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赞美的演讲稿7篇

时间:2023-02-04 作者:Cold-blooded 演讲稿

只有保证了演讲稿的质量,我们才能在演讲时表现出色,我们一般根据演讲的主题来确定演讲稿的内容,以下是品读360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关于赞美的演讲稿7篇,供大家参考。

关于赞美的演讲稿7篇

关于赞美的演讲稿篇1

尊敬的局领导、各位老师、同学们:

今天,伴着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鲜艳的五星红旗再次在我们的眼前冉冉升起——一个充满希望的新学年开始了。首先让我们以最热烈的掌声向参加我们升旗仪式的局领导表示欢迎。

同学们,作为三十五中学的莘莘学子,我们首先要珍惜宝贵的学习机会和大好的青春时光,从点滴做起,专心致志、争取以优异成绩回报父母、回报学校。当今社会的竞争主流是知识和人才的竞争,如果不接受良好的教育,没有丰富的知识,就难以在未来的高科技社会中立足,更谈不上报答父母,奉献社会了。所以我们要端正学习态度,积极主动地学习,发扬顽强拼搏、不怕困难、敢于竞争的精神,勤于思考、善于总结、学会学习、学会创造,为进一步提高学习成绩而努力。

同学们,看到那飘扬的五星红旗了吗?看到那正冉冉升起的太阳了吗?只要我们大家充满信心,充满勇气,踏踏实实地去做好每一件事,认真对待每一个问题,我们就会有所提高,有所收获。只要我们用新的心情去迎接新一年的到来,那么我们的每一天都会像天天升起的太阳一样都是新的,每一天都会阳光灿烂。

同学们,加油吧,我们的明天会更好!我们要继续发扬遵规守纪的良好习惯,严格遵守《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学校的管理制度,加强责任感,不断规范自身的言行,学会做人,学会合作,以我校“立德、力学、力行、立新”八字校训为行动准则,争取早日成为一名品格高尚、人格健全、志向远大的优秀学生。

在这里我要特别对毕业班的同学说几句,这个学期我们将进入一个最关键的学习阶段,希望我们大家都能找准方向,增强信心!我再向同学们提出四个小小的问题,请大家好好想想,自己给自己一个答案:这学期,你的奋斗目标是什么?这学期,你想获得的进步是什么?这学期,你想向身边的同学学习哪些长处?这学期,你准备怎样让自己更快乐?

老师们、同学们,三十五中学已逐渐成为管理规范科学,教育质量优良,具有良好的社会声誉和优质教育资源的学校,成为青少年学生向往的理想中学。让我们共同携手,为开创三十五中学的美好明天而共同努力!

最后,祝老师们在新学期里工作顺利、精神愉快!祝同学们学习进步、健康成长!

关于赞美的演讲稿篇2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进入新时代,青少年们被要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那个爱美等于“走资”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

广受青少年喜爱的流行歌曲《只因为你太美》体现了人们对美的追求,人们寻找美的方式也日趋多样化,如p图、化妆、整容等。

人们的脸越来越像一个精致的工艺品。

然而,这真的是美吗?

一直有人吐槽,韩国女明星都长着一模一样的脸。

也许是受明星文化的刺激,一些孩子痴迷追求完美的外貌,不少家长盲目跟风带孩子“动刀”,整容日益呈低龄化趋势。

诚然一张精致的脸蛋可以让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更加自信,一些人尤其是孩子通过动刀子的方式追求外貌上的精致也无可厚非。

然而,脸蛋的美就是真正的美吗?

