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梳理好自己的思路,写出的演讲稿才是有质量的,写好演讲稿是每个要登台演讲的人都应该做到的,下面是品读360小编为您分享的对疫情演讲稿推荐5篇,感谢您的参阅。
对疫情演讲稿篇1
大家好!
当前,源自武汉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在多地出现,引发广泛关注。第一时间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从中央到地方,从国家卫健委到武汉当地政府,从奋战在一线的医护人员到广大人民群众,政府、社会、医院和个人等各方面迅速行动起来,形成了防控疫情的强大合力。
新型冠状病毒扩散和致死的危害都不容小觑,更要考虑爆发的特殊时间和地点。临近春节、正值春运,人员流动性激增;而武汉地处九省通衢,东西南北的人流汇集于此,这些因素都加大了疫情传播的风险和防控的难度。如何在医疗资源有限的情况下限度救治患者,如何在人口流动的背景下限度防控疫情,如何在确保生命安全的前提下限度保障回家过年,这是对治理能力的考验,决不能有半点掉以轻心,必须全国上下齐心协力、高度戒备、共同应对。
病毒感染与每个人的生命安全都息息相关,因此,抗击疫情不只是政府部门和医护人员的事,更是每一个个体的事。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从个人而言,提升科学素养和医疗知识水平,并养成戴口罩、勤洗手、不吐痰等良好习惯,不仅是对个人健康负责,更是在减少疫情传播途径。在春节期间人口的大规模大范围流动的背景下,对公众的卫生尤其需要进一步“下沉”,让防控的共识与知识,能在更大范围内成为日常的生活习惯。同时,在社交媒体发达的今天,疫情信息呈现链式传播,我们需要信息分享,但不要听风就是雨,更不要造谣传谣;我们需要严阵以待,但不度恐慌。每个人都能管理好自己的出行与安全,以实际行动营造干净的生活环境和理性的舆论生态,就能对政府力量形成不可或缺的补充,真正形成渗透到每个生活角落的防控力量。
这几天,84岁高龄的钟南山院士前往疫情一线,北大一院呼吸科主任王广发被隔离,武汉15名医务人员被感染……医护人员不顾个人安危,夜以继日地奋战在救治工作第一线,他们对健康的守护、对生命的看护,展现着医者仁心的品质和无私奉献的精神。这更说明,从政府到社会,从医护人员到普罗大众,我们的共同目标是战胜疫情,我们本来就应该是一个休戚相关、有机互动的命运共同体。
政府严防死守,医院全力以赴,个人管好自己,各部门密切配合,东中西地域协同,有效防控疫情,才能让自己的“小家”享受团圆,让中国这个“大家”更加安全。
对疫情演讲稿篇2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越是面对风险挑战,越要大力弘扬民族精神,抗疫精神正是对优秀精神传统的传承和发展。最近一段时间,在同新冠肺炎疫情的斗争中,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得到了锤炼和升华,形成了伟大的抗疫精神,筑起了我们抗击此次疫情最具韧性的精神堤坝。
指出:“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一个民族想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一刻也不能没有精神支撑。越是面对风险挑战,越要大力弘扬民族精神,越要增强中华民族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
指出:“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的人民。”纵观中华民族的历史进程,我们之所以经历过很多磨难,但从来没有被压垮过,而是愈挫愈勇,不断在磨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归根到底靠的就是民族精神这--制胜法宝。
抗疫精神就是这种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它是中国共产在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形成的红船精神、长征精神、红旗渠精神、雷锋精神、女排精神等精神传统的传承和发展。
其中,更为直接的,是对中华民族在战胜大灾大疫过程中形成的一系列精神的承接和延续。例如:“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韧不拔、敢于胜利”的九八抗洪精神;“团结互助、和衷共济,迎难而上、敢于胜利”的抗击“非典’精神;“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同学们,我们要学习并弘扬这些伟大的中华精神!
对疫情演讲稿篇3
大家好!
野生动物是人类的朋友,也是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自然赋予人类的宝贵资源。但它同时也是鼠疫、sars、冠状病毒等许多病原体的携带者和自然宿主,违法猎捕、猎食野生动物存在各类疫病传播的安全隐患,为保障公共卫生安全和居民的身心健康,我向全校师生发出以下倡议:
一、认真学习保护野生动物及防控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相关知识,积极宣传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意义,树立正确的保护观念;
二、摒弃“野味滋补”的伪健康观念,不以食用野生动物为乐,不以用野生动物招待来客为荣。不参与并自觉抵制乱捕滥猎野生动物行为,共同保护野生动物生存环境;
三、自觉遵守野生动物保护法律法规,争当学法、知法、守法、护法公民,积极配合林草局及森林公安依法打击非法猎捕、滥杀、出售、贩卖、收购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违法行为;
四、发现不明原因受伤、病危、死亡的野生动物及时向林业和草原管理部门报告,禁止徒手抓拿,食用或出售。
市民朋友们,“没有买卖,就没有杀戮”。让我们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共同保护生态,维护人与自然和谐关系,共建生态文明,造福子孙后代!为此,我们向广大师生发出倡议:保护、拒食、拒售野生动物,争做文明公民。
对疫情演讲稿篇4
大家好!
疫情带来死亡和伤害,也引发反思和应对。抗击疫情中,人们对照科学指导改善卫生习惯和健康理念,这无疑是一次全民健康素养。
如果不是抗击疫情,可能很多人还把卫生习惯看作个人小事,在体育锻炼上偷工减料,在合理饮食上纵容自己,习惯于不健康的生活理念和行为习惯。某种程度上,基本健康知识和理念缺失,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不到位,维护健康的基本技能欠缺,为此次疫情的快速蔓延提供了可乘之机。
健康素养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涵养培育。疫情发生以来,病毒传播的种种渠道及其带来的致命伤害,更突显了健康素养的重要性。勤洗手戴口罩、合理膳食加强锻炼、不吃野味绿色生活……时下,为了阻断病源传播,提高免疫力,这样的理念已经被人们深刻认同,并广泛贯彻到生活中,我们乐见其成。
数据显示,20xx年中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为17.06%,这一国民素质重要标志在稳步提升的同时仍有待提升。数据和现实都表明:提升全民健康素养,需要更进一步。这既要求全社会加强对健康理念和传染病防控知识的宣传,引导广大人民群众提高自我保护能力,提升获得、理解、处理和使用信息做出健康决定的能力,又需要每个人和每个家庭学做并举,掌握必要的健康医学知识和基本的急救知识、急救技能,当好自身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打赢当前的疫情防控阻击战,我们有共同意志和坚定信心,而在更长远的未来,打赢破除陋习、提升健康素养的全民战役,同样需要众志成城、全力以赴。
谢谢大家!
对疫情演讲稿篇5
亲爱的同学们:
打开2019的大门,一个新的学期又悄然开始了。新的学期,新的希望,新的起点,在这充满希望的季节里,踏着春的节奏,合着播种的快乐,迈着轻盈的步伐,我们开始了求知生涯中的又一个里程碑。
回首昨天,我们播种过希望。收获着梦想。同学们在知识海洋里遨游,尽情享受着学习的快乐。面对今天,我们充满希望,充满力量。面对今天,我们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如果我是破浪的帆船,老师您就是灯塔;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