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前准备好详细的教案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差异,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服务,教案是教师在上课前需要准备的一份教学的文件,以下是品读360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幼儿关于力的科学教案优秀5篇,供大家参考。
幼儿关于力的科学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拆笔、装笔、换笔的过程中探究材料之间的关系,获得有关空间关系的经验。
2、在拆拆装装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活动准备
1、课前收集:拆装难易程度不同,配件不同的笔及与之相匹配的笔芯若干。
2、教师演示用的水笔和圆珠笔。
活动过程
一、给水笔换笔芯
1、教师:这些水笔的笔芯已经用完了,请你们给水笔换上新笔芯。
2、幼儿操作
3、引导幼儿演示并讲述自己的装拆过程,说出理由。
教师:你是怎样打开的?
二、给圆珠笔换笔芯
1、出示一支圆珠笔,引导观察圆珠笔的笔头会伸缩的特点。
2、幼儿换笔芯,教师重点观察幼儿如何选择笔芯,在装笔过程中遇到什么困难等等。
3、师生共同探讨在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教师:你拆开了圆珠笔发现了什么?
(引导幼儿认识弹簧、笔芯套等)
教师:你遇到什么困难,谁有办法解决?
4、幼儿再次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三、分层操作
1、鼓励能力强的幼儿尝试给更复杂的笔换笔芯,没有成功的幼儿继续努力完成任务。
2、鼓励没有成功的幼儿说说自己的困难,并请同伴帮助解决。
幼儿关于力的科学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知道恐龙生存的三个时期。
2.知道部分恐龙的生存时期。
3.了解展板的意义并合作完成展板的制作。
重点难点:
1.知道恐龙生存的三个时期。
2.知道部分恐龙的生存时期。
3.了解展板的意义并合作完成展板的制作。
活动准备:
三种不同的颜色的泡沫板或海报纸,较大版面的'空墙面,幼儿熟悉的部分恐龙的图片,生存与各时期的部分恐龙的名称。
活动过程:
一、展示图片,请幼儿观察图片,了解恐龙生活在地球上的三个时期的名称及每一个时期恐龙的最要特点。
1.恐龙在很久很久以前生活在地球上,它们存在的时期分为三个阶段,你在这张图上能看出来吗?
2.第一个时期叫三叠纪,看起来是三个时期里最短的,你们看出来是哪一个色块了吗?
3.在三叠纪的晚期出现了恐龙,早期的恐龙是小而轻的。
4.到了侏罗纪,恐龙的种类越来越多了。在侏罗纪晚期,是巨型恐龙最多的时代。侏罗纪是什么色块表示的?
二、出示图片,带领幼儿一起制作展板。
1.我们分别用什么颜色来表示三叠纪、侏罗纪。
2.它们的大小都一样吗?
三、教师将个别较熟悉的恐龙的图片根据出现的时期张贴到展板上,帮助幼儿学会看、用这个展板。(由于在三叠时期出现的恐龙,幼儿都不太熟悉,所以教师可以直接出示几种恐龙,告知恐龙的名字。)
活动反思:
活动的重点是认识三个时期有代表性的恐龙,通过学习,幼儿基本达到了学习的要求。在组织幼儿讨论中因为他们很感兴趣的学习内容,所以幼儿都积极参与讨论,大胆发言。活动的效果比较好。
幼儿关于力的科学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知道蚕豆的种子是绿色的,在深秋种植,到第二年收获。
2、会正确使用一些简单的种植工具:铲子、喷壶等。
3、初步学会种植、管理蚕豆的方法。
活动准备
1、收集蚕豆种子。
2、铲子、喷壶、锄头、铁锨等工具,一块种植园地。
活动过程
1、 观察蚕豆种子
——蚕豆宝宝的`外衣是什么颜色的?
——什么时候种蚕豆?(蚕豆宝宝不怕冷,喜欢生长在寒冷的冬天)
——将颗粒饱满的种子选出备用。
2、师幼共同整理园地
——这块地能下种吗?为什么?先要干什么?该用什么工具?
