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的活动总结可以帮助我们评估活动的合作伙伴关系,为合作伙伴的选择和管理提供参考和优化,写活动总结有助于我们总结出活动中的参与者满意度和需求反馈,下面是品读360小编为您分享的三亮三比三评活动总结6篇,感谢您的参阅。
三亮三比三评活动总结篇1
为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不断巩固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活动成果,认真落实“三严三实”要求,以做群众满意的党员干部为目标,以“亮身份、亮标准、亮承诺,比技能、比作风、比业绩,领导点评、党员互评、群众评议”为主要内容,引导各支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积极推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引领广大党员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提升服务能力,为社会科学发展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
巴扎尔社区党支部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在全体党员中深入开展“三亮三比三评”活动,引导广大党员亮身份、转作风、做表率。
根据上级党委有关安排,巴扎尔社区结合实际,把此项活动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认真筹划,精心安排,创新载体,丰富内涵,巴扎尔社区以“亮身份、践承诺、树形象”活动为载体,通过多种形式落实党员公开承诺,使党员有效置于群众监督之下使“三亮三比三评”活动收到了实效。
本次活动,巴扎尔社区“两委”班子成员及全体党员在工作方面、服务群众、提高素质、提高效能中创先争优。着力抓好与群众联系密切、高度关注的问题,不断改进作风、强化服务,使群众满意,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创先争优”活动给他们带来的变化和实惠。为将此项活动顺利开展巴扎尔社区组织召开专题组织生活会。社区党支部以座谈会、讨论会形式,召开组织生活会。每位党员对照先进和优秀党员的具体标准进行讨论,并根据本单位、本岗位实际和党员群众、服务对象及社会需求,确定各自承诺内容,做到党组织有承诺、每一名党员有承诺,承诺内容具体实在,切实可行,避免空泛。
通过此次“三亮三比三评”党员承诺活动,全体党员能够以身作则,积极引导广大党员当标兵,树榜样,作表率。
三亮三比三评活动总结篇2
为深化“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进一步树牢党员干部勤政、廉政意识,充分发挥好农村基层组织坚强堡垒作用,共谋发展思路,加快推进扶贫攻坚工作,今年7月,竹管垅乡党委、政府结合当前中心工作制定了《开展“三亮三比三破解”活动 深化“两学一做”学习教育 加快推进扶贫攻坚工作实施方案》,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主体,贯穿全乡经济社会的各项工作,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在全乡党员干部中开展“三亮三比三破解”活动。
活动将全体乡村党员干部分成三个学习小组,每个学习小组以包片区党员干部及村主干组成,乡党委书记、政府乡长、人大主席分别担任学习小组组长,形成主要领导带班子、班子带党员、党员带干部和村干部的“传帮带”干部管理机制,提出了三条推进措施:即亮身份、比学习、破解党员教育开展难问题;亮职责、比作风、破解党员队伍管理难问题;亮承诺、比业绩、破解战斗堡垒作用发挥难问题。通过党员工作期间佩戴党徽亮明身份、搭建“四学一讲”学习的平台、召开专题学习讨论会等形式,各学习小组将开展三次以上主题学习,提出三个以上推动社会经济及全乡产业发展的建议、领办三件以上为民办实事项目和选树三个以上先进典型。
竹管垅乡于7月初召开了全乡干部“三亮三比三破解”活动动员会,全面部署实施方案内容。日前,各学习小组分别组织召开了“三亮三比三破解”学习小组讨论会,学习小组成员针对当前精准扶贫工作、“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等进行了充分讨论,大家献言献策、集思广益,各村也对下阶段的工作和领办的事项提出了具体的思路。通过活动开展,将进一步转变干部工作作风,促进乡村两级干部联动,共同推进扶贫攻坚、产业发展、集镇容貌、党风廉政建设等工作,共同推进全乡经济社会发展,加快实现“生态茶乡·宜居家园”建设。
三亮三比三评活动总结篇3
小学生一天中的大部分时间,除按照课程规划规定的科目上课,仍有许多课余时间由学生自由支配。小学生正处于发育阶段,他们精力充沛,活泼好动,富于幻想,对周围一切都感兴趣。但是,要想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仅靠通常为完成教学进度而设置的课堂教学是不够的。这是因为传统的课堂教学本身有局限性:首先是为在确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学计划,传统的课堂教学内容常常安排得过满,不利于充分发挥教与学双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次,传统教材虽然经过了反复推敲,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有利于实施循序渐进的完整的教学过程,但是传统教材不大容易改动,不能经常反映出新思想、新进展,因而限制了学生思维水准的发展。ピ僬叱て谝岳矗不少教师习惯于教授传统的内容,适应传统的课堂教学环境,教学方式也是几十年一贯制,缺少创新精神,缺少时代气息。这样,当然很难培养出具有创造力的优秀学生。因此为了弥补传统的课堂教学的局限性,我们应提倡积极开展课外活动。课外活动的设置,顺应了素质教育发展的迫切需要,是落实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大举措,是新的教育教学观,价值观在课程教学领域的具体表现,是21世纪人才培养模式的一种新的探索。
在课外活动中,可以满足学生关心国内外大事、思索人生价值的精神需要,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提高他们分辨是非、真伪、善恶、美丑的能力;学生走出课堂,接触实际,接触社会,能够激起他们革命理想的火花,培养他们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思想感情;还可以培养学生缜密的科学态度,培养他们为实现一个目标而努力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克服困难的毅力,以及团结互助、爱科学、爱劳动、遵守纪律、爱护公物等品德。由此可见,开展小学课外活动事在必行!那么,开展课外活动有哪些具体的作用,又有哪些应该注意的事项呢?对此,本文进行一些初步的探讨。
一、课外活动的综合性和实践性改变基础教育单一的课程结构
1986年,《义务教育》正式颁布,义务教育的课程体系有了变化,主要是在国家规定的课程之外,允许地方安排一定的课程,但课程编制仍以分科为主。这种分科主义的课程过于强调知识的逻辑,为了有效传递知识而把知识分科。知识的日积月累,导致分科愈来愈细,学科之间的鸿沟日益加深,学科的封闭性越来越强。而真实的的、生活的知识都是整合的、变化的、开放的、不断生成的,因此,这种分门别类的知识远离了学生的经验世界,滋生了人的片面发展,越来越偏离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培养目标。人的全面发展呼唤强调人的整体性,社会的整体性和生活的整体性的整体主义课程观。综合实践活动从这种整体主义的课程观出发,倡导学生自主探索,在自身的体验过程中关注人与自我、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的关系,把人、社会和自然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从而通过改变单一的分科课程这种人与人的整体性不相称的课程结构,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创造条件。
课外活动是相对于课堂教学活动而言的,它是指除学校有组织的课堂教学活动以外由学生开展或参加的各种活动,包括周会、团队活动、科技活动、文娱体育活动、卫生活动等等。课外活动与课堂教学相比,具有许多特点。
(一)广泛性。课堂的狭小天地,也可以不受教学计划、大纲、教材以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只要是能拓展学生视野,扩大其知识面,培养学生某方面的能力,或者只要是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活动都可以开展。
(二)多样性。课外活动的形式生动活泼,活动的内容丰富多彩,每个学生都可从自身的实际出发选择和参与到各种各样的课外活动中去,使学生的课外生活呈现多样化。客观上,学生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他们既有发展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