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典型事迹最新7篇

时间:2024-06-07 作者:dopmitopy 信息资讯

通过写事迹材料,我们可以向他人传递乐观和希望的力量,事迹材料是一种心灵的激荡,能够激发我们积极进取的精神,品读360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教师的典型事迹最新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教师的典型事迹最新7篇

教师的典型事迹篇1

小宋老师于2017年来到吉大英才学校,是一名初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师,现兼任学校信息技术部主任。工作中,他勤奋踏实,善于钻研,先后被评为长春新区、市级骨干教师,深受学生喜爱和同事好评。

2024年春,新冠病毒卷土重来,3月12日,当王帮阁校长发出参与核酸检测志愿服务号召时,作为党员,宋老师主动请缨,和队友开启了他的志愿服务工作,“脱下平时衣,着上战时袍。晨星离家去,带月归家来”。

第一次志愿服务,小宋老师负责协助北湖街道蓝珀湖一期核酸检测工作。该小区有3000多名居民,人员多,任务量大。将队员分工后,他重点负责将参与检测居民进入检测台前进行分流。当天,漫天的飞雪,夹带着风,考验着每个人的意志力,但宋老师却不惧严寒,他从队头走到队尾,从队尾走到队头,不厌其烦地提醒居民:“戴好口罩、少说话、测完抓紧回家”。遇到老弱孕幼和行走不便的居民,将他们引入绿色通道,直接检测。连战七个小时,为避免去厕所,没喝一口水,直到最护一位居民完成检测任务。

3月20日至31日,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升级,不能外出做志愿者,第四至十次核酸检测志愿服务,宋老师被安排在自己所居住的北湖街道蓝珀湖二期,协助完成信息采集任务,

3月22日,信息采集系统进行更换,他立即组织组员学习新系统的使用及注意事项,及时反馈操作中的问题,确保信息采集任务顺利完成。每次工作4—6个小时,每次采集信息近千人。腿站麻了,弯一下腿,活动一下,累了,就原地放松一下,然后继续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信息采集时,遇到很多情况:由于在室外进行信息采集,受光线、手机屏幕亮度等客观条件影响,有的居民一次采集不成功,需要采集5—6次才能完成;有的老人不会手机操作,需要志愿者手动帮助逐条录入信息,为确保信息准确,录入后每条信息都要再次核实确认;有的居民需要扫描身份证信息,重新采集联系方式;有时遇到外籍人士没有身份证、吉祥码的情况,他就克服语言沟通障碍,利用手势等方式进行沟通,完成信息录入。

为了确保“不漏一户,不落一人”,每天完成固定采集点采集信息外,宋老师还协助社区,针对小区内20多户老弱病残孕居民进行了上门采集信息服务。有时楼道内网络信号不好,一次不成,要跑道楼梯口待网络信号稳定后再进行二次、甚至三次信息采集,直到成功。耐心、细致的服务得到了居民的肯定,大都积极配合信息采集。近三个小时,他前后跑了十几幢楼,完成最后一位居民信息采集、检测已至深夜,居民感动地说:“你们辛苦了!”“都这么晚了,谢谢!”

从3月15日至3月31日,宋老师组织并参加10次核酸检测志愿服务工作,共计完成核酸检测服务人数近20000人次。无论风雨,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他和组员都以饱满的热情,激昂的斗志,严谨的态度、无畏的精神完成好工作。任何时候,从未表现出为难情绪、从未提出任何困难,用实际行动践行入党铮铮誓言:哪里任务最重、哪里工作最需要,哪里我就去,请组织放心。

没有征召,没有犹豫,只有自觉,只有责任和担当。现在,宋老师又主动投入到帮助本小区居民运送蔬菜包工作中。

作为一名志愿者,他有一个2岁和一个10岁的孩子,家里只有妻子一人看管。但是,宋老师的妻子还是十分支持他做志愿服务,独自在家里照顾两个孩子,没有一句怨言。作为丈夫的他,也深感愧疚。但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很多人都在抗疫前线冲锋陷阵,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更应该起到模范带头作用。每当看到医护人员疲惫的身影,社区工作人员憔悴的面容,省市区各部门派来的工作人员,大家连续二十几个昼夜在一线奋战,他就说:“跟他们相比,其实我们做的微不足道。”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正是我们身边有无数个像小宋这样的党员、教师,白衣战士,他们用实行行动筑牢了防疫堡垒,我们才能静待花开。

