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前写好工作计划可以为项目提供透明度,让所有相关方都了解进展情况,通过工作计划,可以评估工作的进展并及时调整策略,下面是品读360小编为您分享的声乐组工作计划6篇,感谢您的参阅。
声乐组工作计划篇1
一.训练目的
1、提高声乐演员的演唱水平,使其增加对歌曲的艺术处理。
2、通过训练,让声乐演员能够熟练掌握演唱技巧,形成正确、清晰的声音概念。
3、使声乐演员增强对音乐的审美能力和表现能力。
4、为参加各种演出与比赛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训练内容
分为歌唱技能,声乐理论的学习、乐理视唱练耳、一定的键盘基础训练,心理素质,几个方面
(1)歌唱技能:每天上午利用一个小时的时间,进行声乐练习
1、 “哼鸣”的基本练习
2、母音的练习
3、 连音练习
4、 顿音练习
5、 连音和顿音结合的练习
6、 保持共鸣位置不变的练习
7、 声音灵活性的练习
8、 结合字声练习(带词练习)
(2)声乐理论的学习、乐理视唱练耳、一定的键盘基础训练:
a.声乐演员要做好理论知识的笔记,如歌唱的姿势、呼吸、发
声、共鸣、吐字、歌唱中的松与紧、声音的靠前与靠后、打开喉咙、等等一系列的理论知识,并进行理解消化,把科学的理论转化成自己实践的有效帮手
b.学习乐理知识,使自己具备正确的认谱、记谱、写谱和理解音乐、表现作品的基本能力。
c.视唱练耳练习,包括音程,和弦,调式,调性,节奏,节拍,旋律,视唱等。
d.声乐练习或演唱离不开键盘乐器伴奏,所以掌握简单的键盘基础是声乐训练必备的条件。
(3)心理素质:流畅完整的演唱需要在健康良好的心理调控下进行,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歌唱获得成功的重要保障;完美的歌唱技术又是提高心理素质、增强信心的重要因素。要勤学苦练,掌握熟练的专业技巧,真正做到心中有数,才能自信的站在舞台上演唱
三.具体措施
1、建立考勤制度要认真刻苦,严格遵守训练纪律,保证训练时间,不能随意缺勤。
2.声乐基本功训练采取单独训练和教员上大课的方法。
3.为了尽快提高声乐演员的演唱水平,在训练过程中,采取基本功训练与小练习曲、成品歌曲相结合的方法。
4.定期观看一些名家的演唱和音乐剧,通过不同的演唱风格和
艺术处理方式提高声乐组的整体演唱水平,开拓每位声乐演员的视野。
5.每一季度进行一次业务考核,使声乐演员的业务能力日趋完美,表演水平不断提高
四.训练要求
1、声乐组员在练声房不要大声喧哗,要保持屋内的环境卫生,爱惜钢琴。
2、声乐组员每天遵守作息时间,不迟到,不早退,按时训练,声乐组长做好考勤登记。
3、经常不参加训练或不遵守训练时间的组员,要给予适当的惩罚。
4、组员之间要互帮互助,团结友爱,形成良好的训练氛围
5、训练要积极、主动、刻苦,养成勤学苦练的好习惯。
五.注意事项
1、要注意保护好自己的嗓子,适当地练唱,坚持每天练习最重要,绝对避免用全音量来练习。大声地乱唱,容易使歌唱器官受损。
2、在没有能力唱高音之前,切勿作高音练习,经常唱一组你最满意的音,选择曲目更要谨慎,不要唱不适合自己的曲目。
3、每次练习应有新鲜感,精神集中,感兴趣地练习。
4、练习时要多用慢的、短的乐句作为最初的练习。
声乐组工作计划篇2
为了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满足部分声乐爱好者的兴趣。我校开展了课外兴趣小组,现将本学期声乐兴趣小组的活动计划简介如下:
一、指导思想
声乐是音乐艺术中最容易为儿童喜爱、接受的一种艺术形式。通过对声乐训练,能使每一个孩子都拥有百灵鸟一样美妙动听的歌喉。每一个孩子都是一只快乐的小鸟,他们带着颗颗童心,对歌唱无不充满着美好的向往,对学好这门艺术也无不充满着坚定的信心。而兴趣则是学习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声乐教学不只是让小学生学会几首歌曲,单纯地解决一些声音技巧问题;而是培养小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把所学知识技巧运用到实践中去。
