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纪兰事迹8篇

时间:2024-06-26 作者:Cold-blooded 信息资讯

为了丰富事迹材料,我们要广泛搜集各种信息来源,通过书写事迹材料,我们可以从中汲取自信心和坚定信念的力量,下面是品读360小编为您分享的申纪兰事迹8篇,感谢您的参阅。

申纪兰事迹8篇

申纪兰事迹篇1

劳动人民,始终是申纪兰不变的本色。

上世纪50年代,平顺县西沟村还是一个山连山、沟连沟的贫穷小山村。1947年,18岁的申纪兰嫁到了西沟村,婚后第6天便开始下地劳动。

“那个时候,妇女连劳动的权利也没有。好男人走到县,好女人走到院,没有下地劳动那一说。”倔强的申纪兰不但自己打破旧俗下地劳动,还动员其他六七个姐妹一起参加劳动。为了争取妇女平等的劳动权利,她组织村里开展男女劳动竞赛,并最终赢得了比赛,用劳动成果争得了“男女同工同酬”的待遇。

1954年,25岁的申纪兰作为劳模代表,当选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在她的积极倡导和推动下,“男女同工同酬”被正式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作为全国唯一一名连续当选第一届至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申纪兰始终保持爱国爱党初心不渝,扎根农村本色不改。“当人大代表,就要代表人民,为人民说话,给人民办事。”担任全国人大代表60多年来,申纪兰始终将目光聚焦“三农”,她通过建议和议案,将加强农业基础地位、珍惜和合理使用土地、减轻农民负担、加强山区公路交通建设等问题推动落实,带动老区脱贫振兴进入快车道。

“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脱贫攻坚‘奋进奖’”“改革先锋”“最美奋斗者”“共和国勋章”……申纪兰一生获得荣誉无数,但谁又能想到,这样一位荣誉等身、为中国女性争取“男女同工同酬”的女子,“学历”仅是扫盲班毕业,她也因此一辈子坚持自己只是个农民。

1973年至1983年,在担任山西省妇联主任期间,手握权力的申纪兰却提出了著名的“六不”约定,即不转户口,不定级别,不领工资,不要住房,不调工作关系,不脱离劳动。她说:“不是西沟离不开我,是我离不开西沟,离不开劳动。我的根在农村,西沟的每座山上都有我的脚印,每片土地上都有我的汗水。说到底,我只是一名农民,我获得的荣誉也属于劳动人民。”

从当年骑着毛驴出太行,进京参加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到今天登上人民共和国的最高领奖台,申纪兰一路见证着新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巨大飞跃,心中沉淀下的是共产党人始终不渝的使命和初心,“我们国家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国家强盛了,群众也富裕了。这都是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人民群众干出来的。获得‘共和国勋章’,既是荣誉,更是鞭策,我将初心不改,奋斗不止!”

最是闪亮这一刻,共和国将会铭记,人民将会铭记!

向您致敬!共和国功勋!

申纪兰事迹篇2

申纪兰是第一届至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她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男女“同工同酬”,并在1954年被写入新中国《宪法》。西沟是中国华北农村变迁和发展的一个缩影,是中国第一个农业生产互助组的诞生地。西沟人在劳动生活的过程中,涌现出郭玉恩、李顺达、申纪兰这样的著名全国劳动模范,形成了申纪兰精神和西沟精神。

山西省社会科学院院长李中元介绍,《口述申纪兰》《西沟口述史及档案资料》是山西省社会科学院历时3年的研究成果。《口述申纪兰》是通过与申纪兰30余次面对面的交流、谈话,深入申纪兰的生活,深入西沟村民的生活而形成的一部全面、真实、立体展示申纪兰精神的著作。《西沟口述史及档案史料》涵盖两大内容:一是西沟村民群体性口述史成果,二是从1938年至2014年间西沟村完整原始档案的发掘与整理,可与《口述申纪兰》相互印证。

