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是我们在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经验,将感受很好的记录在心得中,这是非常有意义的一件事,下面是品读360小编为您分享的沙龙的心得体会5篇,感谢您的参阅。
沙龙的心得体会篇1
昨天下午,我校开展了一场新颖、独特的读书沙龙活动。走进阶梯教室,首先听到的是舒缓的音乐,然后跃入眼帘的是一张张漂亮的纸张,这些都是全校老师用心书写的“心香一瓣”看到那一行行娟秀的字迹,和一幅幅美丽的背景图画,从内心感受到一种幸福。
主办者真是用心良苦啊!接着,吴校长用甜美的声音主持活动。一场主题为“倾听生命的拔节”读书沙龙活动正式开始。听着,听着,我惊呆了。其中有一句话让我十分喜欢。这句话是这样的:人生的进阶,有时候“竟一个‘逼’字了得”。“逼”这个字,是长了脚的“一口田”。“一口田”旁边有神的`保佑,就是“福”。“一口田”上面加个屋顶,表示有房有田,就是“富”。一切成功皆与“逼”字有缘。众“逼”之下,必有“文”夫。不想读不想写的时候,自己或者朋友“逼”一下,或许会峰回路转。敢于“逼”,善于“逼”,我们才能超越自己。这是多么富有哲理的一句话,是啊!很多时候我们都是在“被逼”的条件下完成了一个又一个任务,在“被逼”的环境下自己的身心不断坚强起来,“逼”让我们的思想和心志逐渐成熟,是它让我们感受到肩上的责任如此重大,是它让我们明白我们有不断超越自己的能力,是它让我们清楚地看到自己身上的潜能。刚开始,总认为批改作业和家务活占去了看书的时间,但是在“被逼”的情况下,我们也克服了困难,挤出很多时间来看书,从而发现这些书对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大有益处,是书改变了我们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是“逼”让我们走进书的怀抱,与它深情相拥,有时真的感觉“被逼”的感觉其实也挺好!
在读书沙龙的尾声,吴校长也用了一些话给我们极大的激励,其中有一句话我也很喜欢,它给我带来很多的思索,让我茅塞顿开,“其实,人生也一样要经历拔节的过程。此时,我们都能听见一个声音,它充满坚定,又伴着彷徨,它充满自信,又伴着迷惘;它充满热情,又伴着浮躁。这是生命拔节的声音。读书吧!”相信读书会我让我彷徨、迷惘、浮躁的心渐渐平静下来,让我感悟到生命的意义,让我们在读书中倾听生命的拔节,感受书的无限魅力!
沙龙的心得体会篇2
为了切实落实班级管理,20xx年11月30日下午,我们学校举行了今学期以来的第一次班主任沙龙,本次班主任沙龙以“班级管理”为主题。张丽英校长、德育处领导以及全体班主任聚在一起,分享了杨柳班主任对班级能本岗位建设的做法和管理措施。让我这个老班主任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差距,特别是张校长的总结,让我明白了工作的方向。
首先,作为班主任应该提高对能本岗位的认识,并要重视。利用一切机会给学生渗透岗位意识,让学生从心底里觉得岗位管理和吃饭一样重要。
其次,用欣赏的眼光去关注孩子,发现优点。每一个孩子都希望被老师欣赏、表扬,所以我们要善于发现孩子在能本岗位管理中的进步,哪怕是一点点,也要及时表扬,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及表现欲望。
再次,要完善岗位管理的评价机制,做到时时评价,人人参与评价。把能本岗位管理与班级的.捆绑式评价结合起来,将学生在岗位管理中的的表现与小组整体表现捆绑在一起,这样组内人员互相提醒、互相帮助,组与组之间互相竞争、互相监督。真正落实班级岗位管理,提高学生集体荣誉感。
作为一个教师要“多用情,少用气”,要以情感人、亲切和蔼、心平气和。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课堂中的突发事件层出不穷,我们应以“尊重学生、爱护学生、理解学生、体贴学生”的原则来谨慎、恰当地处理好课堂的突发事件。同时我们又要应对好班级里的各种常规教育,一刻都不能松懈。所以,我一定会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加努力,让班级管理变得更加完善。
