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的心得体会是为了更好地认识自己,这将赋予我们信心,应对未来的挑战,当内心有了新想法的时候,我们就要分享自己记录下的心得体会,品读360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张子权英雄事迹心得体会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张子权英雄事迹心得体会篇1
从“做拥有智慧并富有激情的人”汲取进取的精神力量,做“奋楫者”,攀登人生一座又一座的高峰。自从受伤以后,杜富国除了积极的接受身体上的治疗,一刻没有停歇的丰盈自己。他请妻子买来智能音箱,听新闻、听书也听音乐。在看康复期间,只要不下雨,他每天都会在操场上跑步,依靠战友的帮助,最少的时候跑3公里,状态好的时候能够跑10公里,杜富国说,在那里自己能更清楚的听到军号声,感觉战友就在自己身边。一个内心拥有了激情和信念的人,是不会被轻易打倒的,“凡不能毁灭我的,必使我强大。”当人生给予了你另一种选择,是“躺平”,是自怨自艾,还是奋斗,是“奋起拼搏”。杜富国毅然选择了后者。保持智慧和激情,是对人生中无论哪种境况都能坦然豁达面对,顺境逆境毅然活出自己的精彩并将这种精神带动身边的人,正如杜富国陪护战友刘新未所说,“其实是他在感染我。”刘新未说,原本性格内向的他,在陪护杜富国3个多月的时间里,唱过的歌比前20多年的总和还要多。一个内心充满激情,积极向上的人总会时刻饱含对生命的热爱,让自己强大,也照亮身边的人。当代青年要学习杜富国的精神,在最美好的青春年华里,勇敢攀登,努力拼搏,不给青春留下任何遗憾,即使遇到困境和坎坷要保持激情和内心的定力,勇敢战胜一切困难。
从“做胸怀大志并脚踏实地的人”汲取梦想精神力量,做“追梦人”,树牢人生一个又一个的目标。杜富国就读的小学旁有一座无名红军烈士坟墓,老师曾告诉他们红军长征中牺牲很多的人都没有留下自己的姓名,杜富国自小将这些英雄视为榜样并且立志要成为一名军人,要做英雄。他的每一步都走得坚实有力,先后进出雷场1000余次,累计排雷排爆2400余枚,处置险情20多次。即使在受伤康复期间,他成为了军队广播节目《南陆之声》的播音员,受聘为北京大学青年立德树人工作指导老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5周年之际杜富国获得“八一勋章”提名。虽然目不能视,袖口空空,但杜富国曾说“虽然没了双手,但我还有双腿可以继续为梦想奔跑,虽然失去光明,只要心中升起太阳,我的世界依然五彩缤纷”。梦想是最遥远的,但却是最有力量的,有了这个目标和方向,就找到了信念。青年们要做“追梦人”,无论是求学或是工作,要做排头兵,要做榜样者,要“奋楫”追梦,脚踏实地干出自己的精彩。在心里坚定的树立起发展目标,定下每天必定完成的计划,将梦想铭记于心里,将行动落实在实际中,星光定不负赶路人。
从“做负以责任并敢挑重担的人”汲取担当精神力量,做“赶路人”,勇挑人生一次又一次的重担。“你退后,让我来!六个字铁骨铮铮,以血肉挡住危险,哪怕自己坠入深渊。无法还给妈妈一个拥抱,无法再见妻子明媚的笑脸,战友们拉着手趟过雷场。你听,那嘹亮的军歌是对英雄的礼赞!”这是感动中国组委会对杜富国的评语。在日常生活中,杜富国作为连队的“三小工”,他几乎每天都拿着钳子、螺丝刀、试电笔,在院子里敲敲打打。只要有人喊一声“富国”,他就会立刻出现。战友家里遇到困难他都是第一个伸出援手,并且积极动员组织战友之间互相帮助,同组战友艾岩的父亲重病住院,他二话没说从银行卡里转出1。2万元给了艾岩,再去找朋友借钱来凑。当代青年,要学习杜富国的担当精神,敢于冲锋在前,敢于挑重担,做“百事通”,要在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急时刻豁得出去,平常时候看得出来,要以“粉身碎骨浑不怕”的气势处理急难杂症,更要努力提升本领,大事小情冲锋在前,勇担人生赋予你和锤炼你的重担,让青春在浴火中重生。
