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总结的写作都是需要建立在将工作情况梳理好上的,我们可以在工作总结中写自己的收获,当然不足之处也要及时反思,以下是品读360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中考工作总结参考7篇,供大家参考。
中考工作总结篇1
远离中考已经一个多月了,作为一名老师,倍感轻松,不论考的咋样,都是过去时了,但是留给我的,还有一些值得思考的东西。
在教学方面,我的感觉是不算很成功,但是也并不意味着我是失败者,我所带的三个班级,就学校制定的特有、学优、达成等各项指标完成起来是非常困难的,从我接手这三个班级的那一天起我就非常清楚。屡次的考试成绩也验证了我的看法。因为这三个班级他们的总分目标从来就没有完成过,而且不止差一个两个,特别是特有目标,有的班级会差七八个甚至更多!也就是班级的底子就不是很好,可以说是非常差的底子!一年以来,班级的成绩起起落落,但是目标对他们来说,终究是目标!或者说是理想,不客气的说是梦想而已。这种情况班主任是最清楚的!学优目标和达成目标稍微好一些!所以没完成目标是理所应当的事情!这不是为自己和班级狡辩!
好在我有心理准备,毕竟我们不能为目标而教学,一如既往的全身心的投入!一旦到了课堂就什么都忘了,眼里只有学生,脑子里只有教学,在课堂上是我精神最饱满的时候,我很欣慰我有这样的状态!再差的班级也有考学的学生,再差的学生寄托着家长的美好的愿望,所以我不放弃!要对得起班级,对得起学校,对得起班主任,对得起家长!
很感谢班主任,三个班级的情况虽然不好,但是我看到的是三个班主任的不放弃的执着,从课下到课上,随时都可以看到他们督促和监督的影子!课下他们会和课代表一起检查学生的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检查同步学习完成的`情况,在课上,他们经常坐在班级,虽然他们在改自己的作业,但是那种无形的监督给我教学工作的顺利实施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特别是到最后,他们会把课活时间给了地理和生物,非常宝贵的时间,使得学生的学习任务可以不用延伸到课下。
第三是感谢生物组团队,这是一个非常可怕的团队,机会可以用拼命来形容,xxx老师、xxx老师、xxx老师、xxx老师,不仅在教学上群星闪耀,在课下也是从没闲着,认真备课,不断听写,不断找学生谈话,不断的检测!在这样的团队中,想不尽力都不可能!也是他们带给我勇于拼搏的力量!
遗憾还有,但愿在来年再弥补!比方说在备课方面有些粗线条,不够精细化。在学生学情了解方面还做的不够,与班主任的交流还有欠缺等等。
担任着九年级的班主任,带着八年级的课,受着双重的压力,能挺过来,我都感觉到是一个奇迹!随着年龄的增长,明显感觉精力有限,两头都想兼顾,而且能做的很好,实在是很困难,但愿以后不要再有这样的教学方式!
中考工作总结篇2
“此刻的学生越来越懒了,越来越难教了”,这是在办公室里与其他老师常谈论的话题,这也似乎成了许多老师的共识。本学期在课堂教学中,也常常会遇到这样一些问题:学生精神不集中、对一些难以理解的数学知识不愿多做思考、提问题时只有少数同学举手或是得到一问一答式的回答等等。应对这个现实,我觉得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创设愉快的学习气氛,遵循学生认知规律,挖掘他们潜在的潜力,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成为学习数学的主人。我有以下的几点认识:
1、学生思维与表达有差异,就应允许思维慢的学生有更多思考的空间,允许表达不清晰不流畅的学生有重复和改过的时间,更重要的是允许学生有失误和纠正的机会。使学生处在民主、平等、宽容的教学环境中,确保他们拥有自由支配的时间和主动探究的心态,常常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使产生他们创新的欲望。勇于创新,善于创新。
2、要尊重学生的意愿,挖掘学x生潜力,把学生从知识为中心的传统教学的体系中解放出来,让学生参与生活实践,在课堂上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中的认知结合起来,不妨讲讲一些课外知识,比如历史、时事、自然、科学等等方面的知识,与学生共同讨论分享,增长学生的知识;
3、教学过程能够由指令性操作活动向自主性探索实践转化。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动手实验、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课堂教学应当走过这样的过程,“学什么……为什么学……怎样学……用在哪”学生要学习新事物,除了自身对新事物的兴趣外,体会到学习的必要性,学习的价值。
如教学《探索规律》这一课时,传统的教法是直接给出日历的规律,然后应用这些规律件进行相应的练习,而新的'教学方法却安排了比较充实的实践、探究和交流的活动。首先提出了一个问题:日历的套色方框中的9个数之和与该方框正中间的数有什么关系这个关系对其他这样的方框成立吗这样能够激发学习动机。问题提出后,鼓励学生透过观察、比较、交流,在由特殊到一般的过程中逐步探索出最后的结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仅得到了日历中的规律,同时体会了分析问题的一种方法,积累了数学活动的经验,感受到学习的成功,体会了学习的功效,整个过程让学生动口,又动手,适时地进行动手操作活动,而教师只从一个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身份出现,而学生学习主人的姿态、使其主动参与操作、讨论、汇报交流、提问、质疑、争论的全过程,提高其分析问题,辨别问题,创新发展的潜力。
4、课堂提问由问答式教学向学生独立思考基础上的合作学习转变。
传统教学的整个教学过程,基本上是师问生答的问答式教学。教师问得浅显直露,无思维价值,探索的空间太小,学生不假思索地回答。师问生答,似乎是启发式教学,实际上是灌输另一种表现形式。久而久之,学生就懒得思考,从而导致其发散性思维、求异思维、探索性思维就泯灭了,哪里还有创造潜力在教学时如果能让学生一向处于发现问题,提出自己的猜想,进行实验等问题状态之中,学生就能用不同的眼光观察事物并发现问题,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进行探究,构成独特的个人见解。学生有了充分展示自己的思想、表现自我的强烈欲望,才会在不同意见或见解的相互碰撞中产生创新的思想火花,才能因自己富有创意的做法或观点得到他人的认同而产生强烈的心理满足感与成就感,才能在学习互动的过程中学会竞争与合作,增强团队互助合作的精神。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我们欣喜地看到传统的理解式教学模式已被生动活泼的数学活动所代替。课堂活起来了,学生动起来了:敢想、敢问、敢说、敢做、敢争论,充满着求知欲和表现欲。在“以学论教”的这天,结合一些具体案例,从学生的变化看课改,别有洞天。
因此,我觉得要想教好学生就要做到:
1.倾听学生说,做学生的知音。
2.相信学生能做好,让学做,独立思考、独立说话,教师要诱导发现,凡是学生
能做的不要包办代替。
3.放下老师的“架子”和学生交朋友,来一个变位思考,让学生当“老师”。
4.教学上掌握好“度”及时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潜力。
5.加强课堂教学的灵活性,用书要源于教材又不拘于教材;要服务于学生又要不
拘一格;加强课堂教学中的寻求规律的教学。这样,不仅仅使学生学到知识,而且还培养了学生探究规律的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
6.诚实守信,严传身教,教书育人。
总之,教育学生就要从正面解决问题,而不是抱怨。教师与学生互相尊重,理解、
信任;教师要爱学生,用心去爱,用行动去爱,对于学生所犯错误,不能只批评不教育,要宽容善待,并给他们改正错误的机会。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教学基本功要过硬,教学业务潜力要强,教学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