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端午的演讲稿6篇

时间:2023-01-16 作者:loser 演讲稿

不管是什么的演讲稿,都需要我们端正自己的心态,小伙伴们在收到任何演讲演出之前,务必要提早撰写好演讲稿,以下是品读360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有关端午的演讲稿6篇,供大家参考。

有关端午的演讲稿6篇

有关端午的演讲稿篇1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战国时期,楚秦争夺霸权,诗人屈原倍受楚怀王器重,但是屈原的主张却遭到了上官大夫靳尚为首的守旧派的反对,不断在楚怀王的面前诋毁屈原,使得楚怀王渐渐疏远了屈原,有着远大抱负的屈原倍感痛心,他怀着难以抑制的忧郁悲愤,写出了《离骚》、《天问》等不朽诗篇。

公无前220__年,秦国攻占了楚国八座城池,接着又派使臣请楚怀王去秦国议和。屈原看破了秦王的阴谋,冒死进宫陈述利害,楚怀王不但不听,反而将屈原逐出郢都。楚怀王如期赴会,一到秦国就被囚禁起来,楚怀王悔恨交加,忧郁成疾,三年后客死于秦国。

楚顷衰王即位不久,秦王又派兵攻打楚国,顷衰王仓惶撤离京城,秦兵攻占郢城。屈原在流放途中,接连听到楚怀王客死和郢城攻破的噩耗后,万念俱灰,仰天长叹一声,投入了滚滚激流的汩罗江。

江上的渔夫和岸上的百姓,听说屈原大夫投江自尽,都纷纷来到江上,奋力打捞屈原的尸体,(此风俗日后演变成赛龙舟)人们纷纷拿出家中的粽子、鸡蛋投入江中,让鱼吃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尸身。还有郎中把雄黄酒倒入江中,以便药昏蛟龙水兽,使屈原大夫尸体免遭伤害。

过不了多久,水面上浮起了一条昏晕的蛟龙,龙须上还沾著一片屈大夫的衣襟,人们就把这恶龙拉上岸,抽了筋,然后把龙筋缠在孩子们的手、脖子上,又用雄黄酒抹七窍,有的还在小孩子额头上写上一个“王”字,使那些毒蛇害虫都不敢来伤害他们。从此,每年五月初——屈原投江殉难日,楚国人民都到江上划龙舟,投粽子,喝雄黄酒,以此来纪念诗人,端午节的风俗就这样流传下来。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端午节,又称端阳、重阳、端午节。早在周朝,就有“五月五日,蓄兰而沐”的习俗。但今天端午节的众多活动都与纪念我国伟大的文学家屈原有关。

屈原离世已有两千多年了,今天我们来纪念他,主要是学习他爱祖国爱人民、坚持真理、宁死不屈的精神和他“可与日月争辉”的人格。屈原的精神是不朽的。不管时光如何变迁,他会永远生活在岁月的长河里,永远铭记在人们的心中!

让我们怀着对伟大爱国之士的敬爱之心和珍爱之情来看待中华的每一个传统佳节吧!每一个传统节日都有着丰厚的文化内涵,留存着华夏民族独特的文化记忆。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的聆听!

有关端午的演讲稿篇2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提起端午节,大家都不陌生,对端午节的习俗和来历也应该略知一二吧!但是,一个地方一个风俗,有很多端午习俗大家都不知道,今天就由我来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吧!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五日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本来是夏季的一个驱除瘟疫的节日。端午节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据说,吃粽子和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所以解放后曾把端午节定名为诗人节,以纪念屈原。至于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则据说是为了避邪。中国端午节为国家法定节假日之一,并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历代有大量诗、词、歌、赋等文学作品传世。

此说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吴均《续齐揩记》和南朝宗懔《荆楚岁时记》。据说,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一直行至洞庭湖,始终不见屈原的尸体。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人们得知是为了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百姓们又怕江河里的鱼吃掉他的身体,就纷纷回家拿来糯米团投入江中,以免鱼虾糟蹋屈原的尸体,后来就成了吃粽子的习俗。看来,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与纪念屈原相关,有唐代文秀《端午》诗为证: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万水千山粽是情,糖馅肉馅啥都行。糯米沾着红枣香,粽叶包着朋友情。不管怎么说,听完我的介绍后,是不是又知道了很多端午节的知识呢?

有关端午的演讲稿篇3

各位老师,同学们,早上好,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 祭端午 念先祖 弘扬传统文化.

端午节马上就要来临了, 对于这个中华传统节日大家一定是相当熟悉了,端午有许多别称,其中我最喜欢的一个叫夏节——端有初始的意思,而节日一到来,便代表了夏天的开端,一股清新之风扑面而来。在这一天,传统是要吃粽子、赛龙舟、喝雄黄酒,作家汪曾祺先生也介绍了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贴五毒、吃十二红等有趣的地方风俗。这些不知道传承了多少年的东西,才是传统的老底子。但现在随着社会的愈加进步,竟连这样温暖的东西都在慢慢消失。

据史记记载,春秋时期,楚国有一位大臣屈原,他倡导聚贤授能,联齐抗秦,却遭到其他贵族的强烈反对,屈原被迫离职,还被赶出都城,他的诗句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现在读起来仍能感受屈原的节气和伟岸,后来秦军攻破楚国都城,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于五月五日抱石投江而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我们国家在20xx年将端午节设立为国家法定节日,就是让同学们充分感受端午节的氛围,不要忘记我们的传统文化.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外来文化的大举入侵,一部分人不在眷顾流传几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而是将目光转向了 圣诞节 愚人节 这样的西方节日. 面对这种现状,我们更加要重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学习.并且要热爱和保护我们的民族传统,

可能很多同学还不知道,我们中国几千年流传下来的端午节,几年前已近被亚洲某国拿来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请为他们的国家文化遗产,并获得成功 .看到我们国家的传统文化却成了别的国家文化遗产,我们除了惊讶和尴尬,更应该问自己,我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了解多少,学习了多少,做出了多少贡献呢?

中国的传统节日五彩缤纷,传统文化内涵丰厚,留存着人类独特的文化记忆.对先祖创造的历史文化遗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中华文明需要我们共同传承,同学们,我们从积极学习和保护我们的传统节日和传统文化,让古老的华夏文明焕发新的风采~!

有关端午的演讲稿篇4

老师、同学们:

“彩旗夹岸照蛟室,罗袜凌波呈水嬉,终人散空愁暮,招屈亭前水车注。”刘禹锡这首《竞渡曲》记叙的是沅江一次赛龙舟的活动。端午节,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酒,龙舟下水喜洋洋。这些,都是曾经端午节上最热闹的活动,传统节日是民族智慧的结晶和文化遗产,是民族的精神家园。春节、端午、中秋节已经成为民族文化的象征,彰显着全民族的文化认同感和凝聚力,中华民族分布如此广泛,却能保持强烈的民族认同感,相当程度上得益于节日民俗的存在。这些节日已经成为全社会、全民族的共同节日,体现着共同的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在"端午节"——到来之际,我们更应该弘扬中华民族文化的节日。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节奏的加快,外来文化的大举入侵,中国人不再眷顾流传几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而是将目光转向了“圣诞节”“愚人节”这样的节日。

...
《有关端午的演讲稿6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