“海压竹枝低复举,风吹山脚晦还明”。只要我们团结一致,勠力同心,终将迎来疴消疫散。

教师的典型事迹篇2

张士亮,淄博六中生物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山东省特级教师、省德耀齐鲁道德公民、淄博名师、市学科带头人、市优秀教师、市优秀班主任、市青年科技奖获得者、“振兴淄博劳动奖章”获得者……

山区教学:甘于寂寞,坚守教坛

80年代末,他毕业分配到山区中学。一边是山路崎岖四野寂寥,一边是眼神炽炽求知若渴;留下意味着孤独和清贫,离开便可拥有向往的世界。何去何从?他选择了坚守。

那时的他“与世隔绝”:寂静的办公室与热闹的教室是他的活动区;读书、思考与辅导成了他生活的三部曲。他认真备课、听课;自费订阅报纸、杂志用于选题组题;自费买纸,自己动手刻蜡纸,自己推印机印刷……空旷的校园见证了他兢兢业业的孤独身影,纵横的.山路、方圆几十里的山区留下了他家访的寂寞足迹。1990年正月初五,大雪封山,道路不通,张老师从博山徒步跋涉到源泉,饥饿、寒冷伴着朔风和雪花,只为不误明天为高三学生上课……

恪尽职守:把最好的自己给学生

到校早,离校晚,是他作息的基本规律;办公室—教室—学生宿舍,是他活动的基本轨迹。备课,他博采众家之长,繁中取精。上课,不带教材便笼知识于课堂,授方法于笔端,深入浅出。

潜心教研,他是有名的“作家”。《检索表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动物体内的酶与激素》、《高中选修本教学初探》、《高中生物学实验教学策略》等40余篇论文在核心期刊《生物学通报》、《生物学教学》等国家、省级报刊杂志发表。

2010年元旦,张老师利用假期做了半月板手术。开学的第1个晚自习,伤口尚未痊愈,他便沿雪后湿滑的楼梯,挪步逐层巡视。他放不下高考备考的学生。满含热泪的学生们走过来,搀扶着他:“老师,您一到教学楼我们就感觉特别踏实,但您也要注意身体呀。”“老师,每当我懈怠时,看到您办公室的灯光,就感到无比惭愧,继而信心倍增,浑身是劲。”

教育管理:“以人为本”的新诠释

在张老师眼中,“学生健康成长是教育的全部”、“教育无处不在”。教室里,他俯身为学生答疑解惑;宿舍里,他关切地询问住校生的饮食健康;放学路上,他指挥学生秩序疏散;医务室里,他陪护生病的学生……

在班级管理与学校德育工作中,他实行人本化管理,创新管理机制,关心、爱护、发展每一个学生;组建家长委员会、开展德育教研、编著或主编校本教材《学生安全教育》、《自律与成才》……基于他的“学生中心”,学生内心的郁闷与彷徨、彼此的矛盾等,都愿意向张老师倾诉……

传帮带:做甘为人梯的师者之师

“只要还有能力帮助别人,绝不袖手旁观。”对于很多年轻教师而言,他是师者之师。

年青老师说:“与张老师共事,不仅快乐,而且受益多多”。他每次评课不说虚言,不搞虚套,一语中的。与年轻教师谈生活、谈人生、谈事业、谈发展,毫无保留地与老师们分享自己的教学心得。多次以主讲教师身份参加全市、兄弟学校学科教师、骨干教师、班主任等培训工作。2015年9月,市首批名师工作室之一的张士亮名师工作室(高中生物)挂牌,开启了青年教师培养的新模式。

献爱心:坚持10余年,无偿献血10000毫升

2015年,在北京召开的全国无偿献血表彰大会上,张士亮老师以无偿献血量达10000毫升,荣获国家卫计委等三部门颁发的“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
《教师的典型事迹最新7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