国人的审美一直广受诟病,从个人的不懂穿衣搭配到央视及各大媒体拍出来的“土味照片”、“土味视频”。

所以一直有教育专家强调要加强审美教育。

“内心的美才是真的美”这类话语我们已听过太多,也许都已厌烦,反而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一味的追求脸蛋的精致,恨不得让自己的皮肤做到:苍蝇飞上去打滑,蚊子飞上去劈叉,要白嫩而不油亮,饱满而不肥胖。

这就满足了一些人所谓的审美。

审美就是“审脸”吗?我看未必,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女士,如果按这种所谓的审美标准看,一点也不美,但她却是许多人心目中的女神。

面对国外媒体刁难时的有力回击,面对质疑时的自信从容,面对无端指责时的不屑一顾,无不体现了他自内而外的一种气质,虽说这种气质有大国实力的默默相助,但不得否认这种气质,与他数十年勤恳工作,默默为新闻事业奉献不可分割。

由此观之,脸蛋的美和真正的美并无关系。

我们要加强审美,并不是“审脸”,更不应为了追求一张漂亮的脸蛋,花钱请医生在脸上“大兴土木”。

什么是真正的美?是脸上的干净、阳光,不是医学技术下的千篇一律;是衣着的端庄、大方、得体,不是一味的追随潮流;是由内而外的“腹有诗书气质华”,而不是时不时在社交平台上发几句酸诗装文艺。

愿大家都能成为会审美而不是“审脸”的人。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关于赞美的演讲稿篇3

各位老师、同学:

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代表高一进行国旗下演讲。

今天的信息时代之下,社会变得更加开放多元。人们的审美观也随之发生了极大转变:传统审美已受到极大冲击,取而代之的是追求个性、参差多态、各得其所的审美观念。然而,凡事都要把握“度”,如果在追求个性审美的路上超越了尺度,就会走向反面与歧途,因此,把握好审美的“度”尤为重要。

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孔子借《诗经》中《关雎》一篇,提出快乐与悲哀都要有节制,告诉人们凡事都要把握尺度的道理;而我想借此观点谈一谈怎样把握好审美的“度”。

“审美”二字,“审”是我们对事物的美丑作出评判并选择的过程,而衡量“美”的标杆则是个性化的,每个人选择自己理解的“美”去欣赏。倘若对“美”的理解出现偏差超越限度,审美就变成了“审丑”。因此,我需要先界定“美”的底线,即何可为“美”。

“油头粉面a4腰,矫揉造作兰花指”。越来越多的流量“小鲜肉”从屏幕向我们走来,刮起了一阵“娘炮风”。“娘炮”在资本冲动与浮躁风气的推动下,只注重“颜值”,无视业务水平;他们借着匪夷所思的造星运动拼命捞钱,为搏眼球公开挑战公序良俗。初三的书告诉我们要拒绝“性别刻板印象”,许多舆论也支持这种现象,还抨击社会不够包容开放。是的,现代审美,提倡包容自由、追求独特个性,个人追求特殊的外貌举止也不该被阻止,但这种现象将个性上升到了社会的高度并产生了极大负面影响,超越了应有的“度”。“娘炮风”其实是奢靡浮夸之风的爆发,是猎奇、拜金、颓废的集中体现。“少年娘则国娘”,这种病态文化的传播损害了社会风气,对青少年乃至全社会危害极大,我们要拒绝这种不良文化并抵制其侵蚀作用。

“美”是追求个性,但不能超越伤害社会风气、宣传负面精神,甚至毒害人民思想的底线。

把握对“美”的界定是根本,接下来要研究的,是如何“审”,即如何选择“美”。“审”可不仅是不超越上文讲的所谓底线了,而要有更高的追求,要“审”出具有积极意义、能正向引导的内容。

我认为,“审”要把握三点,一要理性与感性思维兼具,二要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意识,三要注重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精神滋养。

我们评判事物的“美”并选择之,往往以主观视角从内心感受出发,动用“感性”思维。但只以感性思维评判“美”,有越过底线误入歧途的风险,因此我们还要用理性思维设一道防线,以所审之美的价值导向、社会影响划清楚审美之“度”并确保不越界。

进一步地,我们要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意识,这对我们对待非传统文化的方式与结果有极大影响。面对它们我们不应该一味抵触,也不应照单全收。我们要在心中编织一张意识的滤网,收集有深度的思考、有底蕴的文化以及积极向上的精神之类,摒弃其中超越限度的成分。

比如,引进西方流行文化,我们可以研究其中有内涵的文字、模仿充满活力的运动以及学习乐观面对人生的态度;我们自觉抵制颓废、拜金的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而对于暴力、犯罪等不良内容,内容

...
《关于赞美的演讲稿7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