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写事迹材料时要避免虚假描述或夸大自己的实际经历和成绩,我们写事迹材料时要确保所描述的事件和成果是实际发生的,以下是品读360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疾控事迹材料7篇,供大家参考。
疾控事迹材料篇1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荆州一医医护战士轮番上阵,不畏风险,逆风而行,隔离的是病毒,凝聚的是希望。原神经外科副护士长王丽娜,2月21日,进入隔离三区负责护理工作。隔离三区分为三个楼层,有25名护士,都是从各个护理单元抽调出来的护理骨干,王丽娜团结带领这群兄弟姐妹们,用仁爱之心与患者一道共同抗击疫情。
因为病毒的传染性,有很多家庭聚集性发病。21日,父女两人,想住在一间病房里,可是根据新冠肺炎病人收治规范,患者一个阳性,一个疑似病人,是不能住在同一间病房,面对这种情况,护士长王丽娜反复给患者做工作,耐心对患者讲解分开收治的重要性,最终患者表示理解,并接受分开在两个单间病房里。
一天,患者刘大姐反馈病房电视不能正常观看,王丽娜在后勤人员的电话遥控下,经过半个多小时的努力,调好了电视。这一刻,听着患者小孩似的欢呼,看着患者欢笑的面庞,王丽娜也开心的笑了。在与刘大姐的交流过程中,王丽娜了解到刘大姐前不久才失去了亲人,而全家又都被感染隔离,母亲在医院重症监护室治疗,在重重的打击下,这位上有老下有小的刘大姐心理负担太重了,在掌握了这一情况后,王丽娜每天都要去看望刘大姐,跟她聊上几句,了解一下她的心理动态,树立了她战胜疾病的信心。
患者丁先生是一位回民,由于食堂提供的饮食不合习俗,后来,护士们为他点全素的中餐和晚餐,但是丁先生还是“吃不饱”,22日中午,丁先生的朋友为他送来了爱心午餐,此时正是中午12点多钟,支助工友、隔离区外勤人员都是最忙的时候,还没吃午饭的王丽娜为了解决患者的问题,决定自己化身一名快递员,找到丁先生的回民朋友,取来他们为丁先生准备的爱心午餐,送到隔离病区丁先生的手中,王丽娜了解到丁先生的朋友每天都会给他送一次爱心餐,为此,专门预定了志愿者,使这份特殊的爱心能够每天按时到达丁先生的手中。
王丽娜说:“我们每天的工作虽然很繁琐、很劳累,但对患者来说,我们医护人员就是他们的希望。除了给患者最好的医疗护理,还要和他们一起互动,关心患者的身心健康,从而增强抗疫心胜的信心。”
疾控事迹材料篇2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他们冲锋在最前沿,流调、消毒、监督、核酸实验、健康教育……她们的身影忙于防控一线,她们加班熬夜,汗水浸湿了防护服,面具勒破了皮肤,她们却无暇顾及。因为他们在与疫情赛跑!与疾病抗争!他们的职责是让更多的人免于感染,让疫情早日消散。它们为正确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在参谋部、预警机、侦察兵、战斗队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是凤县疾控人,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一线奋战。
疫情是命令。在总书记的命令下,疾控中心全体工作人员放弃休假,立即返回工作岗位。卢德科,依依不舍地离开80多岁住院的老母亲,冲锋在流行病学调查的第一线。曾绍珍始终坚持最危险的咽试子采样岗位,勇敢无畏,冲锋在战斗的最前沿。他们以自己的勇气和坚定,深刻诠释了疾控人的使命和责任。
防控是责任。新冠肺炎肺炎疫情爆发以来,疾控中心全体工作人员不畏艰难险阻,冲锋在前,认真落实金平总书记指示,严格执行县委、县政府的总体部署和县卫生局的统一安排,积极应对,狠抓落实,规范新冠肺炎肺炎防治工作。根据疫情防控形势和我县实际情况,提出了近千项防控措施。完善流行病学调查内容,制定《密切接触者调查表》等9项技术方案,规范防控工作有序开展,做好我县疫情防控工作的参谋和助手。
中心流行病学调查组,24小时轮班,穿梭于医院隔离区,近距离对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尽管大家都知道进入隔离病房是有风险的,但是所有的共产党员都在争夺。她们累了困了就在办公室眯了一会儿,多位同志吃住在单位,全力以赴,科学防控,完成21人的流行病学调查,跟踪近300人的密切接触。
