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的心得体会是我们在面对失败和挫折时重新振作的力量,很多人通过写心得体会来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从而更加自信和勇敢地面对未来的挑战,以下是品读360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化学课程标准心得7篇,供大家参考。
化学课程标准心得篇1
为全面有效执行、落实好国家教育部新制定的20xx版化学课程标准,市教科院于7月5日、6日组织全市的化学老师进行了新课标的培训学习,xx三十七中化学组的老师们全程参加了这次培训活动,通过对一些优秀案例的观摩与讨论,感觉收获满满,受益匪浅。
在培训会上,首先聆听、学习了东北师大郑教授的报告。郑教授非常全面地从各个维度和层面解读了新课标,让我们明白了20xx版与20xx版化学课程标准在学科定位、学科特征、学科价值这三大方面的不同,也因此更加认识到新课标更能体现国家的育人标准,更具有时代特征。然后又听取了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的夏教授的报告——《科学探究与实践——发展核心素养的主要途径》,夏教授用多个生动的案例启发我们深入思考,在化学教学中“探究”名副其实的重要性。基于以上学习,老师们达成了一个共识,即“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教学实践”。
作为新课改时代的一名教师,应当义不容辞地利用好我们的主阵地——课堂,把新课程理念渗透在课堂教学的分分秒秒,建立起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就如何建立创新模式,我个人有以下几点体会,借此不断提醒和激励自己,以更好地开展后续的教育教学工作。
创新之一:
改变单个知识点教学为项目式教学
这次培训中专家不断提出“大概念”指引下的项目式教学,也就是要进行主题教学。通过学习与聆听几个教学案例,真正体会到这种教学模式的优势和高效,既有助于学生构建知识,又有助于教师不断完善自身的智能结构,还能突出内容和过程的联系性和整体性。
感触较深的是三十九中王老师的的教学案例,她的教学设计中把“海水提镁”这个知识点的学习与海水晒盐、海水制碱这一系列有关利用海洋资源的知识点融合成一个大的课题和项目——“通过实验改造物质”,设计了行之有效的探究活动,让学生在真正解决问题的基础上,既学会了知识,又具备了化学理念,培养了学生的各种能力,体现新课标要求下的注重学科素养。
创新之二:
学习方式多样化
执行和开展好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多种学习方式的引用尤其重要,在此基础上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课堂效果。市北第二实验中学的杨老师展示的案例让我们大开眼界,在枯燥无味的“原子内部结构”的学习中,她借助了橡皮泥让学生根据问题及资料查证自己设计并捏出原子的多个模型,把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学习变成了生动形象的玩具模型,引导学生“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创新之三:
改变传统教学理念,始终以学生为主体
真正做到“解放自己,让学生动起来”这一理念,“一切为了学生,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永远要作为我们始终贯穿的教学理念。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对这一理念最好的践行就是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设计与新课程标准相吻合的教学活动,打破传统教学模式,采取有效策略,创造多情境的'、生动活泼的课堂,让学生“乐学”,充分发挥其主动性、积极性,如此更好的获得知识,培养能力。
创新之四:
进行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全面发展学生素养
新课标指出:“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评价方式”,这样才能做到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化学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与实践、科学态度与责任等核心素养目标的达成情况。我们应该反思,在传统的评价方式中,我们是否过于关注结果而忽略了过程?一次课后作业的好坏或者一次单元测验的优良是否能评价一个学生的素养发展程度?答案一定是否定的。一个暂时不能熟练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学生可能比其他同学具备更强的跨学科实践能力和更好的小组合作能力,因此我们更应该注重活动表现评价,通过多种形式收集学生的表现证据,作出诊断和评价,并进行针对性的教学指导,让每一个学生都得以发展,都能被肯定。
两天的培训远远不够,我们在新课标的学习和执行上依然任重而道远,如何体现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实好素养导向的科学探究与实践教学,需要我们每一位教师持续不断地学习和反思。“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我们应该永远在求学的路上,为呈现更好的课堂,实现更好的教育,付出不懈的努力。
化学课程标准心得篇2
时逢暑假,抱着真诚求知的心,积极参与强师在线网络公益直播课的学习,课程中有许多精品微课,课堂实录等内容使我受益颇多,其中,关于初中化学新课程标准的学习,对我的触动非常大。2024年7月22,与工作坊的伙伴们一起在线学习《2024版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教学实践问题研讨》之后,浅谈一下我的学习心得:
2024版新课程标准化学课程内容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导向,设置了五个教学主题,每个教学主题有五个维度,包括:1、大概念;2、核心知识;3、基本思路和方法;4、重要的态度;5、必做实验以及实验实践活动。围绕大概念建构学习主题,内容结构,将课程目标具体化为各学习主题的内容要求。
通过吴东芽老师提出的两个问题与胡久华教授的对话和探讨,我理解了什么是大概念?大概念是课程内容的重要主要组成部分,与学科思想方法和学科观念是一致的,每个主题⊙1中的内容就是学习主题中的大概念,大概念为每个主题教学内容起到统摄作用。
感受心得一:每单元知识或知识块的教学,不能只教授单独的知识,而要考虑到知识体系的整体性,同时要引导学生学会正确的学科观念和积极的思维方法,拥有正确的态度,并最大可能的在必做实验及实践活动的基础上,通过对具体问题的研究,增强学生的科学实践能力;设计每个单元教学时以大概念为统领,合理分配课时,建构知识模型,转变教学方式及学生的学习方式。
刘娟老师提出如何使用新课标进行活动评价的'设计和如何使用新课标进行双减下作业的设计两个问题。以具体的活动设计案例和评价方案为问题原型,与胡教授进行了交流。
感受心得二:(1)加强日常的学习评价,注重教——学——评一体化,在学生活动设计方案中,基于证据进行评价,把真实问题转化为化学知识问题;在活动中,注重学生对问题解决的思路和方法的培养,注重过程评价,加强评价反馈,以评促教;(2)使用新课标下进行双减作业设计,要体现高水平作业设计,要与学生学情密切相关;加强学生自我诊断,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业的形式可以灵活多样,加强实践性作业,体现化学学科的劳动教育,增强趣味性。
总之,新课程标准给我们一线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相比2011版课标有了重大的变化,更能体现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作用。我们更要勤勉认真,行而不戳,不断创新,在今后的教学中做新课程标准实施的践行者!
化学课程标准心得篇3
通过学习新课标使我认识到:“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教学实践”。课堂,是贯彻新课程理念的关键阵地,我们必需将新课程的理念渗透在课程教学的分分秒秒里,建立起新的课堂教学摸式。作为一名教师,如何才能把这些新思想新理念很好的贯穿到教学当中,我学习的心得体会如下:
一、以学生发展为本,改革课堂教学
化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是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因此,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素质是我们的目标,我们应以学生为本,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能力。从听课中发现一个突出的共性问题,就是课堂上教师讲得太多。教师本来是一心为学生着想的,只担心漏讲知识或少讲而学生不会。教师讲得很辛苦,但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