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写教学反思可以增强我们的自我指导能力,教学反思是一个优秀老师在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以下是品读360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由线运动教学反思5篇,供大家参考。
由线运动教学反思篇1
?图形的运动二》是本册教材第七单元的内容。在上本节课时我始终围绕教学目标进行,较好地达到了教学要求,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本节课的成功之处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积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上课之初,我利用学生最熟悉的调座位导入,基于学生的现实生活,既调动了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又让他们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
二、在操作活动中学习数学,让学生亲身经历新知识的形成过程。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以此为指导,整堂课我留给学生较多的空间,让他们有更多独立思考、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的机会,充分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三、课堂练习循序渐进,形式多样。
在练习这一环节我设计了我会说、我会画、我会摆三个有趣的活动,层层递进,帮助学生及时巩固、运用所学知识。特别是在“我会摆”这一环节中,让学生利用手中的学具边摆边说,合作完成,学生手脑并用,以“动”促“思”,空间想象能力得到加强,合作意识得到培养,并且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动手操作时浪费的时间较多,多媒体课件演示与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的关系处理的不够好。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给学生提供更多动手操作的机会,加强他们的动手能力;同时也要学习新的教学技术,扎实自己的教学基本功,提高业务能力。
由线运动教学反思篇2
我所教的班级是高一(1305)班为二层次,(1306)班为三层次,(1310)班为四层次,虽学生层次不同,可是学生是刚进高一,我在灌输物理思想上是一样的,在教学上的区别也并不大,只是在二层次习题的要求更高一些。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是力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对这一章知识掌握的好坏,将会直接影响以后各章知识的学习,因此,本章知识就显得尤其重要。本章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概念多、公式多,处理问题可以用公式法,也可以通过图象法加以处理。内容包括:基本概念、基本公式、基本运动规律以及图象和实验等。
我对本章的教学首先从基本概念入手,主要让学生理解本章的相关的概念,特别是对质点这一理想化的模型理解和对加速度的物理意义的理解,并能用之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与此同时通过举例对公式进行讲解,然后对基本的运动规律进行透彻的分析,让学生能熟练掌握相关的运动规律。第三是对两种图象的物理意义进行分析和比较,通过对图象的复习使学生能掌握图象的物理意义,并能用图象解决实际问题,最后通过对实验让学生学会使用电磁打点计时器,掌握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的方法。
一、存在的问题
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这一章中,虽然在备课时作了充分的准备,课堂上从逻辑、条理、思维等方面都感觉到自己做得很到位,但是一章下来总是感觉没有达到预定的目标,得不到应有的收效?原因在哪里?通过对这个问题的思考,我觉得主要在于以下两个方面:
1 、在基本知识的教学中。通过归纳成条文来罗列、梳理知识,这种做法,虽然自己讲得口若悬河,学生却听得漫不经心,没精打彩,枯燥乏味,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但当提出一些创设性的问题,通过问题来推倒公式和规律,学生则精神振奋,精力集中地思考问题,这就是明显反映了学生需要通过问题来学习基础知识的迫切要求。问题是物理的心脏,把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因而也就理所应当地顺应学生的心理需要发挥主导作用。
2 、在图象和实验的教学中。图象的意义、应用图象解决问题的方法,实验的目的、原理、步骤和对实验数据的处理之后,立即出示相应的例题或练习,学生只管按老师传授的方法套用即可,这样,学生就省略了方法的思考和被揭示的过程,即选择判断的过程,同时也限制了学生的思维,长此以往,也就形成了学生上课一听就懂,题目一做就错的现象。在解答问题上,学生就会束手无策,无从下手,这就是课堂效果不理想的重要原因。
二、解决途径
出现了以上几个方面的问题之后,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怎样才能提高物理课堂的质量,使师生辛勤劳作,换得丰富的硕果?我认为,要想让学生听懂学会,就必须为学生创造和安排练习的机会,让学生有独立思考的时间,提出一些探究性的问题让学生合作学习。可以根据本章公式多;解决问题的途径也多等特点,设计一组可将有关公式溶于其中的小题目,让学生做,这样就把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学生应用自己的知识和思维方法掌握物理、运用物理的知识,解决物理问题,使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中,回顾所学的方法并作出相应的选择判断,从而轻松愉快地掌握知识,最后再由老师进行归纳解答相关几种解法,使学生有一个再提升能力的过程。为此,我认为用这种方法进行物理教学,是解决物理教学效率低,质量不高的有效方法。
除了以上的主要方法外,还可以采用其他一些辅助的.教学方法,由于这章的物理公式比较多,我就采用过物理公式大赛,提高学生对物理公式的记忆,达到目的的同时学生也感兴趣。
以后我将一如既往的坚持新课改的课堂教学模式(1+1教学模式),并随时作出教学反思,在反思中进步,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率。
由线运动教学反思篇3
酝酿许久的课程改革这学期正式实施,我有幸参加了今年暑期国家举办的国培计划 2010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教师远程项目培训,本期也正好担任高一物理课教学,现在实施新课改的第一个学期已经过去一半多了,回顾这半个多学期的点点滴滴,感悟颇多。
感悟一 高一物理教师难教,学生难学。
高一物理是高中物理学习的基础,但高一物理教师难教,学生感觉到也难学,这是人们的共识,从教二十多年,在和学生交流时,常听到学生这样说:物理一听就懂,一看就会,一做就错。许多物理教师也认为这种情况在高一新生中相当普遍,这说明学生对所学知识了解不深刻,掌握不全面,学习过程存在一定的困难,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初、高中物理知识衔接的梯度过大
初中物理是以观察、实验为基础,教材内容多是简单的物理现象和结论,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定义与解释简单粗略,研究的问题大多是单一对象、单一过程,易于学生接受。高中物理教学则是采用观察实验、抽象思维和数学方法相结合,对物理现象进行模型抽象和数学化描述,要求通过抽象概括、想象假说、逻辑推理来揭示物理现象的本质和变化规律,研究解决的往往是涉及研究对象的多个状态、多个过程、动态的复杂问题,学生接受难度大。况且高一新生还未形成较好的物理思维方法和解题技能。对数学符号和物理专用符号的区别,图象结合物理情境的想象与思考能力的培养,解题时画受力分析图和运动情境图的习惯和规范还未养成,物理量的单位、有效数字、方向以及解题格式的规范化等方面都存在着诸多问题。
2.高一新生学习方法与学习习惯还不适应高中物理教学要求
高一新生面对新的环境、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不少学生感觉还很不适应,心理波动大,存在着明显的过渡期。中考结束后我曾对学生的成绩做过一次调查,绝大多数同学对自己的成绩不满意或很不满意,主要原因是对高中阶段的学习还不能完全适应,这种不适应阶段持续时间越长,对学生学习影响越严重。另外高中的课程和教学方法与初中大不相同,高中阶段的课程明显增多,且内容多,难度大,课堂密度高,进度快,知识原理抽象,各部分知识又相关联,学生如果仍采用初中的那一套方法对待高中的物理学习,结果是学了一大堆公式概念
...