张子权英雄事迹心得体会篇2
冲锋在前,做排险解难最勇敢的急先锋。84岁的钟南山院士不顾危险,实地了解疫情、研究防控方案、上发布会、连线媒体直播、解读最新情况;湖北武汉市金银潭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张定宇隐瞒渐冻症病情,顾不上被感染的妻子,坚守在抗疫最前沿;陕西镇巴县医生张明文写下“听从指挥,不计报酬,无论生死,时刻等待”的请战书……基层战“疫”虽不像白衣战士那样拼搏奋战在最前线,却是当前疫情防控的关键。外防输入,内防扩散,守住成千上万个社区、乡村这样的防护网,对打赢这场阻击战极为重要。对辖区进出人员的检测排查,对居家留观人员的监测服务,对公共卫生的维护保障,都可能潜在危险隐患。这个时候尤需党员以足够的勇气站出来、顶上去,用“我是党员,我先来”的铮铮誓言,在急难险重的斗争中当先锋、作表率、耀初心。
讲求战术,做科学防控最睿智的急先锋。科学防控,是战胜疫情的重要法宝。奋战防控一线,把工作落细落实,党员须当好信息员,坚持实事求是、为民负责的态度,认真收集、及时上报相关信息,做到不瞒报、不漏报、不误报,用准确数据为决策提供服务;须当好监督员,发挥网格作用,对抗疫过程中发现的不当言行敢于制止、及时上报,对于不当舆情要敢于揭露,用科学事实击破“谣言”,传递社会正能量;须当好宣传员,根据政府权威信息,对广大群众进行科学防控知识与技能的宣传,引导群众正确认识疫情,自觉做好防护,打消恐慌心理,坚定必胜信心,主动协助村镇、社区做好辖区防控,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坚决打赢这场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
张子权英雄事迹心得体会篇3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英雄,是一个民族最厚重的底色,是一个国家前行的关键力量。英雄们在关键时刻的关键选择,决定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命运走向。近日,一篇《英雄屹立喀喇昆仑——走近新时代卫国戍边的英雄官兵》的文章引起强烈反响,中央军委授予祁发宝“卫国戍边英雄团长”荣誉称号,追授陈红军“卫国戍边英雄”荣誉称号,给陈祥榕、肖思远、王焯冉追记一等功,他们以及无数边防官兵都无愧于英雄的称号,他们在关键性时刻做出的正确选择为祖国和人民交上了满分的答卷。
选择忠诚,听党指挥的“英雄魂”重于泰山。雪山回荡英雄气,风雪边关写忠诚。热血青年选择走上高原是因为理想,选择留在高原则是因为“党叫干啥就干啥”的坚定信仰。听党指挥是人民军队永远不变的军魂,英雄的边防官兵听从党的召唤,发扬喀喇昆仑精神,克服极度高寒缺氧,守边护边、不怕牺牲,始终像钉子一样牢牢钉在战位上,他们完美地向我们诠释了什么叫“重于泰山”。英雄的部队传承着英雄的传统,承载着英雄的基因,在关键时刻才能爆发出英勇顽强、视死如归的亮剑精神,尽管以寡敌众也要予以敌人迎头痛击,他们是当之无愧“最可爱的人”,值得每一个人学习。国有战、召必来、战必胜,新一代中国军人必将发扬英雄精神,“学英雄、当英雄”,严阵以待,继续捍卫英雄们誓死捍卫的国土。
选择责任,能打胜仗的“英雄血”筑起长城。英雄勇敢无畏,只因责任在肩,身后就是祖国,就是甘愿抛洒热血也不愿丢失一寸国土。朋友来了有好酒,若是那豺狼来了有枪,面对非法侵权挑衅行径,英雄们英勇战斗,敢于用胜利教训敌人,迫使他们清醒,这就是英雄的选择,也是中国军人绝不丢失领土和主权强有力的回答!回想70年前,面对当时地球上最强军事力量组成的联军,我们也没有丝毫的畏惧和退缩,而是抛头颅、洒热血,以“钢少气多”力克“钢多气少”,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雄壮史诗,用胜利赢得了全世界包括对手的尊重。70年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