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篇心得体会都是情感智慧的一次飞跃,是内心智慧的灵动表达,通过写心得体会,我能够发现自己的弱点并采取积极的改进措施,品读360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教学观摩活动心得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教学观摩活动心得篇1
为了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益,x月x日“市级骨干教师教学追踪活动”走进我校,听了两位老师的课受益匪浅,现就谈谈自己听课后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精心设计课堂教学
教学设计是老师为达到预期教学目的,按照教学规律,对教学活动进行系统规划的过程。从每位教师的课堂教学中,我们能感受到教师的准备是相当充分的:不仅“备”教材,还“备”学生,从基础知识目标、思想教育目标到能力目标,都体现了依托教材以人为本的学生发展观。对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的处理也都进行了精心的`设计。
二、教学过程精致
从每一位授课教师的教学过程来看,都是经过了精心准备的,从导入新课到布置作业课后小结,每一句话都很精炼、每一个问题的设置都恰到好处、板书也充分体现了物理知识的结构体系。每位教师能根据自己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设计教学的各个环节,在知识深难度的把握上处理得很好,基本上都能做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三、注重知识的传授与能力的培养相结合
各位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特别加大了对能力的考查,:在了解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指导学生去归纳、去概括、去总结,让学生先于教师得出结论,从而达到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培养的目的。
四、使教学向理论联系实际方向倾斜
数学学科本来是与实际联系紧密的学科,针对近年来题中出现大量联系实际的试题,联系实际日益成为考试题内容改革的一个明显发展方向,教师,已开始加强知识实际应用的教学,使教学恢复它的本来面貌。
教学观摩活动心得篇2
课堂,是我们每一个教师必须坚守的阵地,而赢在课堂,则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共同的追求。11月2日,我参加了在育才中学举办的初中语文教师“备课攻略”教学研讨观摩活动。培训的时间虽然只有一天,但内容安排很丰富,专家课堂示范与讲座相结合,令我受益匪浅。
其中观摩了由z两位老师为我们学员开设的示范课《皇帝的新装》、《叙事作文的选材》等。这一个个灵动的课堂,专家那充满智慧的教学语言,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就像一面镜子,让我看到自身的不足。反思平时的教学工作,很多时候,我们的课堂成了 “一言堂”, 气氛沉闷,老师说的口干舌燥,学生听得莫名其妙。究其原因,除了自身能力水平有限外,更主要的还是课前准备的不充分。编写教案时为了赶进度,凑数量,只是粗线条的对教材进行钻研,更别提对学生的研究了。没有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设计出的教学方案,教学时很难找到学生的兴奋点,自然是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能力不足勤奋补,要赢在课堂,我们还得狠下功夫从备课入手。
此次培训中心还为我们安排了几次规格较高的讲座。让我印象最深的是由北京教育学院中文系z老师主讲的《从文本解读到教学设计》和宁波市江东区教育局教研室z主讲的《汉语形象观照下的阅读教学》两场讲座。他们为我们今后的.语文备课指点了迷津。
从事语文教学这么多年了,最让我头疼的还是作文教学。每到布置周记时,看到孩子们那紧蹙的眉头,一脸的无奈,我也时常感到爱莫能助。当前孩子作文的一大现状问是语言基本功不强,词汇不丰富,怕写作文,没内容写或记流水账、写不具体、文理不通。针对这一现象,z老师为我们指出了习作教学的另一条途径:听写作文。顾名思义,听写作文就是教师读,学生写。尽管他更适合于习作起始阶段的中年级,但对于我们高年级同样适用,尤其是我们后进生的作文指导。听写作文把听、说、写、改有机的结合起来,其中有听说能力、理解能力、修改文章能力、想象力、注意力等多种能力的综合训练。同时,他降低了习作难度,消除学生对作文的畏难心理。再说,听写的范文大多出自他们同龄人之手,更令他们感到亲切熟悉,而且能激活智慧的火花,不仅能培养后进生习作的兴趣,还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如果我们能结合习作要求,隔三差五的进行集积累、感悟、运用于一身的听写作文练习,帮助学生从中汲取丰富的营养,积累大量的语言素材,我们学生的作文水平一定可以很快的上升一个层次。
总之,不论是阅读教学,还是作文教学,赢在课堂,让我们从备课做起;赢在课堂,让我们从走进教室的那一刻做起。
教学观摩活动心得篇3
小学数学教学观摩研讨会活动学习心得:课堂因生成而美丽
12月3日,听了刘松老师的课《乘法的分配律》以及他的报告《有效教学的策略》,以下是我的一点感受与思考。
刚刚走上讲台、成为教师的那一段时间里,每次都是在上课前都做好精心的准备,上课时也总是不敢放手让学生自由的动手实践,自由的说说对某个问题的看法,唯恐学生的思维跑出之前的预设,唯恐控制不了课堂秩序……。那个时候,总是着急的怕学生说不出预设的内容而着急把一切正确无误的知识告诉学生,虽然那样的教案设计滴水不漏,虽然各个教学环节进行的顺畅无比,但现在来看,那样的课堂是缺乏生机的课堂,是没有生命力的课堂。
叶澜教授曾说过:“要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应被看作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要把个体精神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于是,开始慢慢的学着开放课堂,让课堂成为孩子们思维活动与思维碰撞的场所;于是,开始期待孩子们新奇的想法,多元的思维方式,甚至美丽的错误……
在执教一年级上册《统计的初步认识》一课时,以下图作为情境图引入。
图1
当做好一切铺垫,让孩子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统计后,我选择了几个孩子的作品投影展示,其中一个孩子是这样填写的表格:
盒子
一个盒子一个盒子
娃娃
一个娃娃一个娃娃
汽车
一个汽车
魔方
一个魔方一个魔方
当我在投影仪上投出这个孩子的作品时,孩子们都笑了。于是我和其中的一个孩子有了以下的对话:
教师:请问你为什么笑呢?
学生:他没统计完。
教师:哦,还真是,不错!那你统计完了吗?你用的什么方法呢?
学生:我统计完了,我用的画圆圈的方法来统计的。一个圆圈就代表上面的一个玩具。
教师:真棒!那你能说说这个同学的问题在哪吗?是时间不够吗?
学生:是他这种方法太麻烦了,用圆圈表示比较简单。
如果针对这种情况仅仅到此为止,就有点浅尝辄止。这两个学生的方法恰恰反映了数学的'语文这两门学科的不同以及数学这门学科中符号语言的优越性与应用的广泛性。对于刚刚上小学一年级的孩子来讲,这不是培养与强化孩子的符号意识的大好时机吗?
曾经有位老师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让学生折出一张长方形纸片的二分之一,可有两个学生折出了四分之一,这时老师就问学生:“对这件事你们怎么看?”大多同学都持反对意见,可这位老师却评价说:“你们真有创造力。”简单的一句点评,体现了老师对学生的宽容,也体现了老师对学生充分的尊重。接着,这位老师以此为契机,让学生折出自己想到并喜欢的几分之一。到了课的最后,老师又说:“老师教出了一个二分之一,你们却创造出这么多的分数,首先该感谢谁呀?”自然而然,两个看似“不听话”的孩子就成了这节课上的英雄,这个教学环节就成了亮点。
生成的课堂是美丽的。新课程倡导建立“开放”、“有活力”的课堂教学结构,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促进学生思维的多向发展和多元感受。这就要求教师不但要依照课改精神,还要具有教育机智和学科智慧,能极时地根据教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