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让自己在调查中的经历都记录下来,我们要认真写调查报告,在一场有意义的调查结束之后,大家往往都会写一篇全面的调查报告,品读360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食品社会调查报告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食品社会调查报告篇1
一、活动项目:
食品添加剂调查
二、活动目的:
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现代人的生活对饮食起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民以食为天”,食品有关的问题自然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焦点!近来媒体曝光了多家食品生产商的食品存在不安全的因素,得到了各界组织以及广大群众高度重视,食品安全被推到了风口浪尖的地位。群众已经认识到的不安全食品主要有:注水猪肉;农药残留较多的蔬菜水果;市场上的假酒、假饮料、假油、假米、假调料;对人有致癌危险的商品;经过现代技术加工的膨化食品、方便面、果冻和很多零食;抗生素、色素残留超标的食品;各种过期的、防腐剂、添加剂含量超高的食品;没有保鲜措施的贮藏品,不卫生的散装食品等。
这次主要了解各种食品的食品添加剂添加情况,了解食品添加剂的基本知识;增强食品安全意识。
三、活动过程:
1. 到超市副食品,查看食品包装袋上标注的有哪些食品添加剂;
2. 记录食品添加剂的名称;主要有稳定剂、柠檬酸、乳酸、甜味剂、综合香料、附加剂、甜蜜素、糖精钠、安赛蜜、阿斯巴甜等,基本每一种食品中都含有添加剂。
3. 采购样本:根据的种类,采购了肉食、饮料、速冻食品和休闲零食四类食品。
4. 利用网络了解食品添加剂和相关知识:
(1)食品添加剂的作用:合理使用可防止食品腐败变质,保持或增强食品的营养,改善或丰富食物的色,香,味等。
(2)使用食品添加剂的必要性:如不使用防腐剂,则变质的食物会引起食物中毒。另外,防腐剂还可以杀灭曲霉素菌等产毒微生物,这无疑是有益于人体健康的。
(3)食品添加剂的安全用量:对健康无任何毒性作用或不良影响的食品添加剂用量,用每千克每天摄入的质量(mg)来表示,即mg/kg。
(4)不使用有毒的添加剂:如新闻中报道的瘦肉精、人工合成色素(做染色馒头)、吊白块(做有毒腐竹)等。
四、活动收获:
1.要养成正确认识和防范食品添加剂的意识,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2.买东西务必养成翻过来看包装背面“配料表”的习惯。尽量买含添加剂少的食品。
3.选择加工程度低的食品,加工度越高,添加剂也就越多。如购买的速冻类的馒头、薯条、鳕鱼片等,标注的添加剂就很少。
4.不要贪图便宜货。俗话说“贱钱无好货”,事实上在小摊上买的零食,含的添加剂很多。
5.要树立“简单的怀疑”精神。“为什么这种蛋糕的颜色这么漂亮?”“为什么这种零食会这么便宜?”具备了“简单的怀疑”精神,在挑选加工食品的时候,真相自然而然就会出现。
五、活动总结
这些知识,让更多的人了解到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和提高了安全消费能力。大多数人还是很关注食品安全方面的问题的,可见近年来食品安全方面出现的问题已经引起了大部分人对食品安全的重视,并采取了一定的行动,但应有少数人还没有重视到食品安全的问题,对此我觉得可以有针对性的对食品安全问题做一定的宣传。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直接影响着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因此饮食安全责任重于泰山。,因此食品的安全问题也是十分重要,而且也已经得到广泛的关注,很多问题亟待解决,这也让我们看到了食品专业的发展前途和任重道远,希望城市政府能够切实加强对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视,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各方面向民众散发食品安全知识。
六、大学生暑期社会社会实践活动意义重大,鼓励更多的人参与到这支庞大的队伍 中来。
我们通过大学学习后,要想尽快的成为现代化建设的有用人才,适应社会的需要,就要在学习期间,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认识社会,认识自己的社会位置,明确自己的历史使命,激发自己的学习热情,调整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战胜各种困难和挫折,锻炼意志和毅力,为适应以后的工作做一定的准备。
社会实践是知识创新的源泉,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把学到的知识用于实践,在实践中继续学习提高,才能真正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实践已充分证明,社会实践促进了大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我们从与人民群众的广泛接触、了解、交流中受到真切的感染和体验,从无数活生生的典型事例中受到深刻的启发和,使思想得到升华,社会责任感得到增强。在实践中,我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得到进一步的强化,提高了认识能力,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真诚的希望更多的大学生积极参与到这支光荣而庞大的实践队伍中来。
食品社会调查报告篇2
20xx年,我国主要食用农产品与食品供应数量继续保持总体稳定态势,质量安全保障水平总体呈现逐步向好的基本格局;以推进食品安全风险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主线,食品安全风险治理能力实现了新提升。深入贯彻落实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全面实施食品安全战略,建立科学完善的食品安全风险治理体系,提升食品安全风险治理能力,坚决遏制系统性食品安全事件,有效防范食品安全风险是十三五期间食品安全治理的基本任务。
一、食品数量安全与质量保障水平
1.主要食用农产品的生产与市场供应。全国粮食产量达到60710万吨,比2013年增产516万吨,增产0.9%,实现十一年增。蔬菜、水果产量分别超过7亿吨、1.8亿吨,均较上年略有增长。肉类总产量8707万吨,比上年增长2.0%。其中,猪肉、牛肉、羊肉、禽蛋、牛奶产量分别为5671万吨、689万吨、428万吨、2894万吨、3725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3.2%、2.4%、4.9%、0.6%、5.5%,禽肉产量为1751万吨,比上年下降2.7%。水产品产量6461.52万吨,增长4.69%。。
2.食品工业发展状况。食品工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0.8933万亿元的历史新高,比上年增长7.7%。食品工业总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为17.1%,虽比上年的17.8%有所回落,但仍然保持在一个合理的区间。食品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7.6%,其中,农副食品加工业增长7.7%,食品制造业增长8.6%,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增长6.5%。食品工业增加值占全国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11.9%,对全国工业增长贡献率达11.0%。
3.主要食品产量。小麦粉、大米、精制食用植物油、成品糖、鲜(冷)藏肉、冷冻水产品、糖果、罐头、酱油、食品添加剂、发酵酒精、白酒(折65度,商品量)、葡萄酒、软饮料、精制茶等16类食品产量保持增长;速冻米面食品、方便面、乳制品、冷冻饮品、啤酒等5类食品产量不同程度地下降。总体而言,主要食品品种供销两旺,产量持续增加,食品市场供应充足,有效地保障了食品数量需求。
4.主要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蔬菜、畜禽产品、水产品、水果、茶叶质量的监测合格率分别为96.3%、99.2%、93.6%、96.8%、94.8%,主要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总体稳定。由于农业生态环境恶化等源头性因素的影响,我国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稳定提升的基础较为脆弱,仍然需要坚持不懈地努力。
5.食品加工制造环节的质量安全状况。食品加工制造环节的国家质量抽查合格率为95.7%,但方便食品、蔬菜干制品、糕点、饼干、调味品、熏烧烤肉制品和瓶(桶)装饮用水等抽检合格率仍然偏低。国家有关部门分阶段监督抽检的数据显示,在粮食及其制品中,除方便食品、米粉制品和玉米粉等抽检合格率较低外,其余粮食及其制品的抽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