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典型抗疫事迹材料8篇

时间:2023-06-15 作者:Indulgence 信息资讯

要想加深人物故事的印象,我就必须认真写好事迹,在日常工作中,大家都会遇到过事迹,对发生的事迹都不陌生,大家如何书写事迹材料呢,以下是品读360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个人典型抗疫事迹材料8篇,供大家参考。

个人典型抗疫事迹材料8篇

个人典型抗疫事迹材料篇1

崔__,是嘉峪关市中医医院icu的一名护士。她20__年2月5日随团队千里迢迢来到武汉,奋战在武汉东西湖客厅方舱医院。

在方舱医院,崔__每天面对的是轻症病人,但轻症和重症都一样具有传染性。为了不影响工作,崔__上班前尽量不吃不喝,穿上防护服后,她们在病区工作的八小时内也不吃喝,有的队员因此发生了低血糖。由于工作时不能上厕所,崔__穿上了纸尿裤,有时还要忍受数小时的便溺。但是,她一想到每天新增加的确诊病例数以及很多确诊病例还没有收治,她就与战友们咬牙坚持着,她想,再难也要保质保量完成任务。

为了丰富病人的生活,崔__想了很多办法。她和护士们带着病人跳广场舞,和病人交朋友、加微信、聊家常。有时,一些病人因为病情反复,住院时间较长而情绪失控,每到这时,崔__就反复解释,耐心沟通,在一次次沟通交流中,化解了病人的疑虑,安抚了病人的情绪。同时,她还为病人实施心理疏导,指导病人做深呼吸训练。在与病人沟通交流中,她为了让病人听清楚,不得不大声说话,但大声说话就要用力呼吸,用力呼吸肺通气量就会随之增加,肺通气量增加被感染的风险也将进一步加大。但是,崔__一想到通过对病人实施心理干预,病人便能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更有利于病情恢复,于是,她便毫不犹豫地坚持与病人沟通交流。

作为一名勇敢的逆行者,在救死扶伤中,她感动着别人,也被别人一次次感动着:当收到武汉小学生用压岁钱买来的水果时,她潸然泪下;在病区遇到甘肃籍病人痊愈出院时,她满心欢喜;当武汉人民送来慰问品时,她又热泪盈眶……每谈起在武汉的日子,她总会满含深情地说:“我很庆幸成为援助湖北医务工作者中的一员,在武汉方舱医院的日子,丰盈了我的人生,它让我切身体会到了我们祖国的强大,我们人民的坚强,伟大的抗疫精神会一直激励我不断前行。”

个人典型抗疫事迹材料篇2

他曾经是名战士,虽然已经退伍,但在疫情发生后,毫不犹豫地奋战在社区防疫第一线,他退伍不褪色,是再上“新”战场的退伍军人志愿者——家住向阳街道的刘文三。

刘文三在部队服役18年,曾荣立三等功。从部队转业到阜阳市直企业工作期间,多次评为优秀党员,2021年获中共中央颁发的光荣在党50周年纪念章。也曾被阜阳市政府下文批准为转业干部先进工作者称号。

近十几年,刘文三患上了冠心病,在医院做了心脏支架手术,长期服药维持,同时还患有严重的腰间盘突出症,医生多次催他手术。但当刘文三得知疫情防控急需志愿者时,依然闻令而动,奉献了自己的“白发老兵”力量。

为了防范不明人员疫情输入,刘文三带头在卡点值班,让干部执行铁的纪律,他细致地为进出防疫点的人员进行身份证实名登记,并测量体温,询问去向等。随着阜城的防疫政策升级,主城区道路全部封堵,小区只留一个出口,卡点值班人员的责任愈发重要,但他依旧坚守岗位职责,从未退缩,当遇到进出人员不配合时,刘文三总是苦口婆心,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作为向阳街道办事处胡桥社区疫情联防联控宣传员,刘文三在值守卡点之外,更是利用朋友圈、微信群积极宣传阜城的最新防疫政策,传递党和政府的声音,让服务的社区居民知政策,守规矩。

在疫情防控中,刘文三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更加强烈,默默坚守着社区防线、守护着百姓安全。长时间的日夜坚守,虽然也让这位老兵身心疲惫,但为了守护群众的生命健康,刘文三总是说:“我是军人,我是党员,我必须多干点,我要盯住人,守住点。”

