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感悟心得体会5篇

时间:2024-07-09 作者:loser 心得体会

当心中有了不少体会后,大家都要及时拿起笔写下来,大家写心得体会的过程中,我们的逻辑思维能力也会得到提高,以下是品读360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道德经感悟心得体会5篇,供大家参考。

道德经感悟心得体会5篇

道德经感悟心得体会篇1

早时,寻找一种书味,我也不知道什么样的句子能带给我这种味道,企盼着??

一种机缘巧合,我接触了瑜伽,于是又为其寻找理论指导,无意间看到这样一句话:中华几千年的文化瑰宝《道德经》。有一种一睹为快的冲动,于是终于从网上初步接触《道德经》,至今看过四遍,才有一些初步感受。 基本介绍:

?道德经》,又称《老子》、《老子五千文》,相传是道教的创始人老子所著,所以《道德经》就被奉为道教最高经典。其实,该经典还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哲学著作之一,全面地体现了古代中国人的一种世界观和人生观,对中国人的生活产生了很大影响。

?道德经》原文分上下两篇,上篇《道经》从第1章到第37章,下篇《德经》从第38章至第81章。《道德经》的全部内容,主要是阐述“道”和“德” 的深刻含义,它代表了老子的哲学思想。 老子所描述的“道”,是从本体论的角度出发,阐明他的宇宙观,也包括人生哲学和修养方法的原理。他认为“道”是无形无象的,但却是宇宙的本源,万物化生都是出于它的运动和变化。“德”的基本内涵,是本体的“道”具体到天地万物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特性,即具体体现。

老子对“道”与“德”的描述,是从立体面的多层次剖析了宇宙、万物、人类以及人本身的种种内涵。《道德经》像一个包罗万象永不枯竭的奇妙宝藏,不同的人读道德经理解的道理都是不同的。不仅对不同的人,同样的人随着时间的推移,都有不同的收获。唐末杜光庭《道德真经广圣义·释疏题明道德义》云:“《道德真经》,包含众义,指归意趣,随有君宗。”也就是说,《老子》一书,思想内容极其广博玄奥,不同历史时期的人们可以根据相应的时代条件和时代需要,对它作出各种主旨不同的解释。在《老子》注释史上,不同时代有不同时代的“老子”,每一个注解者和研究者也有他们各自所理解的“老子”,这是老学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这一特点启发我们,研究历史上不同时期的《老子》注,不仅可能发现作注者对《老子》原意的领会与掌握情况,还可能看出作注者本人的思想,进而考察一定历史时期某些思想流派的内涵及其衍变规律。老学,是中国古代整个思想文化发展的一面镜子。

道德经感悟心得体会篇2

鲁迅曾说,“不读《老子》,不知中国文化”。这无疑是对老子高度的赞誉。的确,老子作为一代伟大的哲学家,用短短五千言,道出了世间万物的奥秘,展现了人生别有洞天的崇高境界。欲言其言,先言其人。同孔孟一样,老子被奉为中华文化史上的圣人,在2000多年前,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时至今日,他的一些思想还一向被我们实践着,追求着。

?道德经》,又称《老子》,是老子思想精华的凝聚体。它告诉我们,凡事要取法自然,仅有取法自然,才能与自然和谐相处,才能摆脱痛苦与烦恼;它告诉我们,“一”为万物之始,得“一”便可得所有;它告诉我们,祸福相扶相持,无中能够生有,要辩证的看待事物;它告诉我们,“合抱之木,生于毫末”,成功不是一蹴而就,而是要从小事做起,持之以恒;它告诉我们,“功成身遂”,应对成功,应对金钱、权利的诱惑,不要迷失自我?老子以其文约义丰的短短五千言,教给了我们道的哲学,教给了我们处世之道,教给了我们治国之道。

老子教诲我们要辩证的看待事物,宇宙间的万物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在对立中存在,在对立中发展的。在必须条件下,事物是能够互相转化的。正如“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如果世人对于美、善的认识改变,那丑与恶的标准也就变了,正如难易相对、长短相对一样。所以,世间没有绝对的真善美,也没有绝对的假恶丑,有时,不好的事情不必须就是坏的,换个角度思考,也许另有一番天地。

老子还教诲我们物极必反,所以,强者要学会收敛光芒,以弱者居之,正如“将欲翕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自居于弱势、静态而坚持一种弹性,促使敌对一方向膨胀、夸张发展以至成为脆弱,即产生盛衰的对转,这也就是“强者下,弱者上”的道理,强者鹤立鸡群,很容易成为众矢之的,而弱者则不然,所以,人要学会收敛自我的光芒,学会韬光养晦。

老子还教给我们成功之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成就大事业,要先从身边琐事做起,持之以恒,向目标努力。即使困难重重,暂时无法到达目的,也别气馁,老子告诉我们“大器晚成”,再接再厉,终会成功。应对成功,要明白“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下之道”,不要迷失了自我。如果努力了,却没成功,没关系,老子告诉我们“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能够长久”,“知足之足,常足矣”,正所谓知足常乐。

老子还教诲我们,做事学会“慎独”。“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繟然而善谋,天网恢恢,疏而不失”,千万不要以为自我做坏事别人看不见就没关系,须知,大自然是公平的,不是不报,而是时候未到。

对于处世,老子还教诲我们要“不盈”、“不争”、“致虚极,守静笃”,“柔弱胜刚强”。做到“无为而无不为”,不特意去作某些事情,依事物的自然性,顺其自然地去做,做到取法自然。

关于《道德经》,老子还教给我们很多,如人际关系方面,告诉我们“善者,不善人之师。不善者,善人之智。不贵其事,不爱其智,虽知大迷,是谓要妙”,善者能够做我们的教师,不善者能够教给我们智慧,学会应对善者与不善者;做人方面,告诉我们“上善若水”,水孕育滋润万物,却不与万物争名夺利,拥有水的品德的人才是有最高德行的人;管理方面,告诉我们“知其白,守其黑”,立足一处,眼观全局,全面研究问题。

?道德经》是一本充满智慧的巨作,这些所感所想只可是是其冰山一角而已。仔细阅读《道德经》这部智慧巨著,反复推敲其中的奥秘,展此刻你眼前的风景将会别有洞天。

道德经感悟心得体会篇3

作为充分体现中国古代朴素辩证法神韵的《道德经》,用不多的字数,阐述了道家对宇宙本原和基本存在方式,事物的产生、发展、变化的规律及社会观、人生观的基本思想。虽然文章大部分用近乎诗体的语言,有些晦涩难懂,但用“博大精深”来形容它丝毫也不过分。

我对《道德经》的理解主要是讲求“无为”,“尊重规律”。

第一段“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是说作为世界本源的道是可以用语言来形容的,但并不是永恒的。“名可名,非常名。”说的是可以称呼的名不是恒常的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是说天地刚刚呈现时是没有名的,万事万物逐渐出现时才有了各自的名(但并不永恒)。“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意思是之所以经常在没有欲求时来探究它的奥妙,有的时候探究它的倪端。“此两者,同出而异名。”是说有和无这两方面都同出于道却有不同的名称。“同谓之玄”都同样可以被认为深远微妙,难以把握。“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这里指的是这种玄而又玄的道是一切奥妙的门径。

这一段作为《道德经》的起始,详细阐述了老.对规律的理解。在《道德经》里,道指的就是规律。而道家思想对规律的最根本的见解就是“规律是自然的,变化的,不为人所控制的。”对待规律的根本态度

...
《道德经感悟心得体会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