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里,大家都肯定遇到过事迹材料,在平常生活中,大家都会接触到事迹,对各类事迹都不陌生,我们如何书写事迹材料呢,以下是品读360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最美军人优秀事迹材料5篇,供大家参考。
最美军人优秀事迹材料篇1
1995年的高考季结束以后,何贤达开始跟着朋友前往广东打工,2年离乡背井的生活让他对未来产生了迷茫,找不到自己的定位是这个时代许多年轻人的主要问题之一。直到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接触到县武装部的预备役民兵训练时,何贤达才明白,自己果敢坚毅的性格很适应军旅生活,或许成为一名人民子弟兵才是自己最好的归宿。就这样,何贤达入伍成为了一名炊事兵。
入伍后,何贤达常自嘲自己“平平无奇,愚笨憨厚,可能要当一辈子火头兵了”嘴上虽然这么说,但私底下的何贤达却非常努力。何贤达入伍前就拥有非常厚实的电气知识基础,入伍后又经常趁着空余时间学习导弹部队的相关知识,随着学习内容的不断覆盖,何贤达入伍没多久便被调去做了一名转载号手。
成为了转载号手后,何贤达又希望自己能够成为发射导弹的号手,当了发射炮手后,又想成为指挥发射单元的指挥员。就这样,何贤达持续拓展自己的业务知识,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待工作,最终达成了自己的目标,成为了一名优秀的发射单元指挥员。何贤达常将自己比作一块生铁,需千锤百炼之后方成精钢。可以说他的一生就是部队基层士兵埋头奋斗的缩影。
入伍二十三年以来,何贤达凭借着自己的努力一次次的荣获殊誉。他曾连续三年被评选为优秀士兵,也曾荣立过个人三等功两次、个人二等功两次以及一等功一次。获得过的各类荣誉称号更是不胜枚举。
如今的何贤达早已不是当初那个懵懂青涩的“火头兵”了,作为导弹部队的专业性技术人才,何贤达将自己的技术经验汇总,编撰了一本共计一万余字的《特装维护保养操作规程》为导弹部队的许多新兵理清了诸多问题的头绪。
值得一说的是,何贤达非常擅长与基层战士沟通,用连里指导员的话来说就是“他非常善于用年轻人的方式与年轻人沟通”。训练或演习时,他是严厉肃穆、一丝不苟的何老班长。私下生活里,他又是和蔼谦逊,让战士们如沐春风的何老哥。对于带班训练,何贤达总是主张“训练起来像老虎、平时关心像父母”。
为了能够带好自己的战士班,何贤达充分了解了每一名战士的性格和理想,并且把这些事情记录在自己的记事本里,也正因为如此,每当战士们出现问题时,他总能又快又准的解决问题。
最美军人优秀事迹材料篇2
在工作单位,柳晓川是一名兢兢业业的好员工,有着军人吃苦耐劳的作风;八小时工作之外,他是一名资深的公益人,身兼数职,为推动公益事业发展奔走忙碌,不计报酬、不图名利,有着军人无私奉献的精神。
十年如一日,热心公益不忘初心
__年,柳晓川利用网络平台创立了“爱飞扬”公益团队。__年,“爱飞扬”在市慈善总会成功注册。__年,“爱飞扬”公益事业促进会成立。目前该团队已拥有“爱飞扬助学”“公益小天使”“困境儿童焕新”“小候鸟”“周末陪伴”等志愿服务项目,为困境儿童、助学外来务工子女、独居老人等提供服务。如“小候鸟”成长营项目,以外来务工子女为服务对象,累计有5000余名学生受益,__年被湖州市民政部门评为品牌公益服务项目。“爱飞扬助学”项目不仅帮助湖州地区贫困学生,还在贵州江西坪小学成立了“爱飞扬”班,在拉萨德吉孤儿院建立了“爱飞扬”图书室,在藏区格萨希望学校长期开展“免费早餐”公益项目等,捐款捐物300多万元,受益学生累计7199人次。十三年间,“爱飞扬”公益团队开展了近千余次公益活动,近65000人次参与,累计服务时间近200000小时,成为活跃在湖州地区最为重要的民间公益实体力量。
铁肩担道义,直面疫情勇挑重担