个人典型抗疫事迹材料篇3

“阿姨,您别下床了,卫生间我去收拾!”“谢谢!谢谢!太不好意思了……”

在火神山医院的病房里,洗消护士吴昊步履匆匆,像这样与年老体弱患者的对话,连她自己都不知道说了多少遍了。

吴昊负责清洗消毒的病区,是火神山医院收治患者的首个病区。当时为了尽快让病区达到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要求,吴昊和战友们夜以继日,全力配合施工单位和设备调试人员,收拾各种建筑垃圾和设备器材的外包装。作为洗消护士,她毫不犹豫当起了病区保洁员,一个病房接一个病房捡拾垃圾,一袋接一袋往病房外扛垃圾。

首次“突击”,吴昊一干就是一天多,手磨破了,眼熬红了,但她依然坚持战斗。因为她知道,首批新冠肺炎患者接收之前,她必须按标准把整个病区打扫干净、消毒完毕。那一夜,她几乎通宵达旦,直到首批患者住进病房,她才松了一口气。

腰酸背痛的她,晚上乘公交车返回宾馆的时候,歪着头靠着车窗睡着了,公交车驶到宾馆,战友们发现她没下车,返回车上一看,她还没睡醒。“她可能太累了,让她再睡一会儿吧。”公交车司机说。

这些日子,她出现好几次这样睡着的事,但从来没有叫一声苦、说一句累。一天晚上11点多,几天没给家打电话的吴昊,突然接到妈妈打来的电话,问她在火神山医院的情况。

“就跟以前一样,就是照顾患者,一点都不累!”她忍着全身酸痛这样告诉家人,说完“美丽的谎言”,吴昊的眼泪不由流了下来。

抗疫当前,战斗在火神山的吴昊和战友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忘我战斗着。50多岁的护士长陈红,白天往污染区搬运了40床新被褥;每天去病房为患者输液的护士姐妹们,透过满是雾水的护目镜,为患者输液;下夜班的姐妹们,脸上被口罩和护目镜长期挤压留下深深的压痕……

每天,吴昊都要进入污染区打扫病房卫生,为每一个房间喷洒消毒剂、扫地、拖地、收拾垃圾,一个病房至少需要10分钟,整个病区收拾消毒完,需要两三个小时不停歇。往往还没有忙完,吴昊已是汗流浃背。

病房的患者看着吴昊每天去打扫房间、收拾卫生间,都很心疼她。不少患者称赞她是“天使保洁员”。“小吴,等我好了,希望能留下来做义工帮你分担点儿,你太辛苦了!”一名患者说。

个人典型抗疫事迹材料篇4

庚子鼠年,新型冠状病毒,一个人类历史上百年不遇的强大疫敌,戴着狰狞的面具,以一种诡异的方式席卷了华夏大地,乃至整个地球。在这危难的重要时刻,党中央一声令下,无数英雄挺身而出,迎着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逆流而上,以舍身为人的无私奉献精神,奋战抗议前线,换取山河无恙。在我们身边,就有这样一位英雄,他就是延安大学附属医院重症监护室80后的男护士——吴宁。在疫情发生之时,吴宁主动请缨,志愿报名参战。在新春万家团圆的时刻,他在亲情与大义之间,依然选择了逆行,选择了为大爱而行、为医者担当而行、为国家使命而行。临行之前,年过古稀的父母哭得像孩子,一遍遍地叮嘱“宁儿,你一定要平平安安的回来!”面对亲人的关爱和担忧,吴宁何尝没有心痛和顾忌,但是,生在延安、长在延安的他,从小受这片革命热土的熏陶,早已将延安精神铭刻于心,并誓将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白求恩精神见之于行。2月2日,吴宁和战友们告别家人和同事,踏上了进军武汉的征程。

带着父母的牵挂,同事的关心,领导的嘱托,吴宁来到被湖北省防控指挥部指定为危重症患者定点收治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协和西院,并担任救护组组长。虽然已经在战前做了足够的心理准备,但是当真正到达战场,依然让他感到震撼。那是他从业以来从未见过的残酷情景。当穿戴着严密的防护服,透过护目镜看到一个个无力地躺在病床上、眼中流露出恐惧和痛苦、随时都面临死亡威胁的患者时,他深深感受到这场战役的惨烈与艰苦。作为救护组组长,作为延安抗疫医疗队唯一的男

...
《个人典型抗疫事迹材料8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