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加强个人的分析能力,一定要学会将工作总结写好,大家写工作总结的时候条理一定要清楚明了,下面是品读360小编为您分享的艺术学校工作总结范文6篇,感谢您的参阅。
艺术学校工作总结范文篇1
本学期,初中语文组群策群力,以“大阅读”为中心,立足读本、生本、文本,立足课堂改革,以具体的教学实践为载体积极地开展各项校本工作,现总结如下:
一、校本教研多管齐下,注重课堂有效性。
(一)基于小组合作的试卷讲评课研讨活动。
初一段老师在共同学习《新教材》的基础上对小班化教学作出了许多有意义的探索。郑然老师的《夸父逐日》对班级进行合理分组,并布置先行学习内容,对学生的疑问进行汇总,有选择地呈现于课堂,而且最有亮点的是,郑老师能有效利用学生的优质品析,贯穿于课堂的探究中。沈雁老师的《华南虎》在课堂形式、内容以及学习成果展现上与郑然老师采取截然不同的教学策略,沈老师结合课前“个性化学案”,以学生的问题以及优质答卷为讨论主问题,展开小组合作学习,以期让学生通过这些合作探究活动,学习正确的答题技巧,并加以训练。在初一这样的教学活动中,我们发现,小组讨论应该选取个人无法解决的内容,明确小组合作的任务,并合规范安排信息反馈。而且,要明确我们的首要抓手是基于学情,教学的起点应是学生的起点而非文本的起点,教师应该清楚学生没教就能会的内容,区别个体学习、集体学习、合作学习等组织方式的不同,注意培养学生评价和反思的能力。
初二、三段老师也在小组合作教学的基础上,对教学改革作出了一定的尝试。杜益苗老师的讲座《有序有章有效地中考复习》、陈喆老师《名著阅读复习》以中考复习为抓手,具体实施安排教学内容。姜蔚老师的《春酒》、徐秋婉老师的《以<春酒>为例谈教学设计》以“你想改变什么,你想通过什么去改变,项目怎样实施,课堂教学能否与项目对接,项目需要指导的问题是什么”为备课方向,实现了学生分组探讨,有效呈现成果的形式。
(二)新教材学习:外出学习,有方向,有总结,有运用。
本学期,语文组参加了各学校的教研活动。此外,组内老师个别还积极参加省市际的语文教学培训会。随时随地多渠道的校本教研活动,丰富了全组老师的教学视野也提升了全组的知名度。
其中最有收获的一次是参加州温市初中语文整合和拓展研修班第一次集训。
1.基础、阅读、写作领域的评价改革倒逼课堂教学发生改变。
“学为中心”——前所未有的关注学生的“学”,不仅关注学什么,而且关注如何学和学习过程。教学改革不只是课堂模式由此及彼的变换,而是意在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促进有效学习的多样实践。
2.多元阅读评价体系和基于内容的写作评价体系对教师素养提出新的要求。
学业考试命题改革最大程度降低过度学习、强化训练的效益,从而减轻学生负担;同时呼应"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改革,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在解题路径的关键作用,从而使学习和考试和谐共振。在实践中,要因文而定,因生而变,不断丰富和变换先行学习的内容和方式。
3.课堂学习任务化
从教学设计走向学习设计。角度的变化,旨在真正指向学生的“学”。改变多年来形成的线性课堂结构,呈注重学生活动的板块性结构。我们可以根据不同文本,不同教学目的,选择不同的阅读方式,任何一种阅读方式都只是丰富多样的阅读形态中的一种,不是全部,不是唯一。任何一种都不能包打阅读教学的天下,更不能包打语文教学的天下。群文阅读只是阅读形态的一种,所以群文阅读不能取代精读,“定篇”阅读不能取代“例文”阅读。
课改的聚焦点,就在于学生怎么学会学习,如何在学习的过程中建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学会怎么做人。最想看到的变化是教师对本质有更加深刻的理解。
(三)我们全组定期开展“二合一研讨”活动。
二、教研反思
(一)先行学习遇到瓶颈。学期初,在全市教研组会议上,教研员阙银杏老师提出先行学习的概念,并要求各位老师在教学中布置学生先行学习任务,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实施有一定难度,组内老师对该概念仍有疑问,需要继续学习研究。
(二)课题研究势单力薄。本学期申请课题研究的老师只有沈雁老师,而小课题撰写又需要大量阅读与课堂案例,而学校实行小班化教学探索仅2年,缺少这一方面的案例研究资料,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还需要每一位老师留心每一堂课,争取为小班化的课题研讨提供更多的现实材料。
艺术学校工作总结范文篇2
一、教学理念的更新.新时期的小学美术有这样一些特征:
首先,美术学习不再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训练,而是一种文化学习,更注重培养人文素养与美术素养,因为在整个人类社会历史中,美术本来就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行为,是在情感、思想的表达、交流中产生发展的;其次小学美术不同于专业美术,它为发展学生整体素质服务: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培养发展学生审美能力、感知力、想象力、表现力等方面的能力,注重培养创新精神,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新强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强调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合作互动学习,强调情感体验,注重学习的过程,注重跨学科学习,通过美术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最终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终身受益。这种要求美术教师在教学中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合作者、辅助者,以学习者的平等的心态参与到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中去,协同合作,师生互动,因材施教,教学相长。
二、教学内容的有效性,可以利用微课进行教学。
教师要善于灵活地运用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教材中一些多余的或深浅度不适合学生的内容进行删减,也可以把自己的经验和见解结合进来。
三、教学结构的有效性。
以往的教学模式都是教师先讲,学生后画,所占时间偏长,比较枯燥。应采取以下方法:一是采用边讲解边示范、边练习、边辅导的分段教学法,这样有利于教师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纠正,提高学生的兴趣。二是改课前回顾评议上次作业为课尾当堂总结,减少学生的遗忘。三是改课下批改作业为课上当面批改与课下批改相结合。课上批改可以面对面地纠正、示范,很直观形象。但由于时间有限,教师不可能当堂全部批改,因此必须以课下批改来补充。
四、教学方法的有效性。
中小学生绘画教学要尽量避免枯燥,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潜下心来认真研究教材。根据学生的特点,用新颖、实用和科学的教学手段来授课。五、学生作业评价的有效性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新的教学评价改变了以往只重结果不重过程,只重教师不重学生的观念。美术课堂评价经常会出现只有个别学生作品得以展示作品、参与评价,评价还存在教师一言谈的情况,展示、评价的全体性、全面性不够,不利于学生的兴趣的培养和全面发展。
因此,有效的评价观也是美术课堂有效教学的关键。儿童之间在心理和生理上存有极为相似之外,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东西——丰富的想象力和大胆的表现能力。学生与学生之间更了解彼此的兴趣、爱好,更容易沟通情感,更能读懂其美术作品的内涵。因此,在儿童绘画评价中我们可以在学生自我评价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其他学生共同评价,让同学之间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对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可以得到及时的解决。让学生相互评价,用学生的眼光欣赏学生的作品,是美术老师不可替代的。对学生的情感进行培养,也是我们美术的目标之一。有些教师误认为学生的作业漂亮美观,教学就算成功了。其实不然,他们只看到了作业完成后的效果,忽视了儿童的作画过程。在教小朋友画《下雨了》一课时,其中有个小朋友的画面中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