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中国人物及事迹通用8篇

时间:2023-06-14 作者:Monody 信息资讯

在日常工作中,我们都会接触到事迹,对发生的事迹都不陌生,大家怎样完成事迹材料呢,事迹材料的写作一定要实事求是且有宣传功能,以下是品读360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感动中国人物及事迹通用8篇,供大家参考。

感动中国人物及事迹通用8篇

感动中国人物及事迹篇1

?颁奖词】崇仁厚德

残年风烛,发出微弱的光,苍老的手,在人间写下大爱。病弱的身躯,高贵的心灵,他在九旬的高龄俯视生命。一叠叠汇款,是寄给我们的问卷,所有人都应该思考答案。

?事迹】刘盛兰,男,91岁,山东省烟台市蚕庄镇柳杭村村民,"五保"老人。

刘盛兰是位普通村民,年轻时在外打工,后来在一家企业作保管员。73岁的时候,老伴去世,他成了孤寡老人。为了让自己老了无力行动时,身边会有一个照顾他的人,他开始了助学。这是老人的初衷。但后来,他助学的规模远远的超出了自己的想像。

1998年,刘盛兰在报纸上看到了一则救助报道,从那时起,73岁的他就将自己微薄的工资捐出去。而受捐助的学生,也逐渐从周边几个地市"扩张"到全国各地。最多的时候,他同时资助着50多名学生。

每天清早,刘盛兰起来弄点简单的饭菜,就骑着自行车走村串巷去了,直到捡回一大堆破烂。他20xx年几乎未尝肉味,没添过一件新衣,"吝啬"的连一个馒头都舍不得买,可捐资助学总计7万多元,资助了100多个学生。刘盛兰一直没进养老院,这样能拿到每年4000元的生活补贴。这些钱他全部捐给了贫困学生。

刘盛兰唯一珍藏的是一个深蓝色布袋,里面装满了汇款单和回信。这么多年过去了,老人也不记得汇出去多少钱、收了多少封信。20xx年8月,因为肾病,刘盛兰住进了医院,但他仍然惦记着捐资助学,担心汇款中断和没到位会断了孩子们的希望。得知老人住院,很多受资助的孩子回来看望他,照顾他。

感动中国人物及事迹篇2

29日下午,由山东省委宣传部、省委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省民政厅、济南军区政治部和淄博市委共同举办的朱彦夫先进事迹报告会在济南举行。

报告会前,省委书记姜异康亲切会见了朱彦夫同志先进事迹报告团一行。姜异康说,新中国成立以来,山东在各个历史时期都涌现出许多先进典型,朱彦夫同志就是其中之一。朱彦夫同志的先进事迹,体现了一名共产员的坚定理想信念和崇高精神追求,体现了一名基层员干部一心为民、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体现了一名伤残军人生命不止、奋斗不息的拼搏精神,他的事迹让我们很受感动、很受,值得全社会学习。特别是在当前正在开展的实践活动中,这样的典型、这样的榜样,将成为激励我们践行的群众路线、践行的宗旨的强大力量。

姜异康强调,当前,要认真学习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在兰考的重要讲话精神,大力弘扬焦裕禄精神,以先模人物为榜样,践行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要按照中央领导同志关于宣传好、学习好朱彦夫同志先进事迹的重要批示要求,精心组织开展好向朱彦夫同志学习活动。要把学习朱彦夫同志先进事迹,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起来,与正在开展的第二批实践活动结合起来,与做好当前各项工作结合起来,把学习朱彦夫同志焕发出来的工作热情转化为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建设经济文化强省的强大动力。

省及济南军区领导高晓兵、孙守刚、孙绍骋、吕民松参加会见。

报告会上,沂源县委常委、纪委书记黄雪颂,济南军区“沂蒙旅”一营教导员汪祥松,沂源县西里镇张家泉村原大队长张茂兴,朱彦夫同志的女儿朱向欣,淄博市委讲师团副团长于涛等5位报告团成员,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讲述了朱彦夫的感人事迹。报告感人肺腑、催人奋进,会场一次次响起热烈掌声。