16日,由山西省社会科学院编写的图书《口述申纪兰》《西沟口述史及档案资料》出版座谈会在太原市举行。杨静 摄

“让活着的人去见证历史,让经历过奋斗的人去诉说奋斗,这样更真实。”李中元说,《口述申纪兰》的特点就是“口述”。书中的每一句话,都是申纪兰本人亲口说出来的。对于涉及到的相关人物和历史事实,编者逐条进行了注释和补充说明。书籍成稿后,又请申纪兰对她本人口述部分进行了审阅。

山西省委书记骆惠宁在山西省委十一届五次全会上指出:山西人民素来就有不畏艰险、百折不挠、敢于胜利的决心和勇气,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时期都作出了重要贡献,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也一定会作出新的重要贡献。纪兰精神、西沟精神是山西精神的集中体现。

88岁高龄的申纪兰出席了此次出版座谈会,她表示,一定会对党忠诚,听党的话,继续为祖国建设作贡献。

山西省人大副主任胡苏平说,申纪兰精神既是传统精神,又是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对社会有很大的指导意义,特别是对年轻一代有很好的教育意义。”

申纪兰事迹篇3

申纪兰告诉记者,1954年9月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是她一生中最难忘的珍贵记忆。那次会议在北京中南海怀仁堂举行,那时还没有人民大会堂。大会开幕的时候,是毛主席主持会议,他一走出来大家都站起来鼓掌。

“1954年,我做梦都没想到自己被选上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申纪兰说。20世纪50年代,从“三台”(锅台、灶台、碾台)走向田间,申纪兰带领西沟妇女在封闭贫瘠的小山沟争取“男女同工同酬”,成为举起“男女同工同酬”大旗的第一人。申纪兰的这一创举被《人民日报》记者写成《劳动就是解放,斗争才有地位》的通讯文章发表,申纪兰因此名扬全国,并当选为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

“听说我选上了,全村人都很激动。有些男同志还来问我:‘女同志也能参加人民代表大会?’我说:‘女同志咋就不能当人大代表了?’这说明新中国对我们广大农村妇女重视。”申纪兰说,选举新的国家领导人时,她在选票上给毛主席画了一个圈儿,排队走到投票箱前郑重地投下一票。大会期间,毛主席还接见了包括她在内的劳模代表,挨个握手照相。

参加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让申纪兰真切感受到人民的政治地位提高了。那一次人民代表大会,还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部宪法,人民权益真正有了法律的保护。作为西沟金星农牧合作社副社长的申纪兰,提交给大会“男女同工同酬”的倡议也被写入宪法。

申纪兰事迹篇4

申纪兰经历了祖国从一穷二白到如今欣欣向荣的发展历程。她说,改革开放40年来,这么大的一个国家,从经济社会比较落后到如今的繁荣富强,离不开一代代人的努力奋斗,更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40年来,我们国家实现了卫星绕月亮、火车进西藏、农业免了税、奥运来北京、农民喜洋洋的惊人巨变。

面对台下莘莘学子,申纪兰鼓励大家要“不忘初心,走好长征路”。她说:“你们不能忘记今日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不能忘记用鲜血换来的新中国来之不易,不能忘记流血牺牲的战士英雄,要把国家永远放在第一位,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

聆听报告后,广大学生纷纷表示,申纪兰老人的报告情真意切、生动丰富,高度诠释了一位与党共同成长的老劳模、老党员,听党话跟党走,把自身前途命运同国家和民族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高尚情怀。

长治学院思想政治教学研究部学生冯叔敏说:“申纪兰奶奶是"90后",我也是"90后",我们这一代90后应该学习她身上这种执着坚守的精神、奉献自我的担当、敢为人先的勇气和为国为民的情怀。”她表示,90岁的申纪兰身上所体现的这些精神和品质让青年一代倍感震撼,深受鼓舞,并时刻激励着广大青年要不懈奋斗、勇往直前。自己作为一名90后新青年,更应当以“改革先锋”为榜样,自觉站立在时代潮头,听从时代召唤,积极投身于改革开放伟大事业。

法律与经济学系学生杨靖说:“我们要向申纪兰奶奶学习,勇于接过历史的

...
《申纪兰事迹8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