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有了新的感悟后,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来记录,心得体会的写作是我们生活或者学习中最常见的事情,品读360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幼儿教学心得和反思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幼儿教学心得和反思篇1
这次公开课,我上的是数学《找数字》。对于此次公开课我有以下几点反思
一、优点是内容比较新颖、环节与环节之间过度的好、延伸到生活中。
首先我以一只由数字8、3、6、0组成的蝶作为导入,小朋友们都认识蝴蝶,但是不知道原来蝴蝶的身上藏有这么多的数字,我们的数字拼一起原来还可以拼出好看的图画。课堂的开头就非常吸引人。我以数字组成图画的方式,吸引幼儿去发现图画里藏着什么数字,从而加深孩子们对数字的理解。然后课程最后,我延伸到了生活。“我们的生活里,有很多物品是由数字组成的,比如我们的身体:耳朵是数字3、眼睛是数字0等等。谁能讲一讲,身体还有哪些数字?还有,我们的教室也藏着很多由数字组成的物品。有谁能找一找,举手回答。”有的小朋友找出来后面墙上的小蝴蝶是数字8、0、3、6组成;钟表是数字0;还有的说电棒是数字11。小朋友们观察的特别仔细,这是我之前没有预料到的,大大二班的小朋友原来这么聪明。课程最后,我布置了一个小作业,让孩子们回家找找自己的家里藏着哪些数字,来幼儿园分享一下。
二、缺点是环节忽略、忘记用投影仪。
导入结束后我让幼儿在右下角的框框里选一个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照着画下来。此时,我忽略了图画下面的数字框框,有的小朋友就问我,老师,下面的框框写不写?我应该在课程导入蝴蝶时就把数字写出来,以便加深幼儿的记忆。孩子们画完了,我请画的好的来展示,这个时候,由于画太小,后面的孩子根本看不见,所以大多幼儿没有注意看,还是自己忙自己的。我应该让这幅画放在投影仪上,这样所有的孩子也都能看见了。
幼儿教学心得和反思篇2
在本周执教的活动中有一节大班的数学活动《彩色毛巾》,仔细阅读了建构上的教案后,了解了这个活动主要是让孩子们学会比较宽与窄。在设计教案时,我想大班幼儿在数学活动中,已经对数量的多少、物体的大小和区别左右都有一定的学习经验,在中班下学期也对物体的粗与细有了一定的认识。通过本次活动,让孩子比一比、排一排、做一做的形式,能进一步掌握物体宽窄的排序。
我发现在我班中,大多数孩子的数学认知都是不错的,但是也有部分孩子对数学活动中一些抽象性地概念很难理解。因此在设计活动中,教师如何将容易孩子理解的东西巧妙地运用于课堂即非常重要的。因此为了让活动更具有吸引力,我以“毛巾商店”为由,开展一系列的活动贯穿于教学中。
通过整个教学活动我也及时地进行了反思,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成功之处:课前认真熟悉教材,教具准备充分,保证教学环节的流畅性。教学活动中利用“开毛巾商店”的情节贯穿这个教学活动,充满趣味吸引孩子。在让孩子们通过宽窄将毛巾比一比的过程中始终强化孩子语言的规范性,学会用完整地语言来表达宽窄。更为之后的活动做好铺垫作用。
不足之处:因为课前没有让幼儿对“宽”和“窄”有一定的经验认识,所以在活动中,孩子们对这两个词的理解不够。部分孩子多用“胖”和“瘦”来解释。在教师预设好的活动中孩子们能够按照我的教学环节通过要求进行排列,但是在作业中,对于不同的两种物体有两个不同的要求,即从宽到窄的排列;和从窄到宽的排列。这时,有部分孩子们在独立作业时就遇到了问题对幼儿的作业评价可以用更多的时间,让孩子更明白自己为什么做对,为什么不对。同时在对能力弱的小朋友,可以给予更多的鼓励。