__年,在抗疫战斗中,“爱飞扬”坚定地担负起市本级抗疫志愿者招募重任,第一时间招募1011名志愿者,成立志愿服务专项工作组。第一时间安排志愿者280余名,分赴湖州高铁站、各高速路口、省界卡点进行24小时值守,守好第一道防线。同时安排志愿者在全市9个大型商场超市门口为市民免费发放口罩,并积极参与各社区防疫工作,为孤寡老人开展上门服务,全方位、多手段守护社区防疫“最后一公里”。
整装再出发,奋进前行永不停步
“爱飞扬”在奉献社会的同时,也为千万爱心人士进一步实现了自我的人生价值。十三年来,柳晓川始终发扬军人不畏艰辛、勇往直前的作风,带领团队披荆斩棘、奋力前行,成为湖城民间慈善公益的标杆。如今的“爱飞扬”,公益服务范围不断拓展,专业化程度不断提升,并顺利承接湖州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中心的运营。它将始终践行“促进全民慈善,推动有效公益”的使命,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种下善的种子,开出爱之花朵。
最美军人优秀事迹材料篇3
第一时间接收患者,第一时间深入隔离病区,第一时间转接患者……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护理处主任护师仲月霞在支援武汉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场上,用一个个“第一时间”,扛起了白衣战士的使命担当。
“就像战士听到冲锋号”
庚子年除夕,万家团圆时,军用机场灯火通明。仲月霞背起行囊,与同为本院医生的爱人王新,一起登上飞机驰援武汉。
当时,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被陕西省确定为新冠肺炎第一批定点收治医院。经历过抗击非典等多次重大任务的仲月霞,毫不犹豫地递交了请战书。她坦然地说:“没想那么多,这是一种本能,就像战士听到冲锋号。”
1月24日凌晨4时,仲月霞接到出征命令。王新起床帮她收拾行囊。“注意安全,早去早回。”作为医院消化内科主任,王新早已习惯妻子多年来的紧急出征。
2003年抗击非典。仲月霞战斗在一线,经历了100多个难忘的日日夜夜。2008年汶川大地震。她是医院派出的首批医疗队队员,在北川羌族自治县陈家坝,她和战友一起救治了101名伤员。2015年援助非洲抗击埃博拉病毒。她奔赴利比里亚,在异国他乡战斗59天,面对传染性极强的埃博拉病毒,她用医者仁心温暖生命……
对仲月霞来说,这次出征,比以往执行任务更多了一份牵挂。父亲去世不到半年,85岁的母亲患有阿尔茨海默病,今年春节,仲月霞原本计划好好陪陪母亲,接到任务后,她立刻决定申请前往抗疫一线。她没有告诉母亲执行什么任务,只说要出个长差。
王新一边帮妻子收拾行装,一边也在琢磨着请战。作为消化病学方面的专家,他也希望能为抗击疫情尽一份力。向组织申请加入医疗队,但院领导婉拒:夫妻俩去一人就可以了。但王新和仲月霞态度坚决:执行了那么多次急难险重任务,积累的经验能派上用场。1月24日晚,经院领导同意,夫妻俩携手奔赴武汉,并肩战斗在抗疫一线。
“我们提前进驻一分钟,病人就多一分希望”
到达武汉驻地、完成物资准备已是1月25日凌晨4点。作为医疗队医护团队的主力,仲月霞主要负责规范救护流程和培训医护人员。
“我们提前进驻一分钟,病人就多一分希望。”稍作休整后,医疗队立刻与武昌医院对接。仲月霞和几名医疗专家打头阵,带领4名护理骨干率先进入病区,了解患者病情和病区环境,提出感染防控要求和防护技术操作建议。
作为国内急重症护理及传染病护理专家,她在疫情防控、防护培训、重症急救等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仲月霞和战友们用最短的时间,将武昌医院普通病房改造成基本符合要求的隔离病房,制定了一套传染病管理方案和救护标准,既规范了治疗护理流程,为收治更多的患者提供医疗保障,又为医务人员筑牢了安全防线。
武昌医院改造好后的第一班,仲月霞说:“我先上!”配药、输液、发药、吸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