——观看教师整地并认识铲子、锄头等工具。
3、学习种植蚕豆的技能
——地整好后,怎样下种呢?为什么?(用铲子挖坑。每个坑放2-3颗豆种,盖上土,浇水)
——知道坑既不能深也不能浅。深了豆苗不易长出,浅了会被雨水冲走。
——幼儿种植,教师观察指导。提醒幼儿操作时注意正确使用铲子,注意安全。
活动结束:
蚕豆宝宝已经躲在小坑里了,我们要经常到园地关心蚕豆宝宝,看看它们什么时候发芽。是怎样长大的。
幼儿关于力的科学教案篇4
设计意图:
1、培养幼儿从小爱科学和对科学的兴趣;通过活动,使幼儿感知风的大小与风车转动的速度有关。
2、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目标:1、知道小风车转动的速度与风的大小有关,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2、引导幼儿用各种卡纸、纸杯、等材料制作简易风车,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
3、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4、学会积累,记录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
活动准备:1、麦杆、卡纸、剪刀、纸杯、图钉等。
2、风扇、扇子、等。
活动过程及方法:1、发现小风车转动的原因,做个小风车玩一玩。
2、试试怎样让风车转的快。
活动过程:(一)看一看
出示一个大风车利用班级里面的自然风观察风车的转动(可以在班级开门产生对流风,或是用风扇使风车转动)
提问看看风车是什么样子的?它是怎么转起来的,引导幼儿说出风使风车转动起来。
(二)做一做
给幼儿提供制作风车的卡纸、纸杯,麦杆、剪刀和图钉,让幼儿自由选择学习制作风车
方法略
(三)玩一玩
让幼儿动手玩一玩自己亲手制作的小风车,让幼儿感觉与发现怎么使自己的风车转动起来。
(四)比一比
谁的风车转的快,引导幼儿采用多种方式使风车转的`更快。
(五)想一想
想一想风车为什么有的转的快,有的转的慢,引导幼儿说出实验结果。
教学反思:一次科学活动的开始,应该来自幼儿已有的经验,一次科学活动的结束,并不是真正的结束,应使幼儿有进一步的探索可能,成为获取经验的开始。幼儿是学习的主人,所以我们老师要尽其所有、创设各种学习环境,让幼儿能够用眼看、用耳听、用嘴说、用脑思考,全身心地积极地投入到探究中去,给幼儿自由展现的空间。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中获得知识,学得经验。
小百科:风力机是将风能转换为机械功的动力机械,又称风车。广义地说,它是一种以太阳为热源,以大气为工作介质的热能利用发动机。
幼儿关于力的科学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操作,知道冰是由水变来的。学习说:硬硬的、凉凉的、光滑的。
2、认识冰的特征,对冰的变化产生兴趣和好奇心。
3、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4、能在情景中,通过实验完成对简单科学现象的探索和认知,乐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发现的结果。
活动资源准备:
1、教师熟悉多媒体课件,准备一块冰,制作好的冰花。
2、按小组准备空果冻盒(或让幼儿带来)、颜料水、彩色碎纸、棉线。
3、幼儿读本人手一册。
活动过程:
建议
一、导入活动:观察连线游戏。
1、师生谈话:今天的天气怎样,我们为什么要穿厚衣服呢?
2、教师点击多媒体第一页。
(1)师:小朋友,什么季节穿什么衣服呢,我们来玩连线游戏吧!
(2)师生一起讨论问题,玩连线游戏,点击尝试对不对,一起做出判断。
二、多媒体观察游戏。
1、教师点击多媒体第二页。
(1)师::小朋友,请你来猜一猜这是什么呢?
(2)师生一起讨论观察,说说是什么,冰的样子跟水有什么不同?
2、感受活动——冷冷的冰。
(1)教师出示准备好的冰块,让幼儿来看看摸摸,说说有什么感觉?
(2)引导幼儿用词语来描述:硬硬的、凉凉的、光滑的。
3、教师点击多媒体第三页。
(1)师:让我们大家一起来欣赏用冰块制作的冰灯吧!
(2)点击播放,师生一起欣赏美丽的冰灯,听画外音的介绍说明:
小朋友快来看啊,这美丽的冰灯你知道是用什么堆砌成的吗?对了,是冰雕艺术家用大大的冰块雕刻成的。
看看这匹高头大马,晶莹剔透,好像要跑起来了。
这是用冰块雕刻的房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