在在的教师:一个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老师;一个自信、自强、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不断挑战自我的老师;一个善于合作,坚韧、刚强、不向挫折弯腰,关注人类命运,具有社会责任感,具有人格魅力的老师;一个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的老师;一个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老师,我相信那必将是一个永远年轻老师。

花儿不会因为畏惧凋谢而后悔绽放,小溪不会因为畏惧干涸而放弃流淌,自然界中的万事万物都有它生命中最精彩的一阵子,它们都知道抓住每个最精彩的一阵子去赢取一辈子的生存价值。

愿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怀着新教育之梦谱写自己辉煌的一辈子!

读新教育的心得体会篇2

久仰李镇西老师大名,他的书籍也略略拜读过几本,如:《花开的声音》《做最好的班主任》等,今天有幸亲临现场聆听大师的智慧,感触颇深。

今天,李老师讲座的主题是《新教育与人的价值》。他从新教育的主要特征入手,着重讲了新教育特征中的人文性。新教育实验的对象,本质上是注重人的发展,新教育主张“为了一切的人,为了人的一切”,关注人的生存状态,关注人的发展空间。关注教师,学生,校长,家长以及社会上所有人的发展。尊重人的个性发展,新教育倡导真正关注人类的问题。

关于“人文性”这个老生常谈的话题。老师们也真想把“人文性”落到实处。可是一遇到成绩、管理,我们就似乎主动淡化了这一切。忘掉了初心,走进轰轰烈烈的形式狂潮中难以自拔……

今天聆听了李老师的智慧,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教育不就是这样吗?教师的工作就是与人打交道,与一群社会未来的主人打交道。我们怎能忘了人,而只注重才呢?因此,我们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绝对的、精致的、目中无人的利己主义者。雅斯贝尔斯曾说过:“教育是关于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性知识和认识的几堆积。”同时,教育承载着价值,凝聚着精神,体现着人性,岂能只是冷冰冰的分数,冷冰冰的制度呢?

曾几何时,古老腐朽的师道尊严在作崇,让我们师生之间架起了今生也无法逾越的`鸿沟。孩子们犯错后的情绪发泄被视为其不服气被我们的训斥淹埋,孩子们天生的调皮被视为不尊重课堂、不尊重师长也用批评训斥来收场。对待学生的态度以成绩论好坏……久而久之,学生见老师就跑,迫不得已的问候,也只能是勉强。这样的学生连人格都不健全,何以成才?

李老师说,只有当师生彼此相融,彼此能够听到对方的心跳,能感受到对方的脉博时,教育才能真正发生。回想自己20年的经历,惭愧至极。因为我对孩子们的教育还没有真正发生过。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听李老师的讲座胜过20年教学生涯的收获。坚定信念,以人为本,让学校和教室成为孩子们迷恋的地方。新教育唤醒了我们的职业良知,如果说前20年教过的学生是不幸的,那我后20年的学生一定是幸运的!幸福的!因为我开始真正地了解教育啦!

读新教育的心得体会篇3

这个假期在带孩子的闲暇之余,我又重读了朱永新教授的《新教育之梦》一书,作为一位年轻教师以及年轻妈妈,这本书的每个章节都给我了很多启示,很多思考,强烈的共鸣让我爱不释手。

每次我拿起书,其实读得最多的就是第一章:理想的德育。书中写到,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要使学生对有价值有所理解并产生强烈的情感,那是最基本的。他必须获得对美和道德上的善有鲜明的辨别力,否则,他――连同他的专业知识――就更像一只受训练的狗,而不像一个和谐发展的人。” 陶行知先生也曾说过:“道德是做人的根本一环,纵然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否则,没有道德的人,学问和本领愈大,就能为非作恶愈大。”可见,德育的地位是多么的重要。

作为一个初中的班主任,我尤其感到德育的重要性,我非常赞同书中写的:“道德教育应该存在于活生生的生活中,在孩子与孩子的交往中,在孩子们与老师们的交往中德育才能收到良好的

...
《读新教育的心得体会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