开展公众健康教育和风险沟通,组织疫情防控知识培训,积极联系县内三大通信运营商,发送300多万条新冠肺炎肺炎防控温馨提示。制作宣传画4种2000张,宣传彩页26000张,印制科普知识手册4期。深入酒店、超市、车站等公共场所进行消毒培训和宣传。
这支队伍虽然人数不多,但即使只是一颗最平凡普通的螺丝钉也要发挥出它的价值。他们始终坚守社区、乡镇、定点医院、发热门诊、集中隔离点、养老院等阵地,勇于担当、忠于职守、甘于奉献,成为防控工作的中坚力量,展现了疾控人“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情怀和“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守纪律、特别讲奉献”的精神风貌,向党和人民交上了一份优秀的成绩单。
疾控事迹材料篇3
张学兰,藏族,2003年参加工作,大专学历。现为古浪县疾控中心检验科副科长,检验师。自防控新型冠状病毒以来,从事“抗疫”一线采样送样工作,临时兼任古浪县疾控中心新型冠状病毒防控工作组采样组组长。
张学兰同志一贯以其崇高的思想觉悟、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以及对疾控事业的无限热爱,在同事和被采样群众中享有较高的声誉。曾多次被县卫健局、县疾控中心授予“先进工作者”、“优秀医务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在“新型冠状病毒”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面前,她,更是以大局为重,视疫情如命令,视病人如亲人,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把风险留给自己,把安全留给他人;争分夺秒,忘我工作,竭尽全力发扬白衣“战士”的无私奉献精神;舍小家顾大家,把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在了第一位,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充分展现了一个白衣“战士”的亮丽风采。
从疾控中心成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小组”的那刻起,她就做好了时刻“冲锋陷阵”的准备。她深知自己可能与随时出现的“新型冠状病毒”病人的这种“零距离”的接触会有怎样的危险。关键时刻,她没有半点的犹豫和退缩,而是主动请缨,率先垂范,第一个报名要求参加防疫一线工作。
1月22日,接到疾控中心的紧急通知后,正在家休年假准备置办年货的张学兰来不及多想,立刻放弃休假,主动参与防控一线的采样工作。
这天,对张学兰而言格外忙碌,她从早上7点开始参加单位紧急会议,之后接连参加了县卫计局疫情防控会、甘肃省疫情防控电视培训会、武威市疾控中心采样培训会......开完会,已是下午4点,没吃午饭的的她到单位刚吃完泡面,又接到上级指示:立即采样!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面对第一个采样患者,她丝毫不敢懈怠,迅速组织采样组成员,到古浪县人民医院采样后立刻送样到市疾控中心。为确保万无一失,监控区实行封闭式管理,所有工作人员必须穿上密不透风的隔离服,戴上橡胶手套、防护眼镜、厚厚的帽子和口罩,套上防水的脚套。从采样到武威市疾控中心送样,好多天都是连续十多小时的工作时间。在这期间,不能喝水、上卫生间,工作异常艰苦,压力相当大。回来已是万籁俱静的深夜,她却没有一丝睡意。她还要继续做好记录、整理材料,信息完善、上报等工作。所有工作结束后,她要认真的回顾一天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仔细的思考每一个环节需要注意的问题。作为采样组组长,她必须做好指导,以保证每一个采样组成员的安全!
作为采样组组长,他更需要思考更多的问题。怎样才能采集到完全合格的标本?如何确保采集标本的安全?疫情发展,一系列技术难题也迎面而来。张学兰和同事们利用仅有的一点儿空闲时间认真研究各项防护措施,制定个人防护、采样和送样细则,让每个组员牢记在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