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意义的心得体会不在于篇幅的长短,有深刻的主旨是最重要的,在如今的社会环境中,大家一定都有写心得体会的经历,品读360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学生思政心得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学生思政心得篇1
各个寝室同学或围成一圈或各自在自己的床桌旁认真专注地听着直播课。本次课程由北京师范大学赵朝峰、武汉大学卢勇、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何畏三位讲师共同讲解了第一课:“同上史思政大课”。三位主讲老师们的精彩课程,让我们更好的感受到什么是中国力量,什么是中国精神,什么是时代的担当和责任,每位老师铿锵有力的讲述都深深打动着我们。在直播课程中三位老师针对中国的伟大功绩做出了介绍,带领同学们一起回顾了中国共产成立以来取得的一次又一次的重大成就,守在屏幕前的同学们,脸上露出无比自豪的表情,感慨中国共产走过的百年不平坦的历程,中国共产成立以来,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
对青年学生而言,这更是一次宝贵的现实历练和思想的洗礼,我们每个人都会有深刻的感悟,更能带给自己思想的升华和对生命真谛的领悟。我们的国家也同样如此,正如恩格斯所说: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
通过本次观看“四史”思政大课第一课,同学们深刻体会到了中国共产拼搏奋斗的精神,同时在直播课结束后积极报名参加观后感征文,并且决定互相监督,做到以史为鉴,以人为镜,坚持为和人民奉献自己,传承英雄的奉献精神,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始终保持对的初心。
学生思政心得篇2
为深入贯彻关于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和“大思政课”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在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共中央关于在全开展史的通知》的部署安排,并按照《中共云南省委工委办公室关于组织参加全国大学生同上“四史”思政大课的通知》要求,我校于5月9日下午组织师生参加全国大学生同上“四史”思政大课,本次聆听为同上新中国史思政大课。学校史领导小组办公室成员,宣传部、学生处、团委等有关职能部门人员,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教师,全体辅导员,6932名学生聆听了思政大课。
此次思政大课由天津师范大学王雪超、上海师范大学张志丹、复旦大学肖存良三位老师讲授,分别从“新中国的新形象新局面新面貌”、“新中国经济发展的奇迹”、“新中国国家制度建设的历程和伟大成就”做了全面系统、深入浅出的解读。由丧权辱国到屹立东方、由四分五裂到祖国统一、由受人压迫到成为主人,这一切都体现着没有共产就没有新中国;新中国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有着特殊的“奇”处和“密码”;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时期、社会主义新时代国家制度建设有着非凡的历程和伟大的成就。
此次聆听思政大课进一步提高了了师生的政治站位,相关学院将根据“四史”思政大课的授课内容,及时开展集体备课会,将“四史”思政大课内容融入思政课教学中。课堂结束后,马克思主义学院将组织思政课教师、大学生工作部组织辅导员、各二级学院支部组织学生分别开展学习讨论,引导大学生在以史为重点的“四史”中真正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
学生思政心得篇3
84岁高龄的钟南山院士挂帅专家组组长,身患渐冻症的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咬牙坚守岗位,各地援鄂医疗队不顾风险、“最美逆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突如其来,无数英雄勇赴险境,筑起一道守护生命安全的稳固长城。品格可昭日月,精神感人至深。
英雄者,国之干。英雄之所以为英雄,就在于他们挺身而出,肩鸿任钜,勇担重任。从保家卫国到见义勇为,从救死扶伤到舍己为人,中国这片土地上从来不缺乏英雄。为什么总有英雄不惧危险、勇毅前行?为什么总有猛士直面考验、迎难而上?支撑英雄壮举的,是为民担当、为国奉献的家国情怀,是心中那份割不断、扯不开的责任牵挂。英雄主义,包括以责任为己命、视责任比天高。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我们高扬英雄主义,同时也呼唤人尽其责、各司其职,号召全社会共同从源头上化解风险、抗击疫情。
英雄自告奋勇、主动请缨,是因为他们知道自己身上的担子,明白自己被寄予的使命。英雄慷慨激昂、正气沛然,是因为他们摆脱了“小我”的束缚,找到了“大我”的寄托。英雄在前,激励我们每个人筑牢责任的堤坝,让无情的病毒寸步难行。面对英雄的奉献和牺牲,我们没有理由不扛起属于自己的责任。出己力、尽己责,多添力、少添乱,英雄们就能少流一些泪和汗,英雄的家人就少一份担忧。这本身也是对英雄的保护、最暖的致敬。
责任也意味明确定责、强化问责。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如果说责任是战胜疫情的向导,那么岗位就是战胜疫情的战场,职业精神就是战胜疫情的精神保障。疫情面前,回避没有出路;战胜疫情,责任不能缺席。
责任是防控疫情的堤坝,也是托举幸福生活的坚实地基。人人行动起来,提升责任意识,立足岗位砥砺爱国精神、敬业精神、奉献精神,我们的社会就能更加和谐,我们的国家就能更加强大。
学生思政心得篇4
学好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是今年内的重点,也是牢记初心使命的重要途径。通过对“四史”系统化学习,能够更加深入的对当前面临的新形式、新任务、新要求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把握。
一、学好“四史”,在鉴古知今中把准规律。强调,对组工干部来说,第一位的是政治上绝对可靠、对忠诚。四史学习涵盖了我们近百年的奋斗史、新中国70多年的发展史、改革开放40多年的实践史,是我们深刻理解新思想的理论渊源、历史脉络和实践逻辑,学好“匹史”,能够帮助我们即使走得再远也不忘来时的路,看清脚下的路,坚定未来的路,在实践中不断和中央、向新思想对标对表,增强对社会主义的制度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文化自信。历史是的教书,树立正确的历史记忆,有助于鉴古知今,学史明智。四史学习不是水煮历史,是必修不是选修,不能抱着走马观花,挑挑拣拣的心态去学习,而是真正把四史学习作为接受政治锻炼的一条必经路,提高政治能力的一场马拉松,学在日常,习在经常。对浩瀚无垠的四史,也要做好深学、细照,做到学有所获,学有所悟。
二、用好“四史”,在学史明智中谋事创业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指出,“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建工作归根结底就是做人的工作,要从四史学习中汲取直抵人心的力量、厚植坚定的政治素养、提升自身的理论基础,并进一步转化为建引领社区治理各项难点瓶颈工作的实践热度和情感温度,从而实现建跟人走,人才能跟走的根本目标。毛主席在延安时期就曾说过,延安的人要通古今,全国的人要通古今,尤其是我们共产员,更要通古今。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更好地认识过去,运用好历史这门大学问,才能把握当下和未来。发展是历史不变的旋律,也是基层建永恒的。要善于把四史作为“显微镜"“望远镜”,对我们现在的工作进行全面的审视,找准基层建的定位,判明工作所处的时和势,在比学赶超中,在解锁新技术、新模式、新品牌中,不断创造新的历史传奇。
学生思政心得篇5
疾风识劲草,烈火见真金,打赢防疫阻击战,员领导干部是“关键少数”,必须关键时刻站得起来,危难关头豁得出去,在战疫一线谱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