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在当下社会中是特别常见的一种抒发自己感受的材料,当我们的内心有了深刻的收获想要和大家分享的时候,我们就要写好心得,下面是品读360小编为您分享的对纪录片的心得体会参考8篇,感谢您的参阅。
对纪录片的心得体会篇1
进入初中,经历了第一个学期的紧张学习,好不容易盼来了寒假,盼来了2020年的鼠年春节。我和妹妹都沉浸在可以睡到自然醒,每晚都可以看电视的惬意中。我们还计划着大年初二去电影院观看熊出没之《狂野大陆》,跟郭美玲阿姨一家约定好天气好就去韶山参观毛主席故居,好久没有去爬山了,我还想着哪一天约上几个同学去爬寨子仑……就因为不速之客“新型冠状病毒”的闯入,这一切都泡汤了!
每天我们都只能宅在家里,写作业、看电视,最奢侈的是在自家院子里打羽毛球。一开始我和妹妹都很不满,总是对妈妈抱怨:为什么不让我们出去玩!可当我看到新闻里播报的那些“逆行者”,有的医护人员在照顾感染者时也会被传染甚至死亡,我的不满和抱怨消失了。我还会劝说妹妹:我们所谓无聊的家,正是那些在一线逆行者们想回却回不了的地方!妹妹忽闪着她的一双眼睛,似懂非懂地点着头,也不再吵不再闹了!我还写了一条战“疫”口号贴在门上:勤洗手、多喝水、外出戴口罩,尽量不出门。
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在这次与疫情的对抗中,最令我感动的人就是八十四岁的钟南山爷爷。他为了我们每一个人的健康,站在一线同病毒做斗争,在疫情面前,这位耄耋老人是最有力的战士之一。从疫情发生至今,他从广州到武汉再到北京,实地了解疫情……八十四岁的钟南山爷爷就是这样奔波忙碌着,为的就是让我们全国人民不陷入恐慌,能直面疫情,科学预防疫情。让我们向钟南山院士致敬!
我还要为这样一群逆行者点赞!全国各地的医疗队员从四面八方奔向武汉,他们中有九零后,虽然口罩遮住了他们的面庞,但从他们从容坚定的眼神中读到了他们要将疫情消灭的决心。有一种爱叫人间大爱,有一座城叫众志成城。有这些科学家们的专业知识和众多医护人员的精湛医术,我们的心理很踏实!我相信我们的国家很快就会控制住这次疫情,击破这次病毒!
愿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都健康!愿这场抗“疫”战争早日结束!愿所有奋战在第一线的逆行者们都能平安归来!
对纪录片的心得体会篇2
“丁丑起愁波,天地增倦客。一朝流离身如飘絮家国破。”这首写沈从文先生的歌词,放在庚子鼠年再贴切不过了。大年初一我们听到的不是鞭炮声过年好,而是一位年轻的武汉姑娘追着母亲的殡仪车撕心裂肺的喊:我没有妈妈了……一场“战疫”就此拉开。
国家积极响应物资供应,到科学院士、白衣天使“逆行”,再到群众配合“不出门,不给社会添乱”,全国上下都表现出团结一心,保国卫民的本色作风。此时,我更加坚信,华夏同心,共担风雨。
国家保证是基石。武汉“沦陷”,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部署全局,李克强总理亲身奔赴前线给予信念与支持,国家下令征集医疗用品,常用酒精、口罩向各地医院送去,军医半夜空降武汉进行人力设备支援救济……国家层面为我们布好了大局,一句来自中央的“武汉加油,中国加油”和大量资源实物供应便为这场与病魔的较量打下坚实基础。国家给力,我们有底气,“疫战”定成功。
科研院士是冲锋。接受采访时,众人皆可见钟老包含激情热泪的亮眸中闪烁的坚定;众人皆可闻,那一句“武汉一定可以,武汉本来就是一个很英雄的城市。”从钟老心中发出的嘹亮之声,这是中国科学院士的决心。李兰娟院士潜默无闻,拖着七十多岁的身子每天只睡三个小时不是开会就是研究药物,当她对着镜头莞尔一笑说到:“没事,我不困”时,我们知道这是中国医者的仁心。张定宇以自己的患癌之躯与时间赛跑依然坚守前线相信奇迹,数万名白衣天使携着汗水拖着疲惫依然面对患者坚信其终会康健,这是中国白衣逆行者的信心。决心、仁心、信心是中国“逆行者”的代言。一些医护工作人员为了工作方便而剪去一头的青丝,因长时间工作而给脸上留下的深深的压痕,我们的前线有这些有名、无名的战士为我们挡着灾害,战士冲锋守卫,我们安心,“疫战”定胜利。
