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实事求是的事迹材料才能得到认可,一份有效的事迹材料能够发挥弘扬正气,引导良好风气的用途,以下是品读360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社区好书记事迹材料6篇,供大家参考。
社区好书记事迹材料篇1
在市原运输公司和原机械厂院里,提起王广德这个名字,几乎没有人不知道。运输公司的人熟悉他,是因为他曾在那里工作近20年,在任公司党委书记期间,他兢兢业业,廉洁奉公,心系职工,为运输公司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成为远近闻名的党的好干部。而原机械厂的人熟悉他,则是因为2001年7月他退休后,在乌西街党工委的积极邀请下,毅然的挑起
了原机械厂和运输公司组成的绿洲社区党总支书记这个重担,带领居民开展轰轰烈烈的生活自救,为群众办了无数的实事、好事,成了居民的“贴心人”。记得他刚决定当这个书记时,有人劝他:“机械厂这块退休职工多,下岗职工多,三无人员多,俗话说:穷山恶水出刁民,你年龄大了,不在家享福,何苦趟这浑水呢?
这确实是实情,98年,曾经红火一时的机械厂宣布破产,从此,厂没有了,党组织没有了,人心也垮了。机械厂职工们开始了为生计而进行的奔波。由于没有了单位,许多事情只能依靠政府,依靠居委会,没有钱的生活又使家属区的居民变得非常极端、自私,好听的话没有,态度生硬,许多很好办的事情到这里就成了老大难,居委会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
可他的回答是:我就是冲着这块“穷山恶水”来的!再硬的骨头也要啃,老虎屁股也要摸!
说干就敢干,他拿出了一位总支书记应有的魄力。面对原机械厂党员多年来一直没有过上组织生活的现状,走马上任的第二天,他就开始着手建立绿洲社区党支部。机械厂共有181名党
员,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他就跑了140多家。有些党员家里困难,长时间在外打工,白天一般不在家,为了进行细致的摸底,他就利用晚上到党员家登记,同时了解党员的生活状况,以便对党员的各种情况心中有数。他这么忙,有时连中午饭都顾不上吃,害得老伴经常埋怨:“怎么回事,退休了比在职时还忙!”他也只能歉然的笑笑。2001年“七一”时,市组织部开展了“回顾建党八十周本资料权属文秘资源网严禁复制剽窃年”的主题活动,要求各个单位党员人手一本《中国共产党历史简编》。书拉来了,一共181本,堆起来好高,面对厚厚的一堆书,居委会其他同志都替他发愁。年轻人自告奋勇的说:“王书记,我们帮你发吧!”他却为了尽快熟悉了解每个党员情况,尽快和党员建立起感情,硬是挨家串户把书发完了,使很多党员群众深受感动。在各党支部书记人选的落实上,他反复核实,总是在征求广大居民和普通党员的意见后再做决定,从不轻率的将个人意见放在工作中。他说:“一个支部书记的好坏,直接决定了一部分党员同志组织生活、学习生活质量的好坏,作为总支书记,我应该为这些党员负责”。
王书记是想的多干的更多的人。看到原机械厂家属区和运输公司仅一步之遥,可两厂之间的职工却没有什么联系和往来,他的心里有些不是滋味。恰逢市里正如火如荼的开展“社区建设宣传月”活动,他想:何不趁此机会举办一次,既能宣传社区建设又能增强两厂之间的联系活动呢?经过积极筹备,“十一”期间,由绿洲社区党总支牵头举办了“社区启动联谊会”。为了保证联谊会的成功召开,他每一个细节都要过问,从筹备领导小组到会场人员的安排,甚至连当天播放的磁带他都要仔细“审验”才放心。功夫不负有心人,本次联谊会取得圆满成功。
“风正一帆悬,佳景在前头”,2001年11月,绿洲社区党总支正式成立了!新的党总支部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活力,正常的组织生活、党员活动使这些党员们的精神不再空虚,涣散的人心再一次凝聚了,一切在党组织的领导下呈现良好的前景回归组织老党员们百感交集的说:“我们终于又有自己的家了!”