孙守刚在主持报告会时指出,广大员干部要学习朱彦夫同志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崇高的精神追求,像他那样,不断强化精神之“钙”,把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为和人民的事业不断地去拼搏、去奋斗;要学习朱彦夫同志一心为民、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怀,像他那样牢固树立宗旨意识,时刻把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上,与群众一块苦、一块过、一块干,艰苦创业,不辱使命;要学习朱彦夫同志自强不息、勇于拼搏的奋斗精神,像他那样胸怀远大的理想抱负,不畏艰难、勇于担当,书写精彩人生。

感动中国人物及事迹篇3

亚洲人百米也可以跑到9秒85。苏炳添一句话让所有人热血澎湃,而我现在就是那个无限接近这个成绩的人,也许当时有些人可能会觉得荒谬,但是三年后的东京,苏炳添让这一幕真真切切的实现半决赛,九秒八三,成功战胜了奥运百米决赛的跑道,他指着自己胸口的china字样,告诉世界,我来自中国,我叫苏炳添。

截止到今天,全世界百米跑进十秒的只有区区155个人,但是登上太空的人类,可已经超过550人啊,苏炳添只有一米七二,平均步幅两米零八百米,跑道终点需要48步,而博尔特九秒五八那次只用了41步,这意味着,苏炳添同样冲刺的情况下,必须要付出更多的体力,如果说博尔特是非人类的壮举,那苏炳添的突破,更像是一个不断超越自我的励志故事。

20_年,博尔特统治北京奥运会的时候,苏炳添19岁,在所有人感慨为何跟博尔特同一时代的时候,每天默默地把汗水留给了朋友,相信博尔特也看了今天这场决赛,那个险些曾经打败自己的中国人,如今站在了他最熟悉的位置上,向着一段新的历史发起冲击,自律职业值得大部分运动员学习。

苏炳添的教练亨廷顿如此的评价,为了训练和比赛,他甚至放弃了陪伴怀孕的妻子,安胎带着30多岁的年龄,也是苏炳添必须要面对的问题,就连博尔特也选择在自己31岁的时候,承认他曾考虑过退役这件事,因为很多人已经怀疑他还能不能跑进十秒,他很不开心,想在在东京大干一场的梦想永远在他的心中燃烧。

他默念着把半决赛当决赛跑,于是,放下了,这次永载史册的中国速度,我的天哪,每个人的生命当中,总有几次刻骨铭心的感动,而今天,苏炳添在亚洲的土地上,在两小时之内跑出两枪,十秒以内的成绩触碰了每个中国人的心里,也感受到了那一幕幸福的泪水,加油,苏炳添,希望你还能突破自己!

感动中国人物及事迹篇4

“这些天来,细读各网站、公众号上有关叶连平的文字,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省优秀教师、当涂县江心初级中学老师陈宏亮说,为这样一位耄耋老人不顾九旬高龄,仍然坚持无偿家教、无私捐学的责任担当和矢志不移、不忘初心的情怀深深感动。这束微弱但永不熄灭的“乡村烛光”照亮了乡村的前路和方向,更树起了教师这一崇高职业的榜样和丰碑。

陈宏亮认为,和全国道德模范叶连平老师相比,还有许多地方没有做到,还有许多地方能够做到。有人说,即“成长”,是慢的艺术。任周遭环境再喧嚣,教师的心必须是宁静而恬淡的。叶连平老师始终保持一颗宁静的心,在宁静中寻找力量,将一生心血奉献给乡村,把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职业使命和毕生追求。只有教书育人者把心灵归于宁静,并坚守这份宁静,方能寻找到的美好和本真。学习叶连平,就要学习他宁静而恬淡的心境。

敬业是一种对事业全身心投入和不悔追求的信念,是拼搏进取的动力。叶连平老师退而不休,心系,将育人工作落细、落小、落实,体现出来的正是尽职尽责的职业操守。而在这一份尽职尽责之中,他也收获属于他、属于孩子们、属于的快乐。辛勤、专注、坚守,这就是敬业的本质,也是工作者快乐的源泉。学习叶连平,就要学习他敬业和乐业的精神。

落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就是叶连平,作为一名老员,扎根基层,为农村事业无私奉献几十载

...
《感动中国人物及事迹通用8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