沙龙的心得体会篇3
是去年来到巴川中学的,我感觉这次班主任沙龙比上一次成熟了许多,气氛也活跃了一些,从中看出它成长的轨迹。每周进行沙龙会之前,年级组先会征集各位班主任遇到的一些棘手问题,然后下午就围绕中心问题,班主任们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在班级管理这一环节,我从中学到了一些管理经验,也有一些老师的话语激发了我瞬间的灵感。
七年级班级管理突出了班干部辅助老师工作的特点,其中,曹胜友老师在孩子们中实行的鼓励法、李明琼主任针对学生没有精神提出的“123,身坐端”值得我借鉴学习,在学生小组管理方面,我应该向陈玲老师看齐。李明琼主任班级管理因生而异,各不一致。她说我们学校的孩子已有自己对事物的独特见解和看法,有自己的一些思想,老师管理起来,就要时刻关注学生对一些活动,一些制度的心理看法,宜疏不宜堵,否则,学生易出现抵抗心理。覃勇老师的身教胜过言教,让人感受到此处无声胜有声的教育魅力,我感兴趣于章磊老师的`“学会偷懒法”,我得从现在起就开始练就“偷懒的艺术”。
这学期的班主任沙龙让我坚信我们要成为有思想的、有智慧的德育人。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教师要完成这一根本任务,离不开教育教学思想。或许在我们有些人看来,“思想”是伟人们的事,一般的老百姓“想”那么多干什么?教育者应该是一个思想者,因为教育首先是一个活生生的、寻根究底的、探索性的思考,没有思考就没有发现(哪怕是很小的、乍看起来微不足道的发现),而没有发现就谈不上教育工作的创造性。我们面对莘莘学子,总是一本正经地要求他们“学会思考、善于思考、乐于思考”,但我们自己恐怕还懒得思考,不会思考,甚至不敢思考,想想真有些汗颜。
思想有多高,行动就有多远!做有思想的教师,要能时常地反思自己,“三省吾身”认真地解剖自己。当学生违纪时,我是否采取了适当的教育方法;当学生上课打瞌睡时,是否由于我的课上得不好;当学生未完成作业时,是否由于上课未听懂根本就不会做要做到这一点,需要的是何等的涵养、雅量、气度、胸怀、智慧,以及对教育事业何等的热爱!然而,一个可悲的事实是,极少有老师站出来勇敢地承认“我”做错了什么。我不知道,是我们不愿意面对自己的那份责任,还是压根我们就不知道自己应有那份责任。
这学期的班主任沙龙,我从中也悟出一个理:想要做一个轻松快乐的班主任,班里面就要做到事事有人干,人人有事干,体现出班干部是老师得力助手的作用,以点带面,班级管理才会动起来,才会有序动起来。
沙龙的心得体会篇4
宋朝时,身为官员与学者的苏轼曾经在赠别友人诗中说过这样的话:“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读书,是一件发于表而入于心的精神活动,万人捧卷,便有一万种不同的认知与体悟。窃以为,读书有四喻。
一曰读书如交友。出门在外,有闲时穿街走巷,寻访书店。淘得一本好书,双目放光,裹足不前,仿佛他乡邂逅知己故人,如才子遇佳人,英雄得宝剑,侠士获秘笈,大有相见恨晚之意。有一回,在书店里寻寻觅觅,挑好中意的一套《曾国藩全书》和《毛泽东评点廿四史》,一掏口袋,方知身无长物,旋即脚下生风,急急返回住处。及至,目光警惕,发现书仍在原处,才稍稍心宽。顾不得汗流浃背,气喘吁吁,付钱携书吟唱而归,置于案头之上,闲而翻读,心中大慰。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书如挚友,以文会友,也成为古往今来增进友谊的重要途径,参加工作以来,我先后收到过几十本盐城本地朋友出版的各种文集,一本书就是一个朋友的美好影像,一个朋友的智慧结晶,摆在架上,似高朋满座,看一眼,就会心平如镜。
二曰读书如吃药。我的一位朋友,因病请假在家休养,摆脱了繁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