由于种种原因,原惠泽园物业正式解体,只留给居民一堆烂摊子,而在这之前成立的业主委员会又不能立即取代原物业的职能作用,居民日常生活当中的问题开始浮上水面,信件收发、下水管道问题的层出不穷,这要求新的物业站必须尽快成立。面对业主委员会和工作组一无资金、二无办公场地的现状,王书记豪不犹豫的让出居委会的办公室让业主委员会和工作组办公,并协助他们进行新的物业站应聘人员的筛选工作。于是,他一边为尽快成立新的物业站作努力,一边要解决居民因为没有物业站生活中发生的困难,一边还不能耽误党务工作。为此,这要求他要多花很多时间,他丝毫没有推脱,甚至还主动要求把信件收发工作暂时放到居委会。有的拿信不方便的残疾人和老人,他都要亲自送到。为了达到严格管理的目的,他还设计了专门的信件登记卡,分门别类的进行登记,有人开玩笑:“老王,你又不打算开邮局,这么认真干什么?”他却说:“这工作交到我手上,哪怕只有一天,我也要把它干好,也要为居民负责!”所以,至今从未发生居民因为信件丢失或延时而引发的矛盾。他的热心使找他解决问题的居民顷刻间多了起来。有的居民家里下水管道堵了,第一个就跑来找王书记:“这事你们得管!”他就跑到现场了解情况,明确责任,有的居民受了益还不肯掏下水管道的费用,王书记就耐心的做居民的
社区好书记事迹材料篇2
39年来,他带领西安村由穷变富,由落后变先进,从1990年至今连续26年经济社会发展综合实力列居龙岩市村级首强,被誉为“闽西第一村”,成为红土地上闻名遐迩的“明星社区”,蝉联四届全国文明村镇,被授予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先后被授予全国十大杰出村官、全国农村基层干部十大新闻人物、全国十大致富带头人、全国劳动模范等150多项殊荣;被聘为全国村官和大学生村官导师,经常受邀到全国各地为村官讲座。2015年,他又满票当选新罗区西安社区党委书记,第13次连选连任,是全村党员、群众对他最大的肯定和支持。
危难之际,“抢亲”成就穷村的蜕变和新生
1983年,时任西安村大队长的章联生被招工到龙岩市糖烟酒公司,先后任党支委、工会副主席、总店主任等。在他离开村后,村里工作逐年下滑,几陷瘫痪。在最困难时刻,党员、群众想起了章联生,联名写信给上级党委和组织部门,要“抢”他回村担任支部书记。面对乡亲们的重托和共产党员的责任,1987年,他毅然辞去糖烟酒公司的“铁饭碗”,回村挑起带领村民创业的重担。在他带领下,西安村逐渐从贫穷走向富裕,从乡村向城市社区华丽转身。
上任伊始,他从加强班子“四化”建设入手,上班机关化、管理企业化、决策民主化、办事公开化。团结一班子,选准突破口,走活“建核心、抓中心、聚民心”三步棋,提出“城区发展靠街头”,充分发挥地处中心城市繁华地段优势,带领社区干群大力发展以商贸业为重点的第三产业,先后筹资兴建店面100余间,利用店租积累启动资金,创办建筑公司、旅社、车队等经营实体,建成西安商业城、水果批发、副食品批发等三大市场,引进一批外资企业,开辟工业小区,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如今,西安社区拥有各类工商企业和经营实体280多家。2015年社区工农业产值5.36亿元,居财收入2341万元。
牢记宗旨,民生民心是他最大的关切
“村里好不好,农民富不富,一看收入二看户,三看村部四看住,五看环境六看路”。因此他多方筹集资金,投入村基础设施和配套建设,新建村道12条,新铺水泥路面16条,安装自来水、农民科技文化图书室、广播室、老年人及党员活动室等文体阵地,兴建西安幼儿园、社区综合服务大楼和文体广场,新建农民新村。建立闽西第一支民间“110”队伍、第一个社区维稳中心和全省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