一堂数学活动,对老师的逻辑思维和口语表达有很多要求的,但老师更要了解自己班中的幼儿,对知识点掌握的程度,比如想这堂课中的“宽”和“窄”,教师可以在活动之前,就和孩子一起明确什么是“宽”,什么是“窄”,因为有些孩子知道这两个字是什么意思,但是不能很明确的回答到这两个字,会用“胖”表达“宽”,用“瘦”表示“窄”,我如果在课前能做到事先预知孩子的知识经验这堂课,就能上的更加清晰,时间上也不会太长了。
幼儿教学心得和反思篇3
1、熟悉教材。活动前首先对教材熟悉,并进行了认真分析,由于教师用书和幼儿用书上都没有这首歌曲,所以首先从网上寻找、下载了胆小鬼这首歌,进行熟悉、理解歌曲以及韵律等。
2、抓住重点。胆小鬼这首歌曲活泼、诙谐有趣,孩子们很感兴趣。这首歌既有衬词的唱法,也有休止符。所以,在欣赏的过程中以动作的方式提示幼儿休止符需要停顿。
3、突破难点。这首歌有衬词的唱法,学唱衬词是难点。在进行过程中,采用将衬词比喻成回声“冬冬是个胆小鬼,胆小鬼”与幼儿进行游戏:我唱歌词,你们唱衬词。比一比谁唱得好听,再进行交换,趣味性很强,幼儿很感兴趣。
4、完成目标。通过欣赏歌曲,让幼儿懂得世界上根本没有妖怪,减轻对黑夜的畏惧心理,而且能体验到欣赏活动的乐趣,很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
幼儿教学心得和反思篇4
情境描述:在日常的接触中,我们发现很多孩子都怕黑,在家里不敢一个人睡觉。于是本周我们安排了语言活动《重要电话》。故事讲的就是小女孩莎莎为了完成妈妈交代的接重要电话的任务,而克服恐惧心理,独自在家。
活动目标:
1、能理解莎莎从胆小到勇敢的成长过程。
2、能体验莎莎的心里变化,学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评价分析:
故事讲完,很多孩子都发表起了意见。铮铮说:"戚老师,我在家里胆子很大的,我都是一个人睡在房间的。"一一也说:"戚老师,我胆子也很大的。爸爸妈妈晚上很迟的,我都是一个人先睡的。"当然也有胆子很小的孩子,如乐乐,她即使在白天也不敢一个人待在家里。但乐乐语言发展能力很强,表演欲望也很高,因此我根据故事内容进行了情境表演,请乐乐来当莎莎。乐乐表演得可好了,表演完后还对我说:"戚老师,我以后就不怕黑了,我们要负责任。"通过学习故事《重要电话》,使孩子们理解了小主人公独自在家的勇敢行为,初步学习了一些心理自我调试和控制的方法。
所思所悟:
这个故事的内容非常吸引小朋友。莎莎一个人在家的时候发生了许多事情,故事一边发生,孩子们的思维一边跟着故事走。他们对故事的发展非常感兴趣和关心。回答问题的时候也回答的很认真。我提出一个问题总是会有很多小朋友举手,而且回答时所运用的语言也很到位。看来大家在听故事的时候是很仔细的。经过我的观察,我发现我们班的小朋友有一个很好的学习习惯,那就是认真倾听。所以以后我可以在这方面更加加强一下,培养孩子从小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
另外,传统的故事教学大多欣赏在前,分析在后,比较容易限制幼儿思维。此故事一波三折,扣人心弦,因此,我采取了"故事分析前置法"和"关键处中断法",通过图片,引导幼儿在猜测中不断推理故事情节的发展,深刻感受故事中主人公的心理活动,使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很好的发挥。
幼儿教学心得和反思篇5
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情感和思想都在发展,因而,我们的造句、习作、阅读理解的指导也得跟上去。一个四年级的学生,造句还是照搬二、三年级的句子。这个孩子受应试的影响太深,作业和考试只求稳妥、只关心得分。因为她怕错,怕丢分,怕老师和家长批评,而不敢去想。久而久之,将失去表达力、思考力和生活观察力。长大了,还能干什么?!
如何让学生进入讲读课文状态?采取师生对话式讲读课文,即,或跟着老师的话题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