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在课堂上有好的表现,我们一定要提前制定好教案,通过教案的内容是能看出教师的教学能力的,以下是品读360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中班幼儿数学活动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
中班幼儿数学活动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学念儿歌《会转的轮子》。
2.认识不同的图形,知道圆的东西可以转动。
活动重点:学念儿歌《会转的轮子》
活动难点:
认识不同的图形,知道"圆"的东西可以转动
活动准备:
1.课件。
2.小朋友每人自带一样会转动的玩具。
活动过程:
一、谈话
1.播放课件,区分三角形、正方形和圆形的不同特点。
2.请幼儿展示自己带的可以转动的玩具,介绍玩具是怎么转起来的。
3.播放课件看看还有哪些会转动的东西。
4.幼儿自由讨论:什么样的东西可以转动?如果把轮子变成正方形或者三角形行不行?
二、学念儿歌
1.教师播放儿歌。
2.请幼儿学念儿歌。
3.说说自己看到的还有哪些东西也有轮子在转。
4.展示了不起的轮子,看看有轮子的东西。
三、玩一玩
互相交换自己带来的可以转动的玩具,大家一起玩一玩
中班幼儿数学活动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能不受排列形式影响正确感知10以内数量。
2、在拼摆图形中,感受空间方位的变化。
3、能安静的进行数学操作活动。
活动准备
每人一盒火柴(或塑料小棉签),教师事先拼好的范例《有趣的数学》,水彩笔。
活动过程
1、学拼火柴棍图。
(1)教师用展示范例,请幼儿在桌上用火柴棍拼摆出来。
(2)请幼儿说说用了几根火柴棍。
2、按一定数量的火柴棍拼图。
(1)请幼儿用一定数量的火柴棍拼拼摆摆。
(2)说说自己拼出了什么?如用4根火柴棍,你拼出了什么?用6根火柴棍呢?
3、练习《有趣的数学》中的"数一数,连一连"。
请幼儿根据画面内容,将相同数量的图片用线连接起来。
4、教师小结,结束活动。
一、活动目标:
1、在拼摆图形中,感受空间方位的变化。
2、能不受排列形式影响正确感知7以内数量。
二、活动重难点:
在拼摆图形中,能不受排列形式影响正确感知7以内数量。
三、活动准备:
1、教师范例若干,1——7的数卡2、火柴棍人手7根,幼儿画册,铅笔、橡皮。
四、活动过程:
一、导入出示火柴,提问:
这是什么?你在哪里见过它?它有什么用?
生活中你能不能用它来玩火?为什么呢?
教师小结:火柴棒是用来点火的,玩火很危险,小朋友们在家不能玩火。但是,今天老师用它拼出了许多好玩的图形,请大家来看一看。
二、学拼火柴棍图。
1、尝试拼拼图。
1)教师一一出示范例,请幼儿在桌上用火柴棍拼摆出来。
提问:这像什么,请你用自己的火柴棒试试拼一拼。
2)分别说出用了几根火柴棍。
提问:你拼出来了吗?你用了几根火柴?
2、按一定数量的火柴棍拼图。
1)教师请幼儿用一定数量的火柴棍拼拼摆摆。
教师出示数字4,提问:这是几?请你们为数字4拍手。
师:4可以表示4根火柴,请你数出4跟火柴。
请你用4根火柴拼一拼,摆一摆,看看你能拼出什么。
2)集体介绍。
提问:你用4根火柴棍拼出了什么?
教师依次出示数字5、6、7,让幼儿拼一拼、摆一摆。
三、幼儿操作练习。
1)请幼儿完成《幼儿画册》中“拼拼数数”。
先请幼儿按图拼摆出图形,再用点子标出用了几根火柴棍的数量。
2)展示幼儿操作结果,集体点评。
四、教师小结。
今天小朋友们很能干,用火柴棒拼出了各种各样的东西,老师会把火柴棒放在游戏角里,请小朋友们下次玩游戏时用更多的火柴棒去拼一拼,摆一摆,看看还能拼出什么!