二、活动目标
1、掌握基本呼吸及基本歌唱状态。
2、培养良好的音乐感觉,能试唱二分、四分、八分的节奏。
3、培养学生的协调性,树立团结协作的思想,具备基本演唱二声部合唱的能力。
4、让孩子们在歌声中陶冶情操,启迪聪明智慧,丰富精神生活。
三、活动要求
1、营造宽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在少儿声乐教学中,一开始就要考虑到孩子们的年龄特点,理解孩子的思想,采用人性化的教学,努力创造宽松愉快的氛围。
2、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杜绝揠苗助长
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学习声乐更是如此。孩子学习声乐,精神本身就很可贵。但就其学习的难度也可想而知,学生的条件也不一样,有的条件好,有的可能就差一些,所以,我们要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循序渐进,不要揠苗助长。无论是练声曲还是歌唱曲目都要先易后难,一步一步地进行。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既掌握了知识,又没有感觉到学习的困难,在轻松愉快的体验中信心倍增。
3、注重演唱的情感投入
声乐的演唱是需要投入情感的。我们都知道:无情不唱歌,唱歌为抒情。针对这样的目的,在声乐的教学中,情感的培养就显得比气息、发声等技术训练更为重要。
四、活动对象:
1—-5年级学生,共15人。
五、活动时间:
每周四下午第三节课。
六、活动原则:
1、教师认真的准备好每一次活动,课前认真备课。
2、学生不得旷课迟到,有事需提前向指导教师请假,学生认真完成辅导老师布置的作业。
3、学生积极和辅导老师进行配合,以便使声乐兴趣活动小组开展的具有生动性、活泼性。
声乐辅导计划
1、歌唱的呼吸
声乐是一种抽象的学习,它和钢琴舞蹈不同,是内部肌肉的运动,需要靠自身感觉去控制,它看不见摸不着,而声乐的学习,在初练声时最基本的联系就是要学习如何吸气,吸气不正确,发生就用不上气,所以知道学生联系吸气,让学生吸得自然,并且要求口鼻一起吸较好,一般吸气要求横膈膜周围都装满气,小幅不要过于紧张,在发生用气时,横膈膜保持住与小腹顶上来的气有一种对抗的力度。所以小腹不要过于紧张和僵硬,让它有一个用气的弹性,指导学生反复感觉。
2、上下管道成一条直线
上下管道成一条直线,是一种很抽象的技巧,不是一朝一夕就可理解的,要通过示范和理论结合使学生明白老师的要求,要求学生在发声练习中,放松下巴,从张口到发声做到最自然。
3、声音的亮点
训练发声注意要求声音的亮点,所谓亮点,即头腔亮点有高位置,要做到发声有高位置是一件不容易的事,要达到此要求,要注意学生的气息运用,和上下管道通畅,下把放松,声音自然。
4、咬文吐字
咬文吐字在歌唱中占据十分重要的位置,而对于初学者培养良好的歌唱习惯,更为重要。
5、处理歌曲的技巧
这是声乐最重要也是最高层次的一环,学生首先掌握了发声技巧,有了发声技巧,在处理歌曲时就会得心应手。当然处理歌曲首先理解歌的内容,歌曲的要求,学生对歌曲有了全面了解后对歌曲的处理就会更为容易些。
第1~5周:要求学生建立基本的音高概念,具备基本的模唱能力以及基本的视唱能力,初步的掌握气息运动和闭口音的正确发声。
第6~10周:要求掌握版开口音的发声技巧,并能进行简单的构唱,熟悉歌曲的旋律以及背唱歌词。
第11~13周:对整首歌曲进行完整性的排练纠正不足之处。
声乐组工作计划篇3
通过仪式,创造一种温和专制,让同学明白成人是怎样一种责任,权利,义务以及能力,通过他们自己选择成人,(选择的总是自己想要的)达到激励和的目的。主动去承担他们的责任,面对困难。仪式宣传口号:“选择成人,学会承担”“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