人民群众是主力。曾经我看到一篇文章说“为什么澳洲山火不会发生在中国”,因为在澳洲,山火只是消防员的事,而在中国,山火的事,消防员上了,共产党员上了,千千万万的人民群众也会跟着上。这段日子又何尝不是这样,专家们在努力攻破病毒的同时,政府在全面指导的同时,人民群众也在跟着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一同渡难关。为了维持百姓正常生活而不分昼夜地奔波的外卖小哥和快递员,年过半百的叔叔阿姨自愿加入社区防控工作……“不出门便是对社会的贡献。”“不造谣,不传谣,给社会安定。”“勤洗手多通风,只要我健康,抗疫便会赢。”“钟老说让动,我们才能动。”群众的回应带来社会的安定,只要大众好,中国便会好。从一个家庭,到一个社区,到一个城市,到一个国家。这是我脚下的中国,这是我们的中国,这是五千年的中国。华夏同心,“疫战”定凯旋。
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现在所赠予的距离和时间,都是为了将来更好的遇见。国家打下成功的基石,医者冲出了新的希翼,人民给予着强大动力,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华夏同心,共担风雨,中国定能成功。
对纪录片的心得体会篇3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一眨眼十年一次的阅兵仪式伴随着祖国母亲70岁的生日而来。
10点00分,阅兵仪式开始了。习近平总书记站立在车上,从广场出发,车子缓缓开着,习近平总书记向军人致敬问好,而军人就向习近平总书记回礼,并且用雄伟的声音说:“为人民服务!”每个军人都精神抖擞,直立的站着。让我感受到了军人那不可侵犯的气势,也感受到了他们那真正为人民服务的态度。
接着,阅兵式还展示了中国人自己发明的武器、坦克等等。从这让我感受到了我们祖国这十年来的发展。看着眼前的一切,回想过去,变化真是太大了!从以前的茅草屋,到现在一座座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从以前的寄信来表达对亲人思念的情感,到现在一部部手机随时随地向亲人问好;从以前的蜡油灯,到现在一盏盏漂亮的电灯……祖国的变化真的太大了!
是啊!十年一次的阅兵仪式,不仅向我们展现了祖国军人不凡的气慨,更向我们展现了祖国这十年以来的发展。
阅兵仪式还有其他精彩的表演,其中,让我最难忘的是最后的一刻,所有的人都把自己手中的气球放飞。看着那一个个气球就像一个个放飞的梦想,让祖国更加繁荣昌盛。
今天真是个神圣的日子,虽然不能和远方的朋友一起庆祝祖国母亲70岁的生日,但我想他们一定会为自己是中国人、是炎黄子孙而感到无比自豪的!
对纪录片的心得体会篇4
“双高计划”是引领职业教育新一轮重大改革的排头兵、领头雁。中央财政每年引导资金20余亿元,带动大量资源、资金向职业教育聚集。据了解,“双高计划”立项建设的253个高水平专业群面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有力支撑了国家现代化经济体系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展望未来,职业教育必将大有作为,成就更多“技能改变人生”的精彩故事。
?楚怡·百年荣光》是一部纪录片,也是一本立德树人的生动教材。这部纪录片把"楚怡精神"挖掘得很深刻——有源泉、有历程、有传承,更有未来。一百多年前,著名教育家陈润霖怀揣"教育救国""工业救国"的梦想,创办了楚怡工业学校。历经岁月变迁与考验,学校在艰苦卓绝中弦歌不断,培养了3000多名经世济用之才,是湖南职业教育发展历史上的一面旗帜。"楚怡精神"有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激励人勇毅奋进、立志报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