中班幼儿数学活动教案篇3
教材分析
中班幼儿对颜色和形状已有初步的感知,多数幼儿能进行简单的分类,而按照图形的两种属性进行分类,对他们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为帮助幼儿学习按照物品的两种属性进行分类,本活动创设了“小熊饼干店”的情境,伴随欢快的“做饼干”律动,带领幼儿进入情境,复习学过的图形;“帮小熊整理饼干”引发幼儿思考,在互动探讨、自主操作中,按照饼干的某一特征进行分类,
体验助人的乐趣;在“送饼干”的游戏中,通过师幼、幼幼互动,尝试按自己的需要“取”“送”饼干,幼儿两两分组尝试按照两种特征分类;最后环节帮助小熊“整理店铺”,让幼儿在整理饼干模具、盘子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按照物品两种属性进行分类,养成按类别整理物品的良好习惯。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习按图形的两种特征进行分类。
2、尝试根据饼干的颜色和形状整理货架,并能按自己的需求进行“买卖”活动。
3、乐于参与整理活动,体验帮助别人的快乐。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ppt;幼儿每人一套(红黄蓝三种颜色)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饼干货架图片。
经验准备:关于各种形状的初步经验。
活动建议
1、出示“小熊的饼干店”,复习四种形状和三种颜色。出示课件“烤饼干”,出示饼干图片,激发活动兴趣。
幼儿交流讨论饼干的颜色和形状,复习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
种形状和红黄蓝三种颜色。
提问:饼干一样吗?哪里不一样?有什么形状、颜色的饼干?正方形(圆形、长方形、三角形)有什么特点?
小结:饼干的颜色不一样:有红、黄、蓝三种颜色;形状也不一样:有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四种形状。
2、“帮小熊整理饼干”,引导幼儿根据形状或颜色摆放饼干。
(1)出示各种颜色、形状的饼干,请幼儿尝试为幼儿整理饼干店。
提问:你想用什么方法整理饼干店,怎样整理能让小熊更快地找到想要的饼干?
(2)幼儿每人一份操作材料,尝试根据饼干颜色、形状为小熊整理货架上的饼干。
(3)出示饼干货架,引导幼儿交流分享帮助小熊整理饼干的方法。
提问:你是怎样帮助小熊整理的?猜猜小熊会怎么说?小结:可以按照饼干的颜色或形状摆放整齐。
3、分组游戏“买饼干”,练习按形状、颜色两种特征摆放饼干,体验帮助别人的快乐。
(1)师幼分别扮演不同角色,进行“买饼干”的游戏。
提问:我要红色圆形的饼干,一共有几块?怎样能快速找到?
小结:可以先形状,在找到相应的颜色;也可以先找到相应的颜色,再找形状。
(2)幼儿分组游戏,巩固按照形状、颜色两种特征进行分类的技能。
(3)每组提供一个大的货架,鼓励幼儿挑战小组合作按形状、颜色两种特征摆放饼干。
4、“整理店铺”迁移生活,拓展应用。
出示课件,幼儿尝试根据图形的两种特征进行分类,激发整理的欲望。图一:10元、5元纸币和1元硬币
图二:星形、心形等各种形状的饼干模具乱七八糟在一起图三:卖空的饼干盘子(大小、形状不同)
图四:小熊进货(增加形状和颜色),激发幼儿进一步探究的欲望。
活动延伸
在益智区提供更多图形供幼儿进行分类游戏。
中班幼儿数学活动教案篇4
活动设计背景
4岁左右的幼儿已经开始掌握计数活动,并学会按计数活动的要素进行计数,形成了最初的数概念,根据幼儿计数能力发展的顺序,培养幼儿计数技能,提高幼儿手口一致的点数能力,我特制订了此活动。
活动目标
1.主动参加计数活动,体验多种形式计数的乐趣。
2.复习1-5以内的点数及认数,能手口一致,学习按数取物,并知道数字的实际意义。
3.能用语言大胆表达操作结果。
教学重点、难点
1.1-5以内的数能手口一致是本节课的重点。
2.用语言表达是本节课的难点。
活动准备
?生日快乐歌》音乐磁带,玩具小动物4个v小狗、小猫、小羊、小猪w实物苹果2个,小鱼3条,骨头4根,5以内数字卡,蛋糕图片1张v蛋糕上面有5支蜡烛w,操作盘幼儿人手一个,积木若干,衣服一件。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
老师:“今天有一位特别的小客人要到我们班做客,小朋友想知道他是谁吗”?
出示玩具小猪,老师:“这是谁呀?今天小猪